摘要:郭成4岁那年,父母张芝华和郭凯敏的婚姻走到了尽头。那个年代,离婚仍是“不光彩”的事,更何况他的父亲是《庐山恋》的当红小生郭凯敏,母亲则是曾红极一时的女演员张芝华。一夜之间,家没了,父亲远赴海南追寻导演梦,而母亲则带着他挤在上海弄堂的老房子里,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
郭成4岁那年,父母张芝华和郭凯敏的婚姻走到了尽头。那个年代,离婚仍是“不光彩”的事,更何况他的父亲是《庐山恋》的当红小生郭凯敏,母亲则是曾红极一时的女演员张芝华。一夜之间,家没了,父亲远赴海南追寻导演梦,而母亲则带着他挤在上海弄堂的老房子里,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
年幼的郭成不懂大人之间的恩怨,但他能感受到母亲的艰难。张芝华为了养活他,什么活儿都接——配音、走穴、演话剧,甚至深夜骑着自行车赶去录音棚,嗓子沙哑到说不出话。
郭凯敏离开后,几乎从儿子的生活中消失了。偶尔寄来的信,郭成看都不看就扔进抽屉。学校里,别的孩子有爸爸接送,他只能低头快步走过。邻居的闲言碎语更让他愤怒:“你爸不要你们了,跟别人过好日子去了!”
张芝华从未在儿子面前诋毁前夫,但郭成心里早已筑起高墙。他恨父亲抛弃他们,恨他让母亲如此辛苦。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一个背影酷似郭凯敏的男人,竟不顾一切追了上去,结果迷了路,吓得张芝华疯了一样找他。那天晚上,母子俩抱头痛哭,张芝华这才意识到,儿子对父爱的渴望从未消失。
1997年,张芝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画家查国钧。他比张芝华大15岁,温文尔雅,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起初,张芝华只是请他教郭成画画,没想到这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在查国钧面前竟变得活泼开朗。
查国钧不仅教他绘画技巧,还带他逛美术馆、讲历史故事,甚至在他生病时彻夜守护。郭成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温暖,他开始有意撮合母亲和查国钧,甚至偷偷对张芝华说:“妈,查伯伯比爸爸好。”
张芝华经历过失败婚姻,对感情极为谨慎。查国钧却不急不躁,用行动证明自己。郭成发烧,他冒雨背去医院;张芝华拍戏晚归,他提前做好饭菜;家里水管坏了,他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修。
最让张芝华感动的是,查国钧从未要求郭成改口叫“爸爸”,而是尊重他的感受。直到有一天,郭成主动喊了一声“查爸爸”,张芝华瞬间红了眼眶——她知道,儿子终于放下了心结。
成年后的郭成选择赴美留学,临行前,查国钧悄悄塞给他一笔钱:“别告诉你妈,男人在外总得有点底气。”在美国,郭成主修计算机,毕业后进入硅谷一家科技公司,事业稳步上升。
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理解了父亲的苦衷——郭凯敏并非不爱他,只是被导演梦困在了远方。后来,他主动联系父亲,两人在咖啡厅长谈。郭凯敏老泪纵横:“儿子,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没陪你长大。”郭成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但心里的冰终于化了。
如今的郭成已结婚生子,家庭美满。他常带着妻儿回上海看望张芝华和查国钧,一家其乐融融。而张芝华也终于卸下重担,安心享受天伦之乐。每当老友夸她“儿子有出息”,她总是笑着说:“我这辈子最成功的角色,不是演了多少戏,而是把他养成了顶天立地的男人。”
至于郭凯敏,后来再婚生子,事业不温不火。有媒体问郭成是否怨恨父亲,他淡然一笑:“人生没有如果,我们都在学习如何爱与被爱。”
张芝华曾说过:“离婚不是失败,而是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郭成的成长故事,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血缘固然重要,但真正的亲情,源于日复一日的陪伴与付出。查国钧用20年的耐心,赢得了儿子的心;而郭成也用时间证明,幸福的家,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模样。
如今,每当张芝华看着儿子和继父下棋谈笑的背影,都会想起那个在弄堂里等爸爸回家的小男孩。岁月终究是仁慈的,它让破碎的过往开出了新的花。
来源:深紅浅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