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的离世,总会牵动许多人的心。近日,51岁的演员朱媛媛因癌症去世,演艺圈众多艺人纷纷发文悼念。然而,一种奇怪的风气随之而起——有人开始指责某些未发文悼念的艺人"冷血无情",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演员靳东。
一个人的离世,总会牵动许多人的心。近日,51岁的演员朱媛媛因癌症去世,演艺圈众多艺人纷纷发文悼念。然而,一种奇怪的风气随之而起——有人开始指责某些未发文悼念的艺人"冷血无情",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演员靳东。
这种"逼悼"现象,不禁让人想起此前屡见不鲜的"逼捐"风波。莫言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发自内心,我们不能以此为由强迫他人。"这番话放在当下的"逼悼"现象中同样适用。
悼念,本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有人愿意公开发文,有人选择默默祈祷,这都是对逝者的尊重。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的情感深度,更不能以此来评判一个人的品格。
事实上,靳东本人一向低调,极少在社交媒体发声。据统计,他的微博账号一年更新次数屈指可数,甚至从未注册过短视频平台。用这样一个人不爱社交的习惯,来否定他对故人的情谊,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有些感情是不需要通过文字或语言来输出的。"在这个人人都在社交媒体表达观点的时代,我们似乎忘记了,真挚的情感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默默的祝福和无声的怀念,未必就比公开的发文来得轻。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逼悼"现象折射出当下社会一个不良倾向:过分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了真实情感。我们总是急于用外在的标准来评判他人,却很少去思考每个人内心真实的感受。
李乃文发文悼念闺蜜朱媛媛值得赞赏,靳东以自己的方式缅怀故人同样应该得到尊重。正如郭德纲所说:"我喜欢通俗相声,你喜欢高雅相声,这都没有错。但用自己的标准去否定他人的选择,那就不对了。"
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表达哀思的自由。与其去指责那些没有公开发声的人,不如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对逝者的真诚缅怀上。毕竟,真正的情谊不在于表达方式的高调与否,而在于内心的真诚与否。
让我们停止这种毫无意义的"逼悼"行为,给予每个人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这或许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从来都不是靠外在的表现来衡量的。真正的友情和敬意,永远都在心里,而不是在网上。
来源:璐璐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