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幕,庄国栋特意飞回北京,为了给黄亦玫过四十岁生日,但却说是路过想接她们吃饭。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幕,庄国栋特意飞回北京,为了给黄亦玫过四十岁生日,但却说是路过想接她们吃饭。
对此,蒂娜看得很清楚,说你是给玫瑰过生日吧。
黄亦玫没答应,说家里都准备好了,转身骑车离开。
庄国栋站在二楼看着玫瑰离开,神情落寞。
和玫瑰分手后,庄国栋一直未娶,身边的人都以为他忘不了玫瑰,连庄爸爸也告诉他要向前看。
是真的吗?
其实,庄国栋二十年不娶,表面看是“为爱守候”,实则是一场自我证明的独角戏。
庄国栋从小被母亲灌输“别像你爸一样没出息”的观念。父亲被母亲贬为“老混子”,这种家庭环境让他对“成功”产生病态渴望。
他必须用事业成就洗刷父亲的“耻辱”,否则连母亲都看不起他。
他对玫瑰说:“我不想跟我父亲一样,一事无成。”这句话暴露了他的底层逻辑:爱情可以牺牲,但事业必须完美。
即便后来功成名就,他也无法停下追逐,因为“成功”早已成为他活着的唯一意义。
庄国栋的“不娶”,本质是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面对矛盾,他永远选择逃避:玫瑰生气时他关机失联,争吵时用“壁咚”敷衍了事。
这种回避型人格源自原生家庭的“情感荒漠”——父母争吵时他只能逃离,长大后也无法处理情感冲突。
他爱的不是真实的黄亦玫,而是“完美恋人”的幻象。当玫瑰想留学时,他要求她放弃梦想追随自己;当玫瑰情绪崩溃时,他却指责她“不成熟”。
他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附属品,而非平等的伴侣。
庄国栋的二十年守候,更像一场自我标榜的表演。
他口口声声说“只爱玫瑰”,却从未停止与其他女性暧昧。
玫瑰一针见血:“为执着而爱是钻牛角尖。”
庄国栋放不下的并非玫瑰本人,而是年轻时“为爱牺牲”的悲壮感。他需要这份执念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证明自己“并非冷血”。
庄国栋的不婚,最终暴露了他情感能力的残缺。
他最初被玫瑰的耀眼吸引,但当她经历婚姻失败、事业低谷时,他却无法接纳她的脆弱。他爱的始终是“强大完美的玫瑰”,而非真实的人。
二十年后回国求复合,本质是想用玫瑰填补遗憾:“你看,我成功了,你该后悔了吧?”
这种心态与爱无关,只是试图用爱情治愈童年创伤的徒劳挣扎。
庄国栋的不娶,是原生家庭最痛的遗产。
庄国栋的故事,撕开了中式家庭教育的暗伤:
父母用贬低伴侣的方式“激励”孩子,最终养出情感残疾的“空心人”;
孩子用一生逃离原生家庭阴影,却成了更可悲的复刻品。
玫瑰早已向前走,而庄国栋困在二十年前的执念里。他不娶,不是因为深情,而是从未学会如何爱一个人。
正如弹幕所言:“他爱的只有自己的野心和遗憾。”
来源:小志影视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