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知否》张大娘子奈何不了小邹氏的地位。只要小邹氏恪守本分,她平安到老没问题。
本来,《知否》张大娘子奈何不了小邹氏的地位。只要小邹氏恪守本分,她平安到老没问题。
可小邹氏绝不会想到,这才短短几年,她就被“姐夫”沈国舅给“弃”了,连姐姐昔日“恩情”也不顾了。
从前,小邹氏的确有个“好姐姐”。
大邹氏本是沈国舅“白月光”,还替当今皇后挡下过一条命。
所以沈府里养着的小邹氏,她既是滕妾,也是贵妾。
《知否》中,共有四个贵妾,其中当属小邹氏最“荣耀满身”;
林噙霜林小娘是罪臣之女,受盛竑宠爱多年,连同她的儿女,都过得比王大娘子家的体面;这几位风光的贵妾,她们却都比不过小邹氏,因为她还有个“诰命夫人”的封号。
况且主母张大娘子一上来,本不想计较小邹氏的得宠,她不想多惹事。
跟你们说个好笑的,你说这张家嫁入沈家也有大半年了吧,却也没见他们同房几次啊!
对,穷乡僻壤。可我们这些人,就是穿着这些东西(劣等绸缎)长大的。不光他们,还有将军的亲妹妹,我,我姐姐,还有将军他自己,还有当今皇后!
大娘子生在汴京,生在福窝里头,什么都不知道!
将军最爱吃的酥饼,只有我会做,将军的故乡,也只有我知道。
小邹氏面对张大娘子,竟如此“自信”甚至嚣张,我猜,她根本没把自己当妾室,觉得“上位”指日可待。
毕竟,她有沈将军的偏爱,那是姐姐留在皇后那里的“人情”;甚至顾侯夫人盛明兰,都和她同宗。
可惜这两个人,她都看错了,这才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沈国舅续娶小邹氏做滕妾,其实是为了名气;他娶张大娘子做正妻,更是为了利益。
小邹氏是大邹氏亲妹妹,姐姐的两个孩子,由“小姨”照顾最好。
沈国舅悼念亡妻而娶妻妹,只为了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名声。
但是张大娘子张桂芬,她是英国公独女,更是响当当的名门贵女。
跟悼念亡妻的“恩情”比起来,就算张桂芬性格寡然无趣,“权势”对沈国舅的诱惑,还是大得多。
所以,小邹氏口中那些,与“姐夫”同讲禹州话、共饮禹州酒,还有青鱼硕大、桑树成片,外加“姐夫”爱吃她做的酥饼……
在凉薄之人沈国舅心里,其实微不足道。
名利如果不能双收,必有取舍。
剧中其他男人,也是这么做的:当受宠二十多年的林噙霜林小娘,为了女儿墨兰的婚事,拿盛家名誉做威胁,“竑郎”竟让人打死了她。
当自幼一起长大的“曹表妹”可怜见儿的,却影响到了贺哥儿娶上体面大娘子,他也毅然回绝了姨母。
春珂小娘即便是梁晗的心头好,但他也不得不遵母命,先娶个拿得出手的正妻……
看,寻常男子都会“权衡利弊”,更何况,贪心至极的沈国舅呢?
小邹氏竟敢把自己的“幸福”,赌在一个伪善男人身上,还一次次挑战他底线,轻视高贵出身的主母。
那些让小邹氏骄傲的、所谓“姐夫”难忘旧情的“宠爱”,终究磨损殆尽。
盛明兰曾被张桂芬深深误会过,因为“首因效应”,张大娘子起先听到的,全是她婆母小秦氏对她的诋毁。
她们都是禹州出来的,在张桂芬看来,盛明兰也不过是“小庶女”攀高枝儿,和小邹氏没什么两样。
小邹氏看盛明兰,我想大概也是,大家都是小家小户出来的女儿,应该抱团。
盛明兰可不会这么想,她是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才熬上来的侯府大娘子。
更何况名义上,盛明兰已是王大娘子“嫡女”,家里父亲、兄长都在朝中为官,大姐姐嫁在忠勤伯爵府,四姐姐嫁在永昌伯爵府……
只靠着丈夫的“宠爱”活下去,这绝不是盛明兰的“格局”。
盛明兰又是正妻身份,她若是和贵妾小邹氏走得太近,才是毁了顾侯的清誉。
因此,哪怕张大娘子对她有诸多误会,大闹侯府家宴,盛明兰也坚决要和张桂芬站一队。
盛明兰要在“京城贵妇圈”打开局面,第一步,便是远离“恃宠而骄”小邹氏,只做点头之交。
不然的话,才是断了盛明兰进阶之路。(本文原创作者“叶澜依free”,目前只在头条百家大鱼号同步发文,其他平台均为抄袭洗稿文,剽窃无耻)
另外,小邹氏千不该万不该,就是在张大娘子生产时做手脚,令同在孕中的盛明兰无比愤怒:
这些,我孩子的时候就见过了,我现在不是孩子了!
时间倒回到童年回忆:小明兰爬墙、钻狗洞,跑上街拼命找大夫救她母亲卫小娘,却没救下来。
如今小邹氏敢用同样的手法,迫害一个即将临盆的产妇,她怎能不恨?
不知就里的小邹氏,不仅做不了盛明兰“盟友”,更是直接成为了“仇家”。
结语当小邹氏被褫夺封号、掌嘴五十、幽闭陋室,不得侍奉后,她才知道,自己那些所谓“恩宠荣耀”,根本不值一提。
小邹氏本是天下第一妾室,有“诰命夫人”的封号,真是泼天的富贵。
可惜她自己没能耐,认知和眼界还短浅,不晓得人性斗不过利益。
我想小邹氏永远不知道,她和张大娘子闹脾气不是宅斗,而是真正的权贵面前,装模作样的“体面”,不堪一击。
剖析影视作品,解读人性真相,我是不求人、不讨爱,人间清醒的“叶澜依free”,本人不是演员热依扎,特此声明。
来源:叶澜依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