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称呼的背后,不仅仅是对于他在《英雄虎胆》中精彩演绎的肯定,更是对于他跌宕起伏人生的某种隐喻。
“曾科长”这个称呼,于洋听了大半辈子。
这个称呼的背后,不仅仅是对于他在《英雄虎胆》中精彩演绎的肯定,更是对于他跌宕起伏人生的某种隐喻。
晚年痛失爱子,将儿媳视若亲生女儿,如今94岁高龄的他都曾经历了什么?
1930年,于洋出生在山东黄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乡又遭遇洪水,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哥哥,背井离乡,逃难到吉林长春,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
长春并非想象中的乐土,初来乍到的母子四人举目无亲,生活窘迫,一度流落街头,饥寒交迫。
年幼的于洋早早体会了人世间的艰辛,但他并没有被苦难击垮,反而展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懂事和坚强,默默承受着一切。
生活不易,妈得去当保姆,那点钱刚好够家里开销。
懂事的于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开始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12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于洋的人生轨迹。
他听说一部儿童电影正在招募小演员,并且报酬丰厚。为了赚钱,于洋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竞争激烈。
没想到,这个勤奋的孩子好运连连,居然被选上了。于洋开始一边上学一边接戏,过起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电影,对他来说就像一束光,把他的生活从暗淡中点亮了。他在台上找到了释放自己的方法,也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大地百废待兴。于洋跟着哥哥加入了八路军,自己也开始投身革命,成了个侦察兵。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参与了四平保卫战等重要战役,并获得了四野颁发的渡江战役纪念章。
这段经历让他意志坚定,观察能力强,感情丰富,这些都是他后来在演艺圈打基础的关键。
1947年,于洋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小演员。一开始他只能演些小角色,但他没灰心,每次都认真对待,边学边进步。
1948年,他在伊琳导演的影片《留下他打老蒋》中饰演连长一角,凭借出色的表演和帅气的形象,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新生代演员。
同年,他又在电影《桥》中饰演了充满革命激情的工人吴一竹,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影坛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于洋的生涯步入了巅峰期。
他先后主演了《中华儿女》、《走向新中国》、《山间铃响马帮来》、《英雄虎胆》、《青春之歌》等一系列经典影片,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成为当时影坛的风云人物。
尤其是在《英雄虎胆》中饰演的侦察科长曾泰,以其智勇双全、沉着冷静的形象深入人心,“曾科长”的称呼也成为了观众对他演技的认可和喜爱。
工作越来越顺,爱情的甜蜜也悄悄上门了。
1950年,在拍摄电影《卫国保家》时,于洋与蒙古族女演员杨静相遇。
杨静,沈阳同善堂毕业的助产士,后来在东北军政大学进修,之后成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演员。
她容貌出众,才华横溢,与于洋年龄相仿,两人在工作中相互欣赏,在生活中彼此关心,很快便坠入爱河。
当时的单位有规定不准谈恋爱,他们只能将这份感情深埋心底,直到1953年才正式结婚。结婚后,他们有两个孩子,女儿叫于静江,儿子叫于晓阳。
于洋和杨静相互扶持,共同追求艺术梦想,成为影坛上令人羡慕的一对佳偶。尽管于洋工作挺忙的,但他总是把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有空闲的时候,他总喜欢和妻子孩子待在一起,感受家的温馨。
他知道杨静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操持家务,他会在拍戏间隙给家里写信,表达对妻子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节假日的时候,他总想方设法回家,和家人一起过。他们的感情经过时间的考验,变得越来越牢固,成为了彼此生命中的坚实支柱。
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1966年,特殊年代的到来,给于洋一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杨静那性格直来直去,在工作中无意中招来了点麻烦,结果受到了一些不公的对待。
她被关押起来,精神几近崩溃。于洋心急如焚,他冒着巨大的风险,第二天就给杨静送去了棉衣裤和饭盒,并鼓励她要坚强。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于洋始终陪伴在杨静身边,四处奔走,为她申诉。
杨静也始终坚信丈夫的清白,在被逼迫交代于洋问题时,她坚定地维护丈夫,一次次驳得对方哑口无言。
