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邢波还有另一重身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丈夫。邢波与谷建芬是同事,两人是彼此的初恋,邢波冲破家庭阻力娶谷建芬为妻。
他叫邢波,是中央歌舞团(后合并成中国歌舞团)的舞蹈演员、编导,创作的舞蹈《打击侵略者》轰动一时。
邢波还有另一重身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丈夫。邢波与谷建芬是同事,两人是彼此的初恋,邢波冲破家庭阻力娶谷建芬为妻。
谷建芬蜚声海内外,创作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绿叶对根的情意》《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的吻》《那就是我》《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天空》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
邢波甘做谷建芬背后的男人,与妻子风雨与共,默默负重前行。2015年,邢波的临终遗言让谷建芬泪目……
(上世纪30年代的大连)
邢波祖籍山东省海阳县,1932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比谷建芬大3岁。
他身材适中,挺拔帅气,且才华横溢。1948年,邢波考入旅大文工团(后改为大连话剧团),担任舞蹈演员。
1951年,19岁的邢波爱上了女同事谷建芬。谷建芬于1950年考入旅大文工团,是团里的钢琴伴奏。两人是大连老乡,都痴迷音乐、舞蹈,很有共同语言。朝夕相处中,两人于1951年冬天确定了恋爱关系。
邢波买了一本深蓝色布面日记本,送给谷建芬作为定情礼物。谷建芬送给邢波一杆英雄牌黑色钢笔当回礼。
(年轻时的谷建芬)
1952年,邢波创作的舞蹈《打击侵略者》轰动一时。谷建芬不甘落后,于1952年考入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沈阳音乐学院前身),该校校长是著名作曲家李劫夫。
在东北音乐专科学校,谷建芬学习作曲,李劫夫对她说:你脑袋里没有几百首民歌,别想写歌。
大学三年,谷建芬疯狂地学歌、唱歌,还学习京剧、评剧、东北大鼓、河北梆子、皮影戏等,为后来作曲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5年,谷建芬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的中央歌舞团当创作员,邢波依然在旅大文工团当舞蹈演员。
一个在大连,一个在北京,一个是地方文工团,一个是国家级歌舞团,邢波与谷建芬的地位顿时有了差距。
邢波本以为谷建芬会提出分手,谁知她一直在默默努力,于1956年将邢波也调到了中央歌舞团。
1957年,邢波准备与谷建芬结婚。这时反右运动来临,谷建芬因为在日本出生,率先受到冲击,邢波递交的结婚申请没有得到领导的批准。
1958年,谷建芬被下放到江苏徐州农村劳动。临走时她向邢波提出分手: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团里,不能拖累你,你忘了我吧。
邢波坚定地表示:无论你去农村待多久,我都等你回来。一对恋人洒泪而别。
农村,谷建芬挑粪、插秧、浇水、施肥,给水稻打农药……什么农活都干。
她从小在城市长大,没有干过农活,蚂蟥粘在腿上吓得她大哭。邢波一个月准时给谷建芬写两封信,鼓励她坚强。
1959年,谷建芬在干农活时,眼镜不小心摔坏了,她高度近视,离开眼镜就是个瞎子。
谷建芬连夜坐在煤油灯下给邢波写信,请他帮自己配副眼镜。邢波接到信后,当天就配好眼镜,然后连夜坐火车赶到徐州,将眼镜送到谷建芬手里。第二天上午,邢波又坐火车返回北京。
1963年,邢波已经31岁了,谷建芬也28岁了,在那个年代属于绝对的大龄青年。邢波再次向单位提交结婚申请,领导不仅不批,反而给邢波做工作:你还是与谷建芬分手吧,与她结婚会受到牵连。出身好的女孩子多的是,你为什么非要找谷建芬?
