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他家之所以穷,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孙少安他爸——孙玉厚投资弟弟失败。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孙少安一家是双水村最穷的。
而他家之所以穷,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孙少安他爸——孙玉厚投资弟弟失败。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的爸爸孙玉厚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勤奋、踏实但是没什么作为的老实人。
实际上,孙少安的爸爸孙玉厚原是一个相当有魄力和能力的人。只可惜时运不济,导致家里条件越来越差。
孙玉厚16岁那年,父亲得痨病死了。只留下一个寡母和一个年仅五岁的弟弟相依为命。
为了养活母亲和弟弟,孙玉厚平常给人揽工,通过卖力气赚工钱。冬闲的时候,翻山越岭帮商行掌柜运送瓷器。
当他手里攒到一些“钢洋”后,做出了一个相当有魄力的决定:送弟弟孙玉亭上学。
试图走一条知识改变命运的路线。
为此,孙玉厚花费了不少的心思。
他动用自己宝贵的人脉,请有过救命之恩的陶窑主帮忙,把弟弟送到柳林镇上学。
孙玉亭上学期间,哥哥孙玉厚每年都去柳林镇看一回弟弟,带去弟弟一年需要的穿戴和许多的茶饭。
长兄如父,莫过于此。
好在,孙玉亭也是个读书的材料,顺顺利利读到初中毕业,然后到太原钢厂当了一名工人。
孙玉厚七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然而,就在日子一步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孙玉亭突然从工厂跑回家,死活不再回太原去了。
那正是1960年,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孙玉厚家也非常地困难,家里三个年幼的孩子,一家人时不时饿得浮肿。
这还不算,孙玉亭还缠着哥哥孙玉厚给他娶媳妇。
孙厚没办法,再次求助老相识陶窑主,给弟弟找了一个媳妇。
为这事,孙玉厚除各种借钱借粮给弟弟办婚事,欠下一屁股账外,还把自己的窑洞让出来,自己却借别人的窑洞住。
为了投资弟弟,孙玉厚动用了自己宝贵的人脉,花掉了辛苦积攒的一点积蓄。
换来的,却是孙玉亭在太原钢厂工作6年没有给家里补贴,也没有积攒下一点积蓄。
孙玉厚对弟弟的投资失败,给家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给弟弟结婚欠下的债,使他多年没有翻过身。
直接导致自己的儿子孙少安因为没有钱上学,最终错过青梅竹马的叶润。
孙玉亭好不容易通过苦读当上了太原钢厂的工人,为什么反而跑回农村当农民呢?
在小说中,路遥是这样说的:玉亭突然跑回家来,说他一个月的工资不够买一口袋土豆,死活不回太原去了。
那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工厂也的确很艰难。
但是,那个年代里农村又何尝不难呢?
所以,这个原因是比较牵强的。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孙玉亭吃不得苦,所以跑回农村了。
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在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理由就更离谱了。
说是孙玉亭在太原钢厂因为男女作风问题,被女方告到厂里,厂里把他开除了。
他没地方去,只好回了双水村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而实际上,孙玉亭从工人变为农民,既不是他本人的选择,更不是因为他乱搞男女关系。
而是在国家统一的安排下清退回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从1953年起,国家开启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工业化正式起步。
因此,全国的职工有了大量的增长,工厂需要有文化的工人,孙玉亭正好赶上了,进了太原钢厂。
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困难时期到了,我国薄弱的农业生产根本养不起那么多产业工人。
只好开启精简运动,把原本就来自农村的工人清退回乡,参加农业生产。
在此背景下,孙玉亭不得不回双水村当一个农民。
这一切,都源自历史的进程。
也许是路遥不好在书里对此事多提,便编了一个“一个月的工资不够买一口袋土豆”的理由。
但是孙玉亭从工人变回农民的这个情节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
来源:元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