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钿甜230万耳环事件——我认为有罪,就有罪吗?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7 21:47 2

摘要:最近,18岁演员黄杨钿甜因为一副疑似价值230万的耳环,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们扒出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公务员,后来下海经商,于是各种猜测纷至沓来——有人质疑“钱从哪来”,有人直接扣上“贪腐”“权力变现”的帽子,甚至翻出陈年旧事,试图证明“这家人不干净”。

图文无关

最近,18岁演员黄杨钿甜因为一副疑似价值230万的耳环,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们扒出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公务员,后来下海经商,于是各种猜测纷至沓来——有人质疑“钱从哪来”,有人直接扣上“贪腐”“权力变现”的帽子,甚至翻出陈年旧事,试图证明“这家人不干净”。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很少对这类社会新闻发表评论。但现在觉得事情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原来的轨道了。

按理说,公众对公职人员及其家属的监督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涉及高消费时,社会有权利追问财富来源是否合法。但现在的舆论走向,似乎有点“跑偏”了——从合理质疑滑向了“有罪推定”,甚至掺杂了不少未经证实的谣言。

第一,公务员辞职经商,就一定有问题吗?

据说,黄杨钿甜的父亲早在2017年就辞去了公职,距今已有8年。按照现行法律,公务员离职后经商,只要不涉及原职权范围内的利益输送,就是合法的。网友的质疑可以理解,但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仅凭“他曾经是公务员,现在家里有钱”就断定“肯定有猫腻”,这未免有些武断。

第二,230万的耳环,到底是不是真的?

目前,黄杨钿甜方面称耳环是“妈妈的”,父亲则说是“仿制品”,但都没有提供更具体的证据。奢侈品鉴定需要专业机构介入,网友的“肉眼鉴定”并不靠谱。如果耳环确实是真品,那公众当然可以追问其家庭收入是否合法;但如果最终证明是仿品,那现在的舆论狂欢岂不是一场乌龙?

第三,网络监督的边界在哪里?

本人支持对公众人物进行合理监督,但反对“扒祖坟式”的审查。有人翻出黄杨钿甜舅舅的旧闻,甚至把雅~安地~震的“国难财”传言也扯进来,这就有点“欲加之罪”的味道了。监督不等于“猎巫”,如果每个人都因为家庭成员的某个争议而被株连,那社会还怎么正常运转?

本人的建议:

官方应尽快调查清楚——如果杨伟的经商行为确实涉及违规,那必须依法处理;如果没有问题,也该还人家一个清白,避免舆论误伤。

网友应保持理性——可以质疑,但别轻易定罪。网络暴力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挽回,别忘了之前有多少“反转事件”让无辜者遭受伤害。

明星家庭也应更低调——既然选择成为公众人物,就得承受更多的审视。高调炫富容易引发争议,尤其是未成年艺人,更要注意社会影响。

这个事件背后,其实是公众对“权力与财富”关系的焦虑。我们当然要反对腐败,但也不能让合理的监督变成“仇富”或“仇官”的情绪宣泄。法治社会,一切得讲证据,而不是靠“我觉得有问题”就给人定罪。

图文无关

来源:探路者分享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