他们的爱情在困境中越发牢固,变得更加坚如磐石。
意外的打击在动荡的年代,于洋和杨静的儿女也在悄然成长。女儿于静江继承了父母的艺术基因,对表演充满热情。晓阳的儿子在文学方面有着过人的才能。
13岁时,他就已经在《人民文学》、《丑小鸭》、《青海湖》、《甘肃文艺》等纯文学杂志上发表了100多首诗歌,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青年诗人。
于洋和杨静为儿子的才华感到骄傲,同时也注重培养他的品德和修养,为他创造了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环境。
1975年,于洋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一家四口终于得以团聚。
虽然杨静也回到了单位上班,但由于之前的经历,她在工作中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她积极调整心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中默默支持着于洋的事业。
于洋深知妻子的委屈,他在工作之余,尽力给予妻子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她走出阴影。特殊年代结束后,于洋渴望在电影事业上再创辉煌。
1980年,这位导演兼演员主演了一部名为《戴手铐的旅客》的电影,片中扮演了名叫刘杰的角色。
这部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于洋的演技再次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他的事业也迎来了新的高峰。
于晓阳成功踏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深造,继承家业,正式开启了他的电影生涯。他先后执导了《翡翠麻将》、《女贼》、《皇家尼姑》等影片,展现出不俗的导演才华。
1983年,于晓阳与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结婚。
迪里拜尔情途坎坷,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与于晓阳结婚后,由于年龄等原因,两人没有生育子女。
于洋和杨静对迪里拜尔视如己出,一家人的生活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也充满了温馨和快乐。
但命运似乎又在这个家庭头上重重地浇了一盆冷水。
2005年1月7日,于晓阳在返京的火车上突发急性哮喘,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5岁。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对于洋和杨静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于洋突然白发苍苍,体重也急剧下降,杨静悲痛万分。
迪里拜尔在国外演出时,突然得知消息,心情非常沉重,于是急忙回到了北京。
失去孩子对父母来说,真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但于洋和杨静并没有被击垮,他们将对儿子的爱,转移到了儿媳迪里拜尔身上。
迪里拜尔出生于1958年,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
1976年,她考入新疆歌舞团,1980年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985年,她在春晚舞台上演唱的《一杯美酒》,惊艳了全国观众。
她后来成了芬兰国家歌剧院的终身独唱家,人们都叫她“中国夜莺”。面对丧夫之痛,迪里拜尔一度陷入深深的悲伤中。
于洋和杨静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鼓励她重新振作起来。他们明白,真正地好好活着,就是对天堂里的儿子最好的怀念。
迪里拜尔被公婆的关爱所感动,她选择独身,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音乐事业中。
2008年,她成为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的一员,继续追逐她的音乐梦想。于洋夫妇和迪里拜尔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普通的婆媳关系,更像是一家人。
迪里拜尔经常去看望于洋夫妇,带去美食,陪他们聊天,给予他们精神慰藉。
于洋夫妇也将迪里拜尔视为亲生女儿,每逢节日都会精心准备美食,邀请她回家团聚。他们携手走过,一起熬过了人生中最苦的日子。
2018年,迪里拜尔退休之后,就少了很多的演出,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陪伴于洋夫妇。
93岁的于洋身体硬朗,他和杨静相依相伴,尽管儿子不在身边,他们还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他们与儿媳迪里拜尔之间深厚的亲情,成为他们人生暮年的温暖港湾。
结语于洋的一生历经波折,却始终热爱生活,对艺术执着如初。他与妻子杨静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在晚年失去儿子后,他们将爱延续到儿媳迪里拜尔身上,一家人的情感纽带更加紧密。无论面对怎样的苦难,爱都是我们战胜一切的源泉。
来源:颜冬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