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婷女儿太给她长脸了!表面走的是父母铺好的路,实际上真有点料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2 01:00 2

摘要:从《妈妈是超人》里古灵精怪的萌娃,到银幕上灵气逼人的“满级小孩姐”,如今,快快凭借电影《好东西》横扫多个新人奖项时。

50岁的梅婷做梦也没想到,自己12岁的女儿已经开始为她争光了!

从《妈妈是超人》里古灵精怪的萌娃,到银幕上灵气逼人的“满级小孩姐”,如今,快快凭借电影《好东西》横扫多个新人奖项时。

快快的成长的背后,是妈妈梅婷的逆袭人生。

两段婚姻、三次退学,争议无数的她却用“横冲直撞”的勇气,拼出了事业与家庭的双双圆满。

2025年初,12岁的曾慕梅站在上海影评人奖的领奖台上,捧起“年度新人女演员”奖杯时,台下掌声雷动。

镜头扫过观众席,母亲梅婷脸上却挂着藏不住的骄傲。

这个被媒体称为“小梅婷”的女孩,第一次真正闯入大众视野,不是以“星二代”的身份,而是以演员的身份。

在电影《好东西》中,快快饰演单亲家庭中的早熟女孩王茉莉,一个台词犀利、眼神沉静的“小孩姐”。

导演邵艺辉最初担心儿童演员难以驾驭复杂角色,但快快的表现让她意外。

片中有一场戏,茉莉面对母亲的崩溃,沉默地递上一杯水,手指微微发抖,却始终没有哭。这场没有台词的表演,成了电影最戳心的片段之一。

电影上映后,快快的灵气成为热议焦点,搭档宋佳半开玩笑地称她为“曾慕梅老师”。

星二代的光环,既是助力,也是压力。

有人翻出快快的履历:3岁参加《妈妈是超人》录制,6岁客串电影《断·桥》,11岁主演《好东西》……

事实上,快快的成长轨迹并非一路坦途。

在《妈妈是超人》中,她曾因爷爷一句“最喜欢弟弟”当场反驳,露出孩童特有的敏感。

梅婷后来坦言,二胎家庭的平衡是难题,“女儿会吃醋,但爱不是加减法。”

更耐人寻味的是,快快似乎早早学会了与舆论共处。

《好东西》路演时,有观众问为什么没吃到片中“小凯哥哥做的饭”,她一本正经回答:“糊了。”全场大笑。

争议从未停止,但不可否认,曾慕梅已经用演技撕开了“梅婷女儿”的标签。

当观众忘记她的姓氏,只记住“王茉莉”时,这场“争光”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其实这一切,都和梅婷有很大的关系,女儿像妈。

梅婷的“狠”

1995年的冬天,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领导办公室里,19岁的梅婷将转业申请轻轻推到领导面前。

她要放弃正式待遇,准备投身娱乐圈。

时间倒回两年前,17岁的梅婷在零下40度的俄罗斯片场拍摄《血色童心》。

化妆师每隔十分钟,就要用烧酒擦拭她冻得发紫的脸颊,否则皮肤就会和化妆品冻在一起。同组演员受不了严寒中途退出,梅婷却咬着牙完成了全部拍摄。

“那时候我就知道,我是真的喜欢演戏。”这种近乎自虐的坚持,成为她日后每个重要选择的原则。

1996年,梅婷如愿考入中戏96级明星班,和章子怡、刘烨成为同学。

但入学不到一年,她就面临人生又一个重大抉择。

电视剧《北方故事》找上门来,学校却以“大一新生不得外出拍戏”为由拒绝放人。

某天深夜,梅婷在宿舍床上辗转反侧,最终爬起来给老师写了一封退学信。

“别人都说我疯了,但我知道,机会比文凭重要。”

这份孤注一掷的果决,让21岁的她凭借《红色恋人》成为开罗电影节最年轻影后。

与张国荣合作《红色恋人》时,有场戏需要梅婷赤脚在碎石路上奔跑。实拍时她的脚底被割得鲜血淋漓,导演喊停后,她却说:“再来一条吧,刚才情绪不够。”

张国荣后来在采访中感叹:“这个南京姑娘,对自己太狠了。”

