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7日,演员朱媛媛因病离世,终年51岁。这位曾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我的姐姐》等作品深入人心的“国民媳妇”,在生命最后时刻选择将眼角膜捐献给两位患者,遗留的3800万积蓄与北京两处房产全部注入癌症儿童救助基金,并以骨灰撒入大海的方式完成与世
2025年5月17日,演员朱媛媛因病离世,终年51岁。这位曾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我的姐姐》等作品深入人心的“国民媳妇”,在生命最后时刻选择将眼角膜捐献给两位患者,遗留的3800万积蓄与北京两处房产全部注入癌症儿童救助基金,并以骨灰撒入大海的方式完成与世界的告别。没有追悼会,没有墓碑,她用最简洁的方式为人生画上句号,却以最炽热的善意在人间刻下永恒的印记。
一、光影人生:用角色照亮舞台
朱媛媛的演艺生涯始于1995年电视剧《一地鸡毛》,但真正让她走入大众视野的,是1998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李云芳”一角。这个操持家务、隐忍坚韧的普通妻子形象,被她演绎得真实可感,一举斩获春燕奖与金鹰奖双料视后。此后,她在《浪漫的事》中饰演为家庭奔波的长女,在《家有九凤》中化身命运多舛的初七凤,用细腻的表演勾勒出中国式女性的群像。
话剧舞台同样留下她的深刻印记。2013年,她在《大宅门》中分饰黄春、杨九红、李香秀三角,从青涩少女到泼辣姨太太,再到市井妇人,三个性格迥异的角色在她的诠释下跃然台上。导演田沁鑫曾评价:“朱媛媛的表演是‘打开身体所有的毛孔’,她能让角色从剧本里长出来。”
即便在病魔缠身的最后五年,她依然贡献了《送你一朵小红花》中那位身患癌症却强颜欢笑的母亲,以及《我的姐姐》里隐忍克制的姑妈安然。镜头前,她是观众熟悉的“国民媳妇”;镜头后,她顶着化疗后的浮肿坚持拍摄,用止痛药撑过一场场情绪戏。导演韩延回忆:“她总说‘角色不等人’,却从未提过自己戴着假发遮掩脱发。”
二、生死之间:以坚韧书写生命答卷
2020年,朱媛媛确诊卵巢癌三期。面对这份“冰冷的判决”,她选择将病房变成“迷你排练厅”,在化疗间隙揣摩剧本,甚至带着输液瓶研读角色。第六次化疗后,她毅然奔赴《我的姐姐》剧组,镜头前强忍疼痛完成哭戏,镜头外却笑着安慰工作人员:“角色需要情绪,我正好借机发泄。”
在抗癌的1800多个日夜,她从未在公众面前展露脆弱。2025年4月,电影《造城者》杀青照中的她笑容温暖,看不出丝毫病态;社交平台最后一条动态定格在5月1日,片场夕阳下的背影配文仅四字:“继续向前。”直到讣告发布,合作演员黄晓明才惊觉:“她从未提过病情,永远用笑容面对镜头。”
但病痛中的温柔,留给了更需要的人。她曾摘下假发戴在化疗脱发的小女孩头上,轻声说:“看,我们都是最漂亮的小光头”;匿名向公益晚会捐款30万元,只因“见过太多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因没钱治疗而熄灭的眼睛”。这种“把苦痛留给自己,阳光留给世界”的选择,成为她生命的注脚。
三、大爱无疆:让善意永续流传
朱媛媛的遗嘱令人泪目:眼角膜捐献给两位眼疾患者,3800万积蓄与房产全数捐赠癌症儿童基金,其中45%用于医疗救助、30%升级设备、25%设立奖学金。女儿本本说:“妈妈教会我,真正的财富是帮助他人的能力。”
这不是她首次践行公益。2023年,她曾匿名捐款30万元,主持人要宣读名字时却悄然离场;生前累计捐款超200万元,多数以“一位演员”的名义悄悄完成。基金会透露,她甚至提前签署器官捐献协议,要求“不留墓碑,只留希望”。
当骨灰撒入烟台大海的那一刻,丈夫辛柏青哽咽道:“媛媛说,大海的声音像观众的掌声。”没有铺张的葬礼,只有至亲与海风作伴,这场“诗意的谢幕”恰如她的人生——低调而炽热。
四、精神长存:艺术与人格的双重丰碑
朱媛媛的离去,引发全网近7亿次阅读量的悼念。黄晓明发文:“前阵子还一起并肩作战,她始终笑着面对一切”;姚晨感叹:“无法接受,这样好的演员太早离开。”网友则说:“她用生命诠释了‘演员’二字的重量。”
中国国家话剧院在讣告中称:“朱媛媛的丧事从简,是对艺术生命的最高致敬。”的确,她将最华丽的表演留给观众,用最朴素的告别诠释人生。当两位眼疾患者因她的角膜重见光明,当癌症儿童因她的善款获得新生,朱媛媛的生命早已超越51载的光阴。
朱媛媛曾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照亮过多少黑夜。”从荧幕到现实,从演员到捐赠者,她始终是那个“用角色温暖人间,用善意点亮世界”的人。如今,她化作海风中的一缕光,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与梦想。
来源:红尘一笑14615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