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芒果台出了一档新综艺《是女儿是妈妈》,聚焦“母女关系”的代际女性情感综艺,节目组一共有4对母女,在旅行中沟通心灵。
大家好吖,我是慕姑娘!
一个热爱旗袍、热爱乒乓球、热爱写作阅读、热爱文学,努力发光发亮的单亲妈妈!
作者丨耶雅亿
编辑丨慕霂
芒果台出了一档新综艺《是女儿是妈妈》,聚焦“母女关系”的代际女性情感综艺,节目组一共有4对母女,在旅行中沟通心灵。
黄圣依母女的相处模式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15岁的黄圣依和母亲邓传理合影
去年《再见爱人》播出后,黄圣依的婚姻问题让网友们操碎了心。以为她嫁入了“豪门”,生活无忧无虑,结果节目中她说“这是我想离婚的第三年”。
她还有一个“爹味十足”的老公杨子,当老婆想“被看见、被尊重”时,杨子却选择“视而不见”,默默流泪的黄圣依激发起无数人的保护欲。
《是女儿是妈妈》中,黄圣依又让大家惊呼——
痛苦的妻子,往往在原生家庭里与妈妈关系不好。
简述几个节目片段:
节目组采访邓传理黄圣依成长过程中是否能自己做决定,邓传理直接回答“读大学以前基本都是我们做”。
她表示做决定时不大会考虑黄圣依的喜好,因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她不接受也得接受,决定权在我”。
当黄圣依想清理妈妈家冰箱过期的东西时,妈妈邓传理的反应一下子很激动,中英文并用,表示不需要。
黄圣依表示家里的卫生最好请一个阿姨来做的时候,邓传理也非常反对,认为阿姨代替不了她。
她甚至还拿出了《三国志》,为的是论证劳动其实就是体育活动。
对于黄圣依来说,妈妈年纪大了,很多事需要交给别人来做。
对妈妈,黄圣依也有着清醒的认知。
“她不愿意在我面前表现出自己已经在慢慢地衰老,不如从前了,而我也已经长大了,这个‘方向盘’就要慢慢从妈妈的手里接过来,但是妈妈不想坐到副驾的位置”。
不少网友评论认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黄圣依这么能忍”“典型的中式家庭控制欲”“黄圣依妈妈好让人窒息”等。
采访邓传理时,节目组问其是否对黄圣依满意,她直言“这个就很难说了呀”。
在她的规划中,黄圣依应该像普通人一样,但进了娱乐圈后,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的无力感让父母很心疼,“我希望她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在邓传理看来,“女儿她一个人过中年四十岁的人,走到今天已经是很不容易,也不想给她很大压力”。
所以第一期节目结束时,邓传理还是同意了请阿姨。
控制欲这事儿是祖传的。
孩子在父母的高控制下长大,也会不自觉地有控制欲,并且不会觉得另一半有控制欲多可怕。
婚后就成了恶性循环——妈妈控制黄圣依,黄圣依找了控制欲强的杨子,然后黄圣依又想控制妈妈,一家人控制来控制去。
雅亿当初看《再见爱人》,要被杨子气死了,黄圣依却没什么感觉,可能就是因为,她早适应了控制这个事儿,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1
那些死活不肯夸孩子的父母
本质上是在跟自己较劲
他们不愿承认——
孩子超越了自己想象中的模样
邓传理女士在节目里贡献了教科书级的语录:
"读大学前都是我们做决定"——直接把孩子前18年的人生安排得明明白白。
"兴趣可以培养"——翻译过来就是"你的喜好不重要"
"她不接受也得接受"**——堪比霸王条款
这种"我为你好"的家长专制,本质上是用爱的名义实施精神绑架。网友说的:"终于明白黄圣依为什么能忍杨子十年,这忍耐力是从小练出来的啊!"
邓女士最让人唏嘘的,是她那句"希望她做个普通人"。这话藏着中国父母最拧巴的心态:既想孩子出人头地,又怕孩子太出众失控,既操心孩子不独立,又拒绝交出控制权。
观察邓女士对女儿的评价,发现中国父母有个通病——"永远差评"——以为批评才能促人进步,却不知欣赏才是最好的激励。
雅亿看着黄圣依小心翼翼提议请保姆的样子,心尖发颤?这种"想孝顺又怕伤自尊"的纠结,正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死结。
2
亲子关系像跳探戈
进一步退一步都是学问
最重要的是记住——鼓励孩子
雅亿为什么会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我的家庭,很多人都是老师,住在教师大院里。我爸,是我就读高中的数学老师。他一直在鼓励我。
我是在鼓励中长大的。
我爸爸学的是数学,我学的是中文。
我是2002年参加高考的,当年复旦大学在我们陕西文科招生最高分的专业是新闻。我差一点点没有考进去,被调剂到中文系。我爸就鼓励我说,这个专业最最最适合你。
今天,大家也看到了,新闻的处境尴尬。二十年前,大家都觉得读中文=失业。今天再看呢?语文老师、考公上岸都欢迎中文专业。
有远见的父母,不跟风,言传身教,一直会鼓励孩子。
孩子好比瓷器的黏土,家长怎样的鼓励引导,ta未来就有怎样的雏形。
看黄圣依和妈妈的拉锯战,我想起我爸在我高考失利时说的话:"中文系怎么了?我闺女这一手好文笔,迟早要发光!"
你们看,同样是面对孩子偏离预期的选择,我爹和黄妈妈活成了对照组——一个拼命把孩子往"标准答案"里按,一个却相信"错题"也能开出花来。
黄妈妈那句"希望她做个普通人",听得我心头一颤。多少父母把子女当成了自己的3D打印机?非按自己设计的图纸来,打歪一毫米就急得跳脚。
人不是流水线产品啊!就像我爸,数学老师生了个文科女儿,人家非但没逼我改志愿,反倒逢人就夸"我闺女文章上报了"。
现在想想,黄圣依在婚姻里的忍气吞声,和她妈这套"否定式教育"简直一脉相承——从小被灌输"你不懂事""我比你懂",长大了自然觉得"老公比我懂""老板比我懂"。
原生家庭这堂课啊,教不会自我肯定的孩子,走到哪儿都带着讨好型人格的GPS。
孩子长大后的胆识,都是父母给的。
姐妹们,要是你的父母也是黄圣依妈妈这种类型,要是你一直内核,长大了还暗暗在和父母较劲,记住雅亿这句话:父母的不完美,恰恰是我们成长的留白处。
孝顺,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带着爱意温柔地"修正"。毕竟,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彼此成全对方活成更自在的模样。
来源:三點二十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