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还没过半就有22位明星去世,最小27岁,朱媛媛大S震惊全网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5 13:05 2

摘要:从 27 岁的街舞天才到 83 岁的相声大师,从青藏高原的 “喜剧之星” 到闽剧舞台的 “悲情青衣”,他们曾用不同的艺术形式点亮我们的生活,如今却在时光里永远定格。

2025 年的日历刚撕到五月,演艺圈却接连传来 22 颗明星陨落的消息。

从 27 岁的街舞天才到 83 岁的相声大师,从青藏高原的 “喜剧之星” 到闽剧舞台的 “悲情青衣”,他们曾用不同的艺术形式点亮我们的生活,如今却在时光里永远定格。

那些前几日还在银幕上鲜活的面孔,怎么就突然消失了呢?

朱媛媛(1974年3月—2025年5月17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以扎实的演技和低调的作风备受观众喜爱。

1995年,她凭借《一地鸡毛》中“小保姆”一角踏入演艺圈。

1998年,她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塑造的“李云芳”温柔坚韧,一头卷发,身着碎花衬衫,将这一质朴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成功摘得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也让她成为了“国民媳妇”的代名词。

此后,在《家有九凤》《浪漫的事》等作品中,她凭借对角色的精准把控,将人物性格特点展现得入木三分。

在《海洋天堂》里,她饰演自闭症儿童的母亲,用细腻且克制的演技诠释出“爱与绝望的永恒挣扎”。

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她把癌症患者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催人泪下,彼时的她其实已确诊癌症,却仍隐瞒病情坚持表演,获传媒大奖最受关注女配角奖 。

而在《我的姐姐》里,她饰演的姑妈安蓉蓉,通过倒咖啡、吃西瓜等细微动作,爆发出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凭借此角接连斩获金鸡奖、百花奖最佳女配角 ,用实力证明了“戏份不在多,而在精”。

作为中戏校友,她与丈夫辛柏青相识于校园,1993年,两人因中戏小品《雨夜》结缘,辛柏青用运动会赢得的洗衣粉示爱,酒后大胆表白终俘获芳心,二人婚姻相伴二十余载,以“零绯闻”形象成为娱乐圈佳话。

2025年5月,朱媛媛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1岁。

据透露,她生前坚持完成多部作品拍摄,临终前仍惦记艺术事业,其敬业精神令人动容。

辛柏青在追悼会上表示:“她用一生诠释了演员的初心。

隋永清(1957年—2025年5月18日),出身特殊的她自幼由宋庆龄抚养长大,人生经历坎坷却坚韧如铁。

1979年,她在电影《海囚》中饰演渔家女“姚杏春”,身着粗布衣裳、手持鱼叉与海盗搏斗的戏份震撼银幕,将渔家女的泼辣果敢诠释得淋漓尽致,从此崭露头角。

她参演的《小花》获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在《霸王别姬》中饰演的老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刘大姑等角色,均以鲜明的人物性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拍摄《海囚》期间,正值宋庆龄病危,隋永清短暂离开剧组处理后事,却坚持返回福建完成拍摄:“角色没拍完,我不能走。”

晚年患癌化疗期间,她仍在病房重温《小花》台词,养女回忆:“她总说‘演员要活在角色里’,直到最后一刻都惦记着未完成的剧本。”

2025年,她因化疗期间突发医疗事件逝世,享年68岁。

其儿子王化在讣告中写道:“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戏比天大’。”

扎西顿珠(1954年—2025年5月20日),西藏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从放羊娃到“西藏的赵本山”,他用近40年舞台生涯为观众带来无数欢笑。

在话剧《宗山魂》中,他饰演的老阿爸幽默诙谐,用藏式冷笑话逗得观众前仰后合;电影《松赞干布》里,他又以庄重的表演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展现多面演技。

2025年下乡演出途中遭遇车祸,临终前他牵挂的不是自己伤势,而是叮嘱同行:“先救演出服,那件藏袍陪我演了20年《高原笑声》。”

71岁的他,用生命践行了“让高原笑声传得更远”的誓言。西藏日报评价他:“用幽默化解苦难,以笑声传递力量,他是青藏高原的艺术脊梁。”

武福星(1942年—2025年3月),师承侯宝林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擅长“文哏”与“贯口”,台风稳健中藏着市井烟火气。

代表作《买猴记》中,他以夸张肢体语言和流畅台词节奏,将“马大哈”的荒诞形象刻进观众记忆,该段子成为相声舞台保留节目。

晚年参与《曲艺杂谈》等节目,常说:“相声不能丢了根,老祖宗的玩意儿得让年轻人听见。”

住院期间,他攥着徒弟的手演示“贯口”技巧,输液管随着手势晃动:“‘蒸羊羔蒸熊掌’得像糖葫芦,颗颗分明又连贯。”

2025年因肺部感染并发症离世,享年83岁。

追悼会上,徒弟们重演《买猴记》,当“马大哈”喊出“猴儿丢了”时,台下老观众哭着呼应:“您才是我们丢不了的活宝!”