邢波没有回答,不久又递交结婚申请。光是1963年,他就先后6次向单位递交结婚申请。
1964年,单位终于批准了邢波与谷建芬结婚。那时邢波的父母坚决不同意,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谷建芬的母亲1958年就患了重病,这些年一直在住院吃药,花了很多钱。邢波要是与谷建芬结婚,经济负担很重。
二是谷建芬出身不好,一直在农村劳动,儿子与她结了婚,提不了干,甚至他们的孩子都会受到牵连。
父母连给邢波写了两封信,逼他与谷建芬分手。邢波没有回复,于是父母又赶到北京,试图当面棒打鸳鸯。
邢波告诉父母:我与谷建芬1951年就开始相爱,今年已经13年了,我早已在心里将她当作自己的妻子。如果你们不同意我与她结婚,我这辈子就单身到老。
邢波的决绝吓坏了父母,他们被迫做了让步。为了给儿子和谷建芬“冲喜”,邢母给谷建芬做了一件红衣服,然后让谷建芬穿着红衣服与邢波领结婚证。
1964年,谷建芬怀孕了,挺着大肚子下田干活。妊娠反应折磨下,谷建芬经常呕吐,直到脸盆前,她才被允许回京待产。
1965年,谷建芬生下女儿谷婴。休完3个月产假,谷建芬将女儿交给丈夫,她又返回江苏农村劳动。
1968年,谷建芬又生下小女儿谷千惠。邢波要上班,一个人无法照顾两个女儿,他便将母亲从大连接到北京帮忙。
1969年,谷建芬的父母因为在日本生活过,受到冲击,他们的家被抄了,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被没收走了。
谷建芬(左)工作照
谷建芬的父母还经常被拉出去批斗,饱受欺凌。1970年,谷建芬的母亲突发脑梗瘫痪在床,邢波去大连照顾岳母,陪伴了几个月。
不久岳母病逝,监管人员不允许谷建芬回大连奔丧,邢波将岳母的后事料理得妥妥当当。
邢波由于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家庭、照顾两个女儿,他的事业大受影响。很多同事都被提拔为组长、科长,甚至处长,而邢波一直是个普通工作人员。
谷建芬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丈夫,心里很难过,邢波总是安慰妻子:只要你好好的,只要我们一家好好的,我没有什么怨言。
谷建芬(右)生活照
1976年10月,特殊年代结束了,谷建芬的噩梦也到头了。她在农村劳动18年后,终于重返中央歌舞团。
这时谷建芬已经41岁了,大女儿11岁,小女儿8岁了,两个女儿长这么大,都是丈夫带大的。自己没有陪伴女儿成长,丈夫才是这个家的大功臣,谷建芬感慨万千。
小女儿谷千惠5岁学钢琴,都是邢波每天坚持骑自行车接送。想起丈夫多年的不易,谷建芬热泪盈眶。
谷建芬特别珍惜工作的机会,疯狂在家里创作歌曲,她写出一首曲子后,就坐在钢琴边反复修改。
邢波一日三餐做好饭菜,盛好端给妻子吃。谷建芬坐在钢琴前匆匆将饭吃完,然后继续工作。
1980年,谷千惠在学校参加学雷锋活动,操作车床时,左手的一根手指不慎被砸断了,从此再也不能碰钢琴了。邢波非常自责,觉得没有照顾好女儿,谷建芬抱着丈夫痛哭。
从1979年开始,谷建芬的名气越来越大,还应邀去国外访问。
1980年,谷建芬应邀参加一个歌曲研讨会。与会者对电影《小花》的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进行批判,作曲王酩、演唱者李谷一,被批得伤心痛哭。
谷建芬为两人抱不平,她不屈服权威,决定为年轻人写歌。
1980年夏天,谷建芬在《词刊》第三期看到张枚同发表的歌词《八十年代新一辈》。
谷建芬为歌词谱曲,改名为《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谷建芬想让团里的演员演唱,领导害怕担责任,不同意。
还有人写文章批评谷建芬,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破坏了新中国乐风,是毒害青少年的歌曲,广播电台也不播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张枚同(1940年-2024年1月20日)
相关部门还开了两场研讨会,批评谷建芬。谷建芬不服气,在家里掉眼泪,但不知该怎么办。
邢波给妻子出主意:去学校进行问卷调查。谷建芬采纳了丈夫的建议,于是邢波陪着谷建芬去全国各地的多所大学、中学,讲解创作歌曲的背景,给他们发问卷,结果99%的调查者都喜欢《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1980年8月15日,在中央歌舞团举行的新作品音乐会上,任雁、吴国松在正式演出场所首次演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演出在露天举行,当天突下大雨,很多观众将衣服披在头上,冒雨将歌听完。
一夜之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风靡全国。
紧接着,谷建芬又创作了《校园的早晨》《脚印》《我们踏上小道》等脍炙人口的校园歌曲。
