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7日,国家一级演员朱媛媛因卵巢癌症逝世,享年51岁。根据新闻报道得知,朱媛媛确诊时已处于癌症中晚期,尽管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工作与生活五年,但最终未能改写结局。这一悲剧并非孤例——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82.9万例,超80%患者确诊时已错过
2025年5月17日,国家一级演员朱媛媛因卵巢癌症逝世,享年51岁。根据新闻报道得知,朱媛媛确诊时已处于癌症中晚期,尽管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工作与生活五年,但最终未能改写结局。这一悲剧并非孤例——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82.9万例,超80%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而早期筛查可显著提升五年生存率,如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90%,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30%。朱媛媛的离世,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陨落,更是对全民防癌意识的沉痛拷问:若早筛早诊成为常态,多少生命本可被挽救?
肿瘤标志物检测:癌症早期筛查的“侦察兵”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代谢或宿主对肿瘤反应产生的物质,存在于血液、体液或组织中,可用于辅助癌症的筛查、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常见肿瘤标志物包括:
• AFP(甲胎蛋白):肝癌筛查的核心指标,肝硬化患者若AFP显著升高需警惕肝癌;
• CEA(癌胚抗原):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 CA125(糖类抗原125):卵巢癌筛查的关键指标,但需排除子宫肌瘤等良性疾病干扰;
•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可作为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筛查项目。
检测价值与局限:
• 早期预警:如慢性肝炎患者定期监测AFP,可提升肝癌早诊率
• 疗效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CA15-3水平下降提示治疗有效,持续升高警示复发风险
• 需综合判断:单一标志物可能因炎症、良性病变等出现假阳性,需结合影像学(如低剂量CT、超声、MRI)和病理检查
1. 高危人群:
• 家族遗传史: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有显著遗传倾向,需提前10年启动筛查;
• 慢性疾病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HPV感染者等癌前病变人群,需每6-12个月专项检查;
• 职业暴露者:长期接触石棉、苯等致癌物的职业群体,肺癌、膀胱癌风险倍增。
2. 中老年群体:
• 40岁以上:肺癌(低剂量CT)、胃癌(胃镜)、肝癌(AFP+超声)筛查需常态化;
• 50岁以上:结直肠癌(肠镜)、前列腺癌(PSA)筛查纳入年度体检。
3. 不良生活习惯者:
长期吸烟者(肺癌风险↑)、酗酒者(肝癌、胃癌风险↑)、高脂饮食者(结直肠癌风险↑)
每年一次体检:健康管理的“生命防线”
普通体检难以发现早期肿瘤,而防癌体检通过针对性项目组合,可显著提升早诊率:
• 肺癌:低剂量肺部CT筛查敏感性是X光的6倍,高危人群(吸烟≥20包年)应每年一次;
• 乳腺癌:40岁以上女性每年乳腺超声+钼靶,有家族史者加做BRCA基因检测;
• 结直肠癌:肠镜可发现癌前息肉并同步切除,筛查覆盖率每提升10%,死亡率下降13%。
朱媛媛在遗作《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台词“要好好的”,成为全网刷屏的遗言。这句话背后是深刻的健康哲学:癌症并非宿命,而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正如其丈夫辛柏青所言:“不要虚度每一天、每一秒。”珍视生命,从每年一次防癌体检开始,让生命不再因无知而凋零。
来源:康复之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