陈志清(1931年—2025年4月28日),北京京剧院资深演员,余派老生传承人。

他饰演的《空城计》诸葛亮堪称经典,左手抚琴、右手抖袖间,眼尾微抬便将“空城计”的虚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根髯口唱出千般忧思。

退休后专注戏曲教育,在四合院窗台摆二十余盆君子兰,每盆以戏中角色命名,给学生改《四郎探母》身段时,会突然用拐杖敲地:“这一跪是忠孝两难,腰杆得像青稞麦,弯而不折!”

临终前三天,他让孙子将1958年定制的团龙蟒铺在病床上,手指划过金线低语:“这针脚还是上海老师傅的手艺……”

出殡当日,梨园行水袖白幡漫天,灵车覆盖“德艺双馨”团龙蟒,百余弟子沿途唱念,送别这位“以戏修身,以教传心”的老艺术家。

张立威(1968年—2025年5月),台湾演员,因《转角遇到爱》中“阿达”一角被熟知。

为演活这个小吃摊老板,他在台北士林夜市卖了半个月蚵仔煎,手被油烫出泡仍笑称:“接地气的角色,得先沾沾人间烟火。”

此后塑造《精武陈真》汉奸、《新还珠格格》巴郎等反派,均以细腻演技令观众恨得牙痒。

戏外历经坎坷,40岁才崭露头角,常自嘲“大器晚成”。

晚年患糖尿病仍坚持拍戏,朋友圈最后一条停留在:“今天演卖油条的,得去早餐铺学炸面窝。”

临终前对儿子说:“演员不分大小,能让观众记住就是成功。”

57岁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圈内好友感慨:“他把每个小人物都演成了传奇。”

林淑英(1943年—2025年2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主攻青衣闺门旦,嗓音委婉如浸茉莉花茶。

她饰演的《荔枝换绛桃》冷霜蝉被誉为“闽剧第一悲情女子”,唱到“泪落杯中酒自寒”时,台下老太太常哭湿手帕。

为创立“林派”唱腔,她顶着“离经叛道”争议,将福建民歌《采茶扑蝶》旋律融入闽剧,在排练场泡三年,鞋底磨穿五双。

退休后自费办班教学,学生说她“比亲妈还严”:“唱错一个颤音,能让你对着天井练百遍。”去年化疗期间,她戴着假发用筷子敲碗打拍子,教弟子《珍珠塔》。

82岁临终前,她将非遗证书按在弟子手上,指甲缝沾着未洗油彩:“闽剧要唱出福建人的魂,不能断在我们手里。”

梁祐诚(1998年—2025年大年初二),街舞界“天才少年”。

15岁获全国街舞锦标赛Breaking组冠军,膝盖血痂混着地板灰却举着奖杯笑:“我要让Breaking跳出中国味儿!”

20岁担任《街舞少年》导师,编创《墨舞》融合书法元素,评委惊叹:“这是街舞的中国魂!”

2024年转型导演,首部短片《旋·生》入围戛纳短片角。

大年初二因流感引发心肌炎去世,年仅27岁。街舞圈发起“百人齐舞致敬”,上百舞者在镜头前做“手撑”,形成“星光穹顶”。

其导师发文:“你教会我们热爱要像街舞般热烈,生命却比Breaking更脆弱。”

苟伟(1981年—2025年),出身工人家庭,早年在广州工地搬砖时,于暴雨夜在水泥袋上写下《打工谣》:“汗湿衣背不敢歇,家中父母盼儿归”——这句改了27遍的歌词,成为农民工群体的情感代言。

他穿着劳保鞋上舞台,用《工地的月亮》《异乡人》等作品,让平凡者的心声响彻乐坛。

2025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44岁。妻子发现他枕边新歌词:“再搬十车砖,就能给娃换个书桌”。

追悼会上,上百位农民工兄弟用安全帽当鼓,敲响他写的旋律,送这位“用生活作词,以热爱谱曲”的歌者最后一程。

《人民日报》曾评价:“他的歌声里,藏着一个时代的奋斗与乡愁。”

这些用生命演戏、跳舞、说段子的人,把平凡的日子酿成了艺术的酒:

武福星的笑里藏着人间烟火,陈志清的水袖挥出岁月沉香,张立威的 “小人物” 里见天地,林淑英的唱腔里含着山河乡愁,梁祐诚的旋转里燃着青春热血,苟伟的歌声里刻着生存重量。

他们走了,但银幕上的笑与泪还在,舞台上的水袖还在,街巷里的旋律还在。

正如辛柏青说的:“演员的生命会终结,但角色永远活着。” 愿我们记住这些名字,记住他们曾用热爱点亮的人间。

来源:加油文又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