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刘言69】德云社爆火背后:传统曲艺的「赛博朋克式」重生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5 09:01 2

摘要:2025 年元宵夜,德云社在「德云元宇宙」举办的「跨次元相声大会」引爆全球 —— 岳云鹏的全息投影与 AI 生成的 1995 年郭德纲同台说《论捧逗》,观众戴着 VR 眼镜在「数字天桥茶馆」用弹幕燃放「电子二踢脚」。这场演出吸引 83 万观众在线观看,虚拟门票

一、从天桥茶馆到元宇宙剧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实验

2025 年元宵夜,德云社在「德云元宇宙」举办的「跨次元相声大会」引爆全球 —— 岳云鹏的全息投影与 AI 生成的 1995 年郭德纲同台说《论捧逗》,观众戴着 VR 眼镜在「数字天桥茶馆」用弹幕燃放「电子二踢脚」。这场演出吸引 83 万观众在线观看,虚拟门票收入超 2000 万,打赏的「火箭飞机」价值相当于 3 辆真跑车。谁能想到,这个曾在漏风茶馆靠「贱卖传统」求生的社团,如今成了传统文化「赛博化」的标杆?

数据暴击:2024 年德云社商演收入超 15 亿,小剧场演出 4163 场,综合观演人数超 80 万,平均上座率达 2000 人。而元宇宙演出的成功,更让其非演出收入占比攀升至 53%,其中艺人经纪收入同比激增 217%。

二、粉丝不是观众,是「文化股东」的逆袭

在德云社,粉丝早就不是「看客」,而是「文化合伙人」。2024 年推出的「德云股份盲盒」堪称神来之笔:购买年度会员可随机获得演出分红权、新剧命名权,甚至「给演员起艺名」的特权。南京姑娘 @德云小彩虹抽到「给张九龄新搭档取名」的机会,她起的「王九橘」直接被写进节目单,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破亿。这种「参与感股权」模式,让粉丝从「消费者」升级为「共创者」,2024 年用户自发制作的「澄清鬼畜」帮德云社省了 3000 万公关费。

文化反哺:粉丝整理的《德云社黑话词典》被出版社高价收购,衍生出《相声梗百科》,销量破百万册,开创「粉丝创作 - 官方赋能 - 商业变现」的闭环。

三、相声不是艺术,是「情绪解决方案」

德云社早就跳出「曲艺」框架,把相声变成「情绪经济」的入口:

职场解压专场:《甲方都是段子手》把客户奇葩要求编成段子,每场送「老板沙袋」,2024 年巡演 237 场,场场爆满,观众平均解压指数提升 47%。

婚庆定制服务:岳云鹏定制「婚礼贯口」把恋爱故事编成《报菜名》,收费 18.8 万需排队 3 个月,新人说「比司仪感人 100 倍」。

教育场景渗透:和新东方合作《英语相声课》,用《洋药方》段子教托福词汇,课程完课率比传统培训高 65%,家长抢着报名「让孩子笑着学英语」。

数据暴击:2024 年「情绪服务」贡献德云社 32% 营收,周边衍生品毛利率高达 78%,远超传统演艺行业。

四、文化杂交:传统曲艺的「基因编辑」

当其他传统艺术在「守正」与「创新」间挣扎时,德云社早把文化元素扔进「搅拌机」:

非遗混搭:和洛阳龙门石窟合作《佛造像相声》,用《大保镖》讲文物修复,B 站话题 #佛像会说相声# 播放 1.2 亿,年轻游客涌进博物馆找「会贯口的佛像」。

科技狠活:于谦的 AI 虚拟形象能实时接梗,商演《人工智能论》门票溢价 40%,观众惊叹「AI 捧哏比真捧哏还会找包袱」。

地域解构:西安场《秦腔相声》把《八扇屏》改成「大秦腔贯口」,末了加华阴老腔太平歌词,外地游客跟着学「额滴神呀」版捧哏,带动当地文旅消费增长 23%。

五、给创始人的「反传统」生存法则

1. 文化遗产的「乐高式」重构

德云社把《报菜名》拆成「食材库」,在成都变成《火锅菜名》,在广州变成《早茶贯口》,这种「模块化创新」让老段子焕发新生。2024 年用户共创段子占商演 41%,真正实现「人民需要什么,德云社就编什么」。

2. 危机即「人设试金石」

陈霄华事件后,德云社 24 小时内发布处理声明并启动「伦理培训班」,郭德纲抖音直播坦诚回应,单场观看 2000 万,品牌好感度逆势提升 12%。比起「完美人设」,消费者更认可「敢认错、能改错」的真实感。

3. 用「仪式感」对抗碎片化

在短视频时代,德云社反而强化线下「不可复制的体验」:演出前「净手递扇」、谢幕时「万人齐唱大实话」,这些仪式让 28.7 岁的平均观众愿意为线下票支付 3 倍于线上的溢价,剧场成了「Z 世代的情绪充电站」。

六、全球化破圈:从胡同小巷到世界舞台

2024 年德云社海外巡演覆盖北美、欧洲及大洋洲,伦敦温布利球场 1.2 万观众中,非华裔面孔占比达 41%。墨尔本专场更被《人民日报》称为「文化出海新范式」,主办方全程提供专车接送、龙虾宴,甚至邀请演员体验澳式赛马。郭麒麟主演的网剧《相声江湖》已与奈飞签约,岳云鹏脱口秀专场登陆伦敦西区,「相声 +」模式悄然成型。

结语:德云社的「叛逆」启示

当我们在元宇宙为虚拟大褂刷屏、用区块链抢票、和 AI 捧哏互动时,德云社早已不是传统社团。它用「赛博朋克式」创新证明: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文化 DNA。对品牌创始人而言,关键不是「保护传统」,而是像德云社这样 —— 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可参与的游戏、可消费的情绪、可传播的社交货币」。毕竟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能让人笑、让人哭、让人愿意花钱花时间的,从来不是「正确的传统」,而是「鲜活的文化」。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