这种近乎偏执的敬业精神,让她在25岁前就完成了从舞蹈演员到双料影后的蜕变。

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让梅婷红遍全国,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曾为角色和导演据理力争。

原剧本要求梅湘南多次原谅施暴丈夫,梅婷坚决反对:“受虐妇女不该是这种形象。”最终导演采纳她的意见,改写了结局。

这份对角色的较真,让“梅湘南”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最具现实意义的女性形象之一。

2014年拍摄《父母爱情》时,39岁的梅婷要从20岁演到80岁。

为了演好老年戏份,她连续两周观察养老院老人的神态,连手指颤抖的细节都反复练习。

剧组人员回忆:“有场吃饭戏拍了八条,她真的吃了八碗饭。”

这种较劲最终换来飞天奖优秀女演员的肯定,从舞蹈演员到视后,她用了三十年,但每一步都走得掷地有声。

如今49岁的梅婷,依然保持着这种“狠劲”。

拍摄《回来的女儿》时,为演好“廖穗芳”这个复杂角色,她特意去精神科医院观察患者的神态举止。

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执着,或许就是她能在演艺圈长青三十年的秘诀。

事业一帆风顺,她的感情却不断出现坎坷。

2006年的某个深夜,刚结束电影宣传的梅婷,独自坐在酒店房间里。

手里攥着刚收到的离婚协议书,她倾尽积蓄支持丈夫鄢颇导演的电影票房惨淡,而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她望着窗外的霓虹,第一次对自己“爱情至上”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2000年初春的上海,25岁的梅婷在一次聚会上遇见了刚从法国归来的鄢颇。

对方身上那股艺术家的忧郁气质,让她一见倾心。

相识三个月后,没有婚礼,没有钻戒,两人悄悄领了证。

为支持丈夫的导演梦,她拿出全部积蓄投资《阿司匹林》,既当制片人又当女主角,甚至亲自跑院线排片。

这种飞蛾扑火般的付出,换来的却是丈夫日渐膨胀的自尊心和层出不穷的绯闻。

2007年3月,梅婷在博客公开承认离婚。

面对媒体追问,她始终拒绝谈论细节:“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没必要对外交代。”

这份体面背后,是一个女人对爱情最后的温柔。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2012年《推拿》片场,37岁的梅婷注意到摄影师曾剑,总是最早到最晚走,有场戏拍了几十条,他始终耐心调整光线。

杀青宴上,梅婷主动要了联系方式,这次,依然是女演员先动了心,但故事走向却完全不同。

相识半年后,两人闪婚。

婚礼是在梅婷主演的话剧《第二次别离》谢幕时突然举行的,曾剑捧着花束走上舞台:“第二次,别离啊。”

这句双关的告白,让台下观众和台上的梅婷都红了眼眶。

这个不善言辞的男人,用最浪漫的方式给了二婚妻子应有的仪式感。

婚后的生活平淡得令人艳羡,曾剑包揽了所有家务,半夜孩子哭闹总是第一时间起床。

有次梅婷想帮忙洗碗,丈夫急忙拦住:“放着我来。”

金星在节目中问梅婷给丈夫打几分,她脱口而出:“120分。”

这份溢于言表的满足,与第一段婚姻时的强颜欢笑形成鲜明对比。

2015年拍摄《父母爱情》时,梅婷怀着二胎,曾剑推掉工作全程陪护。

两段婚姻的对比,恰似梅婷人生的AB面,前者教会她成长,后者让她学会被爱。

如今49岁的梅婷常说“我命特好”,但熟悉她的人知道,这份“好命”来之不易。

从为爱痴狂到被爱治愈,她的情感轨迹印证了一个真理,好的婚姻不是谁强谁弱,而是能否互相成全。

回看梅婷的职业生涯,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到《回来的女儿》,从受害者到施害者,她完成了一个女演员最难得的转型。

不是靠医美留住青春,而是用演技征服时间。

如今,当12岁的快快在银幕上初绽光芒时,梅婷正在筹备自己的导演处女作。

这个49岁的女人似乎永远在打破边界,就像她二十年前毅然从中戏退学时一样。

不同的是,当年的孤勇变成了如今的从容,不变的,是那份“要做就做绝”的狠劲。

资料来源:

来源:南山浪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