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娜由于在《大渡河》和《元帅之死》中的精彩表演,得到了众多电影制片厂的青睐,长影想把她留下来,八一厂也向她抛来橄榄枝,她考入的山东省话剧团也等着她回去,她的众多小伙伴们,此时还只是小学员,可她已经有全国有影响的青年演员了。她接受了八一厂的邀请,在战争片《花枝俏
(三)1982年,她们都达到了艺术巅峰,那是她们的高光时刻
赵娜由于在《大渡河》和《元帅之死》中的精彩表演,得到了众多电影制片厂的青睐,长影想把她留下来,八一厂也向她抛来橄榄枝,她考入的山东省话剧团也等着她回去,她的众多小伙伴们,此时还只是小学员,可她已经有全国有影响的青年演员了。她接受了八一厂的邀请,在战争片《花枝俏》中饰演越华,一位被中国母亲抚养的越南孤女。当时对越反击战影片是热潮,这部影片还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她和剧组人员参加了颁奖活动,对八一厂的感情更加深了,这时八一厂决定将她调入,成为一名军人,这是她以前没她想过的,与众多的艺术前辈将成为同行,她感到这是多么幸福啊!
赵娜在电影《花枝俏》中
而赵静进入上影厂后,同样得到了重点培养,在参加影片拍摄的同时,她还参加了上影厂多部电视剧的演出,有《选择》《父亲》《卖大饼的姑娘》《长夜行》等,成为上影厂出镜率最高的青年演员之一。赵静影视两条轨迹并行发展,这在当时演员中还不多见。虽然赵静不是表演科班出身,但她善于学习,也很谦虚,在片场总是向上影厂老艺术家请教,慢慢积累表演经验。很快就成为继陈冲、张瑜、吴海燕、龚雪之后上影厂另一位当家花旦,许多老导演都喜欢与她合作,鲁韧与她合作了3次,宋崇也两次选中她参演。
赵静与电视剧《卖大饼的姑娘》剧组演员合影
1981年,赵娜还没调入八一厂,因为单位山东省话剧团不愿放人,只能以借调的方式留在八一厂。初春时,匆匆随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剧组去外景地了,这部电影是根据周克芹同名小说改编的,在当时影响很大。北影与八一厂同时拍摄这一题材,打起了影坛擂台赛,这让两个剧组的演员压力都很大,都暗自在较劲。赵娜饰演的是九姑娘许琴,村团支部书记,片中是两条长辫子造型,非常显眼靓丽,许琴代表的是村里有知识有觉悟的年轻一代,赵娜很好地处理了片中的几场戏,对爱慕她的小齐是一幅爱理不理,对自己的老爹是又爱又恨。
赵静在收获艺术成功的同时,也在想开拓自己的戏路,1982年,她接连上了两部戏,一部是儿童影片《闪光的彩球》,她扮演一位充满爱心的校辅导员,另一部是古装故事片《笔中情》,那时的古装题材的影片很少,她要扮演是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大家闺秀——齐文娟,有才有貌,片中需要展示她书法、弹琴等多项技能。当时她住在上影招待所,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练习1小时赵孟頫的书法,她还学习弹古琴,她的认真刻苦态度得到了剧组人员的赞赏,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下来,她的书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字迹清秀,她还练习古人的坐姿和仪态,从外到内,走进角色,这部电影上映后,赵静被更多的观众熟知,人们为她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折服。
也在同年,八一厂拍摄了根据话剧《天山深处的大兵》改编的电影《天山行》,这是当年八一厂重点影片,赵娜有幸扮演女一号技术员李倩,她与男友郑志桐是插队时相恋的,回城后,李倩思想发生了变化,追求享受,还鼓动男友转业离开条件艰苦的天山边陲,当她来到男友的营地,亲眼看到了官兵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他们对祖国每一寸土地的热爱和誓死保卫祖国边疆的雄心壮志强烈震撼着她的心灵,她面临生活和爱情的重要选择。李倩这一人物在当时很有典型意义,她不是反面人物,不能把她塑造得令人反感。
赵娜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深入分析,没有流于表面,人物思想真实可信,这部影片成为她的重要代表作。八一厂以拍摄战争片为主,女性角色在片中大多是陪衬角色,剧团青年女演员很少有机会塑造女一号人物,赵娜在短时间内就在八一厂饰演了三个不同性格和身份的人物,成为女演员中佼佼者。
赵静和赵娜在80年代初都抓住了机遇,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银幕上塑造了观众喜爱的银幕形象,一个温婉内敛,一个热情开朗,她们就仿佛是白玫瑰与红玫瑰同时开放在影坛上。这时她们还没有交集,只是在各自的阵地散发着自己的芳香。有时我们可以在一本挂历和杂志上同时看到她们的身影,也会引来各自粉丝的讨论。接下来,她们又会朝着什么样的轨迹运行呢?且听下回详解。
来源:禾言电影往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