1982年,谷建芬创作出歌曲《那就是我》。这是一首爱国歌曲,表达了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眷恋。但中央歌舞团领导怕担责任,不愿意让团里的演员试唱。
谷建芬(左)与朱逢博合影
谷建芬想找朱逢博演唱,邢波陪着妻子去了上海。夫妻俩经济条件不好,舍不得买卧铺,坐的是硬座。到了上海后,他们辗转找到朱逢博的家,敲开了她的家门。
不久前,朱逢博摔了一跤,左手手臂骨折,打着石膏不能动弹。谷建芬坐在钢琴边弹奏《那就是我》,朱逢博听出了眼泪,含泪表示:我愿意唱。
不久,朱逢博在广州录制了歌曲《那就是我》。此后《那就是我》也被广为传唱。
邢波将妻子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在家里他承包了一切家务,负责照顾两个女儿。谷建芬在家一心一意创作,什么家务也不用操心。
谷建芬在创作中遇到困难,邢波总是帮她出主意,帮妻子一起解决。
1984年,谷建芬在北京创办了谷建芬声乐中心。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但邢波和两个女儿都支持谷建芬,他们将家里最大的那间32平米房子腾出来作教室。
邢波还与谷建芬将家里值钱的东西卖了,凑了5万元作为声乐培训班的启动资金。
谷建芬自己给学生上课,还请金铁霖等名家来培训中心上课,金铁霖上一堂课只收14元费用。
这年邢波已经退休了,在培训中心负责买菜、做饭、搞卫生。培训中心不收一分钱学费,每月还补贴每个学员45元生活费。
培训中心没有盈利项目,邢波将自己的退休金和谷建芬的工资全部投了进去,然后再拉点赞助,艰难维持培训中心的运转。
为了省钱,邢波骑的自行车锈迹斑斑了也舍不得换,买菜时他与小贩讨价还价,以至于小贩认为邢波是个下岗工人,经济贫困。有时他们将烂掉的蔬菜和水果送给邢波。
他回去后,将不好的水果和蔬菜剔除干净自己吃,好的让学员吃。
本来邢波的退休金不算低,他完全可以像其他退休人员一样去餐厅吃饭,去外面旅游。然而邢波支持谷建芬的音乐事业,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有的退休同事笑话邢波:你这样做值得吗?出名的是谷建芬和学员,谁也不知道你。
邢波很朴实:我的性格和才华就适合做幕后工作,谷建芬比我有天赋,我当然得支持她。
(谷建芬与弟子苏红)
(谷建芬与弟子毛阿敏)
可以说,没有邢波在幕后的默默付出,谷建芬不可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她的成功也有平凡丈夫的一份功劳。
05邢波与谷建芬的两个女儿都没有吃音乐这碗饭,小女儿谷千惠本来很有才华,因为意外断了一根手指,结果放弃了钢琴,这是一家人遗憾和痛。小女儿长大后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
邢波和谷建芬的大女儿没有出众的音乐天赋,高中毕业后去日本留学,后在日本定居。
邢波一辈子生活在妻子的光环下,但心态从未失衡。
谷建芬虽然创作了《绿叶对根的情意》《今天是你的生日》《烛光里的妈妈》《我多想唱》《歌声与微笑》《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上千首歌曲,但她的经济条件并不富裕。
她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次演出,就相当于她几年的收入,谷建芬与丈夫一直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
2010年,邢波患上了心脏病,谷建芬与小女儿一起照顾丈夫。谷建芬是音乐奇才,但生活中有许多短板,不会照顾人。
她有时给邢波煲鸡汤,还有着难闻的腥味,邢波喝不下。妻子是才女,能为自己煲汤,邢波已经很感激了。
(邢波与妻子谷建芬和歌手李杰)
(谷建芬)
谷建芬过意不去,邢波反而开导妻子:你这双手是弹钢琴的,是写音符的,不是做饭的。而女儿来家里后,邢波让她们将妻子熬的鸡汤去加工。
2015年5月,邢波因心脏病恶化不幸离世,享年82岁。临走前邢波放心不下妻子,含泪对她说:我不能再照顾你了,我走后你要坚强。与你生活在一起我很知足,娶个才女做妻子,是我的骄傲和自豪。如果有来生,我还愿与你做夫妻,还愿像今生一样照顾你。
丈夫的临终遗言撕裂了谷建芬的心,她哭得不能自已。平心而论,自己不是称职的好妻子,没有为丈夫做过几顿饭,没有为丈夫洗过几次衣服,一直是丈夫在为自己付出。
谷建芬哽咽着回答丈夫:如果来生我们再做夫妻,就让我来照顾你。邢波老泪纵横,在妻子和女儿的泪眼中,他安详地走了。
(谷建芬与女儿谷千惠)
(谷建芬)
谷建芬一辈子在心理和感情上依恋丈夫,在生活上依靠丈夫。如今丈夫走了,谷建芬觉得天塌了。因为悲伤过度,她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回家。
丈夫去世不久,谷建芬又在短短的一年多内痛失3位亲人,他们都是谁?谷建芬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人生状态?“细品名人”将在下篇文章中为大家详细介绍。
来源:细品名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