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有二百多是通城人,20年,在外通城人包场都要看《八佰》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4 19:01 2

摘要:2020年,抗战电影《八佰》上映,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是“800个勇士”,“800个民族英雄”的故事,1937年,在淞沪会战爆发之后,日军大规模占领上海,在他们以为一路势如破竹的时候,却在上海的四行仓库,遭到了一支“800人”队伍的阻击。

2020年,抗战电影《八佰》上映,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是“800个勇士”,“800个民族英雄”的故事,1937年,在淞沪会战爆发之后,日军大规模占领上海,在他们以为一路势如破竹的时候,却在上海的四行仓库,遭到了一支“800人”队伍的阻击。

之所以在800这个数字上打双引号,是因为当年在四行仓库保卫战参战的,其实达不到800人。

而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当年800勇士在四行仓库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而在那个时代,蒋介石手底下领导的中央嫡系部队都被日本人打得连连败退,尤其是汤恩伯这种为了保全实力,带领中央军“明哲保身”的将领在国民党军中大规模存在。

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给予他们沉重教训的,反而是一支“不知名的队伍”。

也是在2020年的时候,《八佰》这部电影在湖北咸宁的通城县显得非常火热,几乎每一个通城县的人都去看了这部电影,而在外的通城县人,则是包场来看这部电影,比如在杭州,在有关播放这部电影的电影院里面,基本上都是通城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800勇士”里面,有超过80%的人都是湖北人,而所有湖北人里面,其中有200多人又来自于通城县,所以,800勇士精神的背后,更可以看作是湖北通县人精神的延伸,在那个抗日人才辈出的时代,通城人用自己的个性和方式,书写了一段令人敬佩的铁血岁月。

接下来,就走进四行仓库保卫战中。

1937年,随着日军正式侵华,日军的大本营想要在两个地方进行夹击,以此实现他们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华的战略目标,日本人以华北作为一路南下,另一方面,派遣海军在上海进行登陆‬,为了‬阻击‬日军的登陆‬,中国军队在淞沪地区摆开架势‬与日军决一死战,因此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打响之后,国民革命军第88师在上海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当时战事胶着,日军的陆地以及空军火炮能力非常强大,在这样的局势之下,88师伤亡惨重,所以他们急需补充兵源。

正是他们的需求,让远在湖北的通城保安中队‬,因这‬一场特殊的机缘,成为抗战前线的生力军。

当时,国共内战方休,中共代表江渭清与国民党通城县军政当局及武汉行营展开了三次艰难的谈判,成功促成了湘鄂赣边区域性的国共合作,而‬这场合作化解了内战对立,唤醒了通城民众的抗日热情,在国难面前,每一个人都爆发出了巨大的救国热情。

通城县城虽小,民心却无比炽热。

所以在当时的通城‬街头巷尾,总是能听到抗日战歌《大刀进行曲》响彻云霄: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这首歌曲激励着通城青年,他们纷纷响应号召,投身抗战,当时担任着‬通城县保安大队第一中队队长唐棣和第三中队队长石美豪,带领200余名青年编入湖北保安第5团,随后开赴淞沪前线。

这支部队的这些青年多为农家子弟或小城工匠,平日里耕田、打铁,生活朴实无华,但‬面对国家危难,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奔赴战场,他们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88师262旅524团第1营,成为后来‬四行仓库守军的核心力量。

而‬这些通城青年领队人中,石美豪是最特别的一个。

他曾因反对内战,密谋率部投奔红军,但却被国民党通城县政府作为“政治犯”关押,一直到国共合作后,他获释并主动请缨,决心以行动洗刷过往,只不过,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投奔红军是什么错误,但当时的舆论对他造成很大的压力,国民党当局刻意抹黑他是土匪,为了告诉家乡人他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因此踏上了抗日的道路。

除了石美豪‬以外,这个队伍里面还有一个人叫做万连卿。

他是大革命时期通城县委副书记万顺富之子,父亲牺牲后,他幼年被俘,饱经磨难,但他却没有抱怨社会,反而在抗战爆发后毅然参军。

这两百多通城人他们过去可能不明白什么叫战场,但是他们都背负有自己的理想和故事,当他们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他们的人生已经发生了截然不同的改变。

