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琼瑶的文学之路始于她16岁时,以“心如”为笔名发表小说《云影》。1963年,她依据个人经历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这部作品不仅奠定了她在文坛的地位,也让她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琼瑶的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情节曲折见长,其代表作如《烟雨濛濛》《庭院深深》《一帘幽梦
据媒体12月4日消息,12月4日13时22分许,知名作家琼瑶在家自杀。救护人员到场时,发现已无呼吸心跳,享年86岁。
琼瑶,本名陈喆,1938年4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祖籍湖南省衡阳县三湖镇(原渣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编剧及影视制作人。
《烟雨濛濛》《还珠格格》……
作品风靡全球华语圈
琼瑶的文学之路始于她16岁时,以“心如”为笔名发表小说《云影》。1963年,她依据个人经历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这部作品不仅奠定了她在文坛的地位,也让她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琼瑶的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情节曲折见长,其代表作如《烟雨濛濛》《庭院深深》《一帘幽梦》《梅花烙》《还珠格格》等,不仅深受读者喜爱,更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风靡全球华人圈。
琼瑶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她的作品数量众多、影响力广泛,更在于她独特的“琼瑶模式”对当代及后辈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作品往往将爱情描绘得超脱于社会属性,专注于情感本身的细腻描绘,这种风格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尤为盛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情感观。
除了文学创作,琼瑶还积极参与影视制作,与丈夫平鑫涛共同创办了皇冠杂志社及影视公司,推动了多部作品的影视化进程,为中国影视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影视奖项的认可,如《庭院深深》《女朋友》等电影曾荣获金马奖。
暑袜街,布袋巷……
琼瑶无法忘怀的故乡
琼瑶曾经有一本记录自己在与亲人分隔了39年后,回乡探亲的书《剪不断的乡愁》,专门提到了自己与成渝两地的缘分。
她在书中写道:自己1938年出生于四圣祠街的仁济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从小,她就在暑袜街附近玩耍。虽然只在成都住到4岁,但琼瑶后来一直没有忘记成都这个“第二故乡”。
在琼瑶的作品中,成都也是多次出现。关于童年、关于成都,琼瑶在自传《我的故事》 这样说:“从我出生,到我4岁,我一直住在成都。”
在《剪不断的乡愁》一书中,琼瑶描述了她在离开成都40多年后,决定重返故土之前,特意向家中的长辈打听了曾经居住过的“暑袜街,布袋巷”的具体位置。随着长辈的叙述,琼瑶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幅关于暑袜街的生动画面:那是一条由古老石板铺就的小径,两旁排列着充满岁月痕迹的老式四合院。院子中央矗立着枝繁叶茂的大槐树,其粗壮的枝桠甚至越过了装饰有精致小花窗的矮墙,仿佛在向外窥探着世界。每户人家的门前都装有两扇油漆斑驳的红门,门上镶嵌着已经褪色的铜门环,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韵味。而这条充满怀旧气息的街道,在琼瑶的想象中,应该位于城市的郊外,因为街道的旁边,应该是广袤无垠、金黄色的油菜田,随风摇曳,美不胜收。
暑袜街旧照
除了那片金黄的油菜花海,琼瑶的记忆中还深刻保留着四川茶馆和滑竿的印象。在她的另一部作品《几度夕阳红》中,她就曾细腻地描绘过四川茶馆的独特风情。而当她真正回到成都,更是亲自踏入了一家位于繁华闹区小巷深处的茶馆,去亲身体验那份久违的乡愁。这家茶馆虽然外观已显陈旧,仿佛是一座被岁月遗忘的学校大礼堂,但内部却热闹非凡,坐满了慕名而来的茶客。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都是听说有表演而特意赶来的“老客人”。茶馆的大厅前方设有舞台,而座位则是简朴的长板凳,每张板凳前都摆放着一张简单的木桌,桌上整齐地码放着茶碗和茶碟,等待着茶客的品尝。
“笑看死亡”
2001年,本报记者李若峰曾在台北专访琼瑶。据记者回忆,在这一次很开心的长谈中,63岁的琼瑶也谈及了生死的问题,她语气很坚定地说:“人们都怕谈死亡,这对我来讲是一点都不怕的。它是一条必然的路,当你生下来的时候就注定了。我自己经历过太多次生死,耳闻的、目睹的,我自己也曾经走近过死亡,太多了,所以我把这些看得很淡。我觉得死亡不是悲哀,而是死亡之前你有没有经历痛苦,如果没有经历痛苦,那就是一种幸福。”
来源:锦观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