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喊“打败美帝”的他,晚年全家定居美国,83岁的宋玉庆现状如何?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4 14:39 2

摘要:一个白发老人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站上了小舞台,开口一唱,嗓音还是那么亮。

2024年,洛杉矶阳光明媚。

一个白发老人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站上了小舞台,开口一唱,嗓音还是那么亮。

观众席上,一位老华侨激动地站起来喊:“这就是‘严伟才’!”

没错,这个老人就是当年在《奇袭白虎团》里高喊“打败美帝野心狼”的京剧男主宋玉庆。

如今他已经83岁了,人在美国,身边是老伴和女儿,一家人过着再普通不过的日子。

可谁能想到,这个曾经风靡全国的样板戏明星,晚年却选择在“美帝”安家?

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宋玉庆,1942年出生在山东青岛。家里是戏曲世家,父亲拉胡琴,母亲唱老旦,一家人靠着茶馆里的一口气唱戏糊口。

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饭都吃不饱。

小宋玉庆3岁就学会跟着母亲哼戏,4岁上街卖艺,一嗓子吼出来,路人都说这孩子嗓子有戏。

6岁那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父亲狠心把他送进了“麟祥社”学戏。

可这不是啥光鲜的事,那时候的小戏班就是吃苦受罪的地儿。

天不亮就起来劈叉、倒立、吊嗓子,冬天地上结霜,他穿着破布裤子练功,手上全是血泡,腿上青一块紫一块。

哭也没用,喊也没用,只能咬牙坚持。但他心里有股劲,想出人头地,得熬得住。

1949年,8岁的宋玉庆被胶东军区文工团招入,成了最小的“文艺战士”。

穿上军装,唱戏给解放军战士看,从那一刻起,他不再是戏班里的苦孩子,而是国家的“娃娃兵”。

1953年,他人生第一次“被看见”。

京剧泰斗马连良来青岛演出,点名要找一个小孩演《清风亭》里的小状元。

他一眼看中宋玉庆,演出完了还亲手写下一句:“文艺界之大器”。

那天,宋玉庆偷偷把那张题词夹进被褥里,藏了好多年。

1958年,宋玉庆被保送到北京戏曲学校深造,和他一同学习的,是一大帮未来的京剧名角。

他比别人更拼,别人练三十分钟,他练一小时,别人唱一段,他背十段。

毕业后,他回到山东省京剧团,刚开始演些配角,可没过几年,就等来了命运的大戏。

1964年,文化部筹拍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选角非常严格。

这个戏要讲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主角“严伟才”是全剧的灵魂人物,谁演都像,又谁都不够像。

试戏的时候,他一开口,全场安静了。他的嗓音、动作、神态,像极了战场上的硬骨头。定了,就他了!

他没掉以轻心。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查资料,访英雄,练动作,钻唱腔。

有一场地雷戏,他光是学“匍匐排雷”就练了半个月,裤子都磨穿三条。

演出那天他发高烧,浑身打颤,打了一针硬是上了台。

一唱“打败美帝野心狼”,观众全场起立鼓掌,像被电击了一样。

毛主席亲自看完演出,说了四个字:“声情并茂”。就这一句话,足够他在京剧圈封神。

22岁的宋玉庆,成了全国偶像。

1972年,《奇袭白虎团》拍成彩色电影,全国火遍大街小巷,他的剧照贴满学生书包和作业本。

那个年代的小孩,谁能背不出“打败美帝野心狼”那段唱词?

演艺事业正红的时候,他却经历了人生最黑的时刻。

“运动”来了,他从顶流男主一下子被打成“黑苗子”。剧团不敢用他,观众不敢提他,他被下放工地扫地、搬砖,连腰都累出伤。

妻子王晶玉,那时候还没结婚,是天津京剧团的当家花旦。

她却不顾世俗眼光,一边悄悄织毛衣给他,一边鼓起勇气说:“你是个好人,我认定你。”

两人悄悄结婚,婚礼没有酒席没有宾客,却比很多人走得更久。

女儿出生那年,他正在拍电影,连医院都没陪上。他赶回天津的时候,女儿已经会走路了。

王晶玉没埋怨,只说了一句:“你能回来就好。”

风雨过后,两人同甘共苦几十年,感情反而越过越深。

到了八十年代,他被“平反”了,重新回到山东京剧团。

全国跑着演《将相和》《野猪林》《打金砖》等经典老戏,观众还是一如既往地爱他。

但戏剧市场变了,样板戏降温,传统戏观众流失。

加上多年的老伤发作,1986年他在一次排练中突然倒地,从此落下病根。1993年,他提前离休,正式和舞台告别。

有人问他遗憾吗?他只说一句:“不唱戏,心还是装着戏。”

1998年,他和老伴做了个决定:移民美国,跟随已经定居洛杉矶的女儿。

刚到美国,熟人都说他变了,“你不是喊过‘打败美帝’吗?怎么倒戈啦?”

可真相没那么戏剧化。他只是想陪女儿,换个环境,重新开始。

可戏没离身。

在美国,他照样早上吊嗓子,下午教华人小孩学唱戏。有华人社区活动,就请他上台唱《奇袭白虎团》。观众最喜欢那段“打败美帝野心狼”。

有次他实在不好意思,说:“在美国地盘唱这个不太合适吧。”

观众倒不以为意,还喊他“快唱!就想听你这一嗓子!”

他一笑,上了台,一开口,全场沸腾。有美国观众问这句啥意思,旁边的华人调侃翻译:“就是打败你们!”结果美国人也跟着乐。

他明白了,戏不分国界。有些东西,唱的是情,是魂,是根。

如今,83岁的宋玉庆,住在洛杉矶一栋不大的二层楼里,种花养鸟,偶尔去公园练嗓子。老伴腿脚不好,他就推着轮椅,一路小心照顾。

女儿事业有成,孙子已经上大学,一家人其乐融融。

偶尔他会回国探亲,也会应邀给年轻人讲课,讲那段雪地里唱戏的岁月。每次讲到“排雷那场戏”,他眼神都还泛光。

他说自己不是多伟大的演员,只是没放下那把“刀枪”。

他说自己不是爱名爱利的人,只是这辈子认了这一行。

他说,戏,是他的根,不管人在什么地方,都带着走。

这一生,他从巷子口唱到大剧院,从前线唱到银幕,再唱到大洋彼岸。

起高楼,也曾塌过;喝彩声,也被骂过。但他一嗓子不改,一步不退。

宋玉庆,是那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中国京剧,响在世界的一记重锤。

戏还在,他还在。舞台变了,角色变了,可唱戏的人心没变。

这,就够了。

来源:柴sir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