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尾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奉命掩护大部队撤退,524团第1营在团副谢晋元率领下,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前面提到,当时的谢晋元手底下其实根本没有800人,其实只有400多人,而这支仅有420人的队伍,对外宣称“八百壮士”,以壮声势,队伍里面每个人都知道,接下来就要挡住日军的疯狂攻击,随后,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血战四天四夜,用顽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震慑敌军,感动中外。

在保卫战中,石美豪已经担任524团1营3连连长,带着部队来到上海,他决意‬在四行仓库战斗中身先士卒。

1937年10月27日午后三时,石美豪面部被子弹击穿,鲜血染满面庞,他用毛巾敷住伤口,继续指挥战斗,不久,他的腿部又被机枪子弹洞穿,伤势严重,但他依然坚守阵地,毫不退缩。

他的营长杨瑞符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幕:

石美豪血染战袍,舍生忘死,展现了通城将士的英勇无畏。

也是‬他的坚持,不仅激励了战友,也让日军为之胆寒。

万连卿在四行仓库作战时‬,他与同乡黎时德临危受命,担任谢晋元的警卫员,战斗中,他们寸步不离,保护谢晋元指挥作战,四天四夜的血战,仓库内弹片横飞,硝烟弥漫,万连卿与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的猛攻。

除了他们以外,每一个士兵都被这种抗战的气氛感染,他们毫不畏惧敌人的子弹,面对敌人的进攻,他们英勇还击,而在他们身边倒下的战友,很有可能就是过去在通城的好友,战友和朋友的倒下,让他们化悲愤为力量,在四行仓库创造了一场奇迹。

当时在上海的租界,有很多人目睹了这场战斗,纷纷流下了眼泪。

而在‬四行仓库血战后,西方各国为避免战火波及公共租界,请求中国政府命令“八百壮士”撤入租界,幸存下来战士们奉命撤离,进入公共租界内的“孤军营”,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羁留生活。

在孤军营中,通城籍将士的生活并不好过,因为当时的上海租界有着大量的外国人,他们不仅要面对租界当局的监视,还要对抗各种损害中华民族尊严的行为。

而‬谢晋元作为孤军营的领袖,组织壮士们开展自强不息的斗争,他们在营内坚持军事训练,学习文化知识,保持战斗意志。

万连卿与黎时德作为谢晋元的警卫员,负责协调营内事务,维护壮士们的团结。万连卿曾在营内组织读书会,带领战友们阅读抗战报刊,鼓舞士气,有时候,他还与黎时德一起,秘密联络外界,传递抗战信息。

就是四行仓库保卫战,让这支军队的凝聚力成为了当时中国军队之中最顶尖之一。

其实面对这支‬军队,租界当局多次试图瓦解壮士们的斗志,强迫他们放弃武器,甚至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可‬通城籍将士们毫不妥协。石美豪虽身负重伤,仍以连长的身份,协助谢晋元维持纪律,他常对战友们说:

“我们虽身处囹圄,但心向祖国,绝不低头!”

也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支撑了1400多天。

他们再次回到战场,是在1941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孤军营的壮士们被日军俘虏,押往南京孝陵卫做苦工。

在这里,通城籍将士面临更大的考验。

不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万连卿发现围困他们的电网未通电,他灵机一动,提议与日军看守打乒乓球,吸引其他看守的注意力,趁此机会,他与黎时德协助战友们翻越电网,成功脱险,万连卿随后也寻机逃脱,凭借孤军营的标识作为通行证,然后得到新四军的帮助,辗转抵达重庆,就这样回到88师。

重归部队之后,他们随即奔赴缅甸抗战前线。

这支勇士的火种,继续在抗日战场上传递,不仅仅在中国战场上燃烧,同样也南下东南亚地区,所以对于很多通城人来说,“800勇士”更像是他们家乡精神的一种体现,是通城人在抗战历史中做出贡献的不朽见证,当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们怀揣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回顾这段历史。

而这段历史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骄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虽然那些在四行保卫战之中,奋勇战斗的先烈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的精神火种永远留存,随时都能点燃,随时都能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来源:闲说史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