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戏的演员,如果没有现趸现卖的本事,你是不合格的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6 12:13 3

摘要:传统的中国戏曲,由于它的特性的原因,也就是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它们在舞台上的随意性是很大的,也就是我常说的“在严格程式规范内的自由度表演、演唱 ”。意思是只要是在严格的程式内,一切自由度的表演改动都是允许的,当然不能出了大格儿,比如说把这出戏的意思给改了,

传统的中国戏曲,由于它的特性的原因,也就是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它们在舞台上的随意性是很大的,也就是我常说的“在严格程式规范内的自由度表演、演唱 ”。意思是只要是在严格的程式内,一切自由度的表演改动都是允许的,当然不能出了大格儿,比如说把这出戏的意思给改了,或者把整个结构场面调动改了,那是不允许的。

至于一出唱腔中的某个词,或者某个身段儿,那改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也是中国戏的一种特性。这在西方戏以导演为中心的那种演绎方式中是绝对不可想象也是不允许的,但中国戏却是可以的。但现在的这些戏改动却已经不是这样了,它们有老的成分,但是更多的还是吸收了西方的一些东西,什么导演制呀,什么总谱儿呀,甚至还有指挥,多可笑,你有鼓师指挥还不够吗?至于加什么西洋乐队啊,那更是胡闹。

碧螺春对咖啡:贵贱不是味

实际上包括拉胡琴儿的都一样,你这伺候人的下手活儿,如果在台上演员现改唱腔、现改词儿,你跟不上,那你就别吃这口饭,趁早滚蛋。所以,中国戏原本是没有往跟前摆一大堆谱子的,但是现在不一样。当然拉熟了另说,但是拉熟了和随机应变那又是两种说法。

不是有这样的故事吗?程砚秋听说新艳秋过来 “偷戏”,于是现改唱腔唱词,现改身段儿,甚至场面下手的胡琴、鼓师都通知到,完全改得一回一个样,让新艳秋没有办法把戏偷走。这种情况在京剧里是可以的,当然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西方的所谓戏剧里是没有的,也是不允许的。

这几天看老资料,看到这么一个故事,也觉得挺有意思,不妨分享给大家。

说有一次荀慧生先生在某唱片公司录制他的名剧《柳如是》唱片的时候,有这么一段小小的插曲。平时演这出戏的时候,荀慧生唱完那段二六以后,然后老生接着唱。唱片公司当时觉得老生再唱的话,可能时间就不够了,于是和荀先生商量,说把这段老生的唱去掉,您唱完就算结束了,荀先生也同意了。

荀慧生演《柳如是》

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大,那天录唱片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荀先生唱完二六,抬头一看,录音棚的指示灯还没有亮,这说明时间还没有到。可是,因为他把老生后面的唱腔去掉了,没让那位老生来,所以后面怎么办呢?这就出现了问题。

荀先生也是聪明,脑筋灵光一闪,立刻给在录音室里一块儿参加录制的丑角儿马福禄使了一个眼色,拉着他走向话筒跟前,暗示他赶紧接着唱。

马福禄突然被荀先生这么一拉,闹了个大睁眼,这是怎么回事儿呀?他也很为难,心想你把我拉过来让我唱,我唱什么呀?连个词儿都没有。

这位马先生也是聪明人,他灵机一动,于是现编词往下唱了起来。他唱一句看一下荀先生,荀先生瞅一下指示灯;又唱一句又看一下荀先生,荀先生又看一下指示灯。唱完第三句,时间还没到,于是马福禄一咬牙,干脆来一个哭头拖延时间,直到他唱完第四句,指示灯才算亮,他的汗也流下来了。这时候,荀先生也把心放下,长出一口气,终于把心放到肚子里,这张唱片算是保下来了,没有录废。

那么,马富禄最后这 4 句都唱的什么词儿呢?我们今天听也不知道他唱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根本就听不清楚,就是为了糊弄时间。但是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事儿碰到外国,可能唱到哪儿算哪儿,至于以后那是以后再说了,因为没有这个规矩。在中国,不只是录唱片的时候,在戏台上都一样,都可以现改现增加,增加词儿,这就跟相声说的 “现挂”是一个道理,实际相声的 “现挂” 也是从戏曲来的,没有戏台上的 “现挂”,不会出现后来相声的 “现挂”,所以这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特性,不要大惊小怪。

现挂并不是郭德纲的发明,是老的技术

说起这个,又想起了德云社演员经常和台下的观众互相搭茬儿、对话。有一位体制内的老相声演员反对这样做,有一回还把演出停下来,信誓旦旦地发表了一番演讲,教育观众。实际他还是没有理解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特性,这种东西本来在老戏以及传统相声中都是有的,是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东西。你不让搭茬,不让对话,不让 “现挂” 现改词儿,它就不是这里的玩意儿,也证明你没有控场和灵活的脑筋是一种无能和没有本事的表现。

实际上,现搭茬儿有时候是能擦出火花儿的,当然那得功夫功力深厚的,没有这种功力的可能还会 “蹲” 在那儿,所以没有这种本事的人,他是不敢尝试的。由此又想起荀慧生先生和尚小云先生录的《樊江关》那个录音。本来唱词里是没有最后荀先生那句调侃的话,但荀先生的现抓词儿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让戏一下子妙趣横生。

尚先生的樊梨花说自己是骊山圣母的徒弟,又问薛金莲:“你是谁的徒弟和谁学的?” 荀先生扮演的薛金莲就现“抓挂”,说:“你是有准师父的啊,那我也不是票友出身。” 这句在原戏词儿里是根本没有的,但是这句抓得特别精妙,台底下哄笑声此起彼伏,人们纷纷鼓掌,这实际也是中国戏的一个特点,不了解这一点的,他不会把这些个老戏演好。可惜的是,现在很多的艺人没有这种“现趸现卖” 的本事,所以戏也就演成了一整块儿 “僵板”的这种东西,一点儿活力也没有,因此,你们天天抱怨观众不进剧场看戏,你们把戏唱成这样,观众怎么能喜欢看呢?

来源:荷露团珠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