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被骂”戏红人不红,如今成演技教科书—打了谁的脸?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5 11:18 3

摘要:郝蕾又上热搜了,这次是因为她在某访谈节目中的一句“演员不需要人设”引发争议。有人赞她敢说真话,也有人骂她“过气演员蹭热度”。这种两极评价,恰恰印证了娱乐圈的残酷逻辑——不红是原罪,红了怎么都对。

郝蕾的困境:不红是原罪,红了怎么都对?

郝蕾又上热搜了,这次是因为她在某访谈节目中的一句“演员不需要人设”引发争议。有人赞她敢说真话,也有人骂她“过气演员蹭热度”。这种两极评价,恰恰印证了娱乐圈的残酷逻辑——不红是原罪,红了怎么都对。

郝蕾的演艺生涯堪称“高开低走”。她曾是华语影坛公认的演技派,从《颐和园》到《亲爱的》,她的表演极具爆发力,甚至被业内称为“中国最被低估的女演员之一”。然而,她的性格直率、不愿迎合市场,导致她在流量时代逐渐边缘化。当同龄女演员纷纷靠综艺、营销维持热度时,郝蕾却因“不炒作”“不混圈”被贴上“过气”标签。于是,她的每一次发言都被放大解读——如果她是一线顶流,她的犀利会被赞“真性情”;但因为她不够红,同样的话就被嘲“酸葡萄心理”。

娱乐圈的“红即正义”逻辑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红”本身就是免罪金牌**。某顶流演员台词念数字,粉丝可以洗成“剧组赶进度情有可原”;某当红小花演技僵硬,团队可以营销“努力成长中”。但若换成一个不红的演员,同样的行为会被骂“不敬业”“滚出娱乐圈”。郝蕾的困境在于,她的业务能力从未被质疑,但她的市场价值却被资本和大众用“红不红”粗暴衡量。当她在采访中批评行业乱象时,网友的反应不是讨论她的观点,而是先问:“她谁啊?有资格说这话吗?”——仿佛只有顶流才有资格发声。

红了怎么都对,不红连呼吸都是错

更讽刺的是,同样的行为,红与不红的结果截然不同。某当红男星在片场发脾气,被夸“有艺术追求”;某过气演员提出剧本修改建议,却被骂“戏多难搞”。郝蕾曾坦言:“这个行业很势利,你红了,放个屁都是香的;你不红,说真理都是废话。”这句话虽然尖锐,却精准戳中了娱乐圈的病态生态。观众和资本只会追逐“赢家”,而“不红”的演员,哪怕演技再好、态度再真诚,也会被自动归入“失败者”行列,连表达观点的权利都被剥夺。

郝蕾的处境,其实是许多实力派演员的缩影。他们不愿迎合流量游戏,却又因不够红而被市场冷落,最终陷入“越不红越没机会,越没机会越不红”的死循环。或许,只有当观众真正回归作品本身,而非盲目追捧“红人”时,郝蕾们才能真正被公平对待。否则,这个行业只会继续上演“红了怎么都对,不红连呼吸都是错”的荒诞剧。

来源:雨落晨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