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宣布结果那一刻,主持台前的何炅直接红了眼眶,观众席里爆发的惊呼声震得摄像机都在抖。要知道这位可是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连呼吸节奏都要精准到秒的“人形节拍器”,这次还特意清空四个月档期备战,结果输得比谁都快?
小伙伴们还在搓手等《歌手》神仙打架,结果刚播到第二期就炸开了锅——57岁的“铁肺歌王”林志炫竟意外淘汰!
当宣布结果那一刻,主持台前的何炅直接红了眼眶,观众席里爆发的惊呼声震得摄像机都在抖。要知道这位可是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连呼吸节奏都要精准到秒的“人形节拍器”,这次还特意清空四个月档期备战,结果输得比谁都快?
这位在央视能把《卷珠帘》唱到原唱霍尊起立鞠躬,鸟巢开唱时连过道上都坐满了扒着栏杆合唱的观众。可这次他偏要剑走偏锋,放着《单身情歌》这些全场大合唱的杀手锏不用,非把冷门艺术歌曲改编成摇滚实验版,结果年轻评委皱着眉头打出倒数分数。
更绝的是当事人回应。别人淘汰都是哭得梨花带雨或者炮轰赛制,林大魔王就淡淡甩了句“先休息”,转头工作室凌晨三点晒出他在录音棚调试乐器的照片,配文“寻找第十五种可能性”。这下网友集体炸锅:到底是节目组偷偷改规则?还是观众审美降级?或者是歌者故意用淘汰来讽刺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看着林志炫笑着说出“先休息”那一刻,我突然被巨大的无力感击中。这个快60岁还在精益求精的老艺术家,像极了职场里那些默默加班却被PPT打败的你我——原来连顶级唱将都逃不过劣币驱逐良币的魔咒!
当年他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被骂“强迫症”,我就想为他说句话:一个连彩排要控制室温防止声带受损、上场前两小时不进食保证音准的人,凭什么要被嘲笑“较真”?如今他认真四个月备战却被两首歌淘汰,像不像你熬夜做的方案被甲方用“不够年轻化”毙掉?
节目组拿“现场投票”说事儿更可笑。当我们刷屏质问评审耳朵是不是被流量泡发了,某些人反手就给你扣上“输不起”的帽子。可大家愤怒的哪是结果?是眼睁睁看着华语乐坛最后的匠人精神,正在被“要炸要燃要洗脑”的速食审美按在地上摩擦!
听听现在的热歌榜吧!裁缝歌姬们东拼西凑的抖音神曲每天突破3亿播放量,而真正能用真声唱满三个八度的歌手却被票选出局。连林志炫都要在改编时强加电子舞曲元素讨好评委,这不就像逼着莫奈给蒙娜丽莎画烟熏妆?
大数据时代,难道艺术必须向算法低头?年轻人被短视频驯化得失去了品鉴复杂美的能力,节目组为了KPI不断调低艺术门槛。当我们习惯用15秒判断一首歌的价值,下一个被淘汰的会不会是整代人的审美能力?
当林志炫背着吉他走向暗处的背影定格时,我分明看见1997年磁带里那个唱着《离人》的少年。25年过去了,我们有了4K画质、全景声场,却开始用投票器审判艺术的生命力。
但总有人不愿妥协。就像林志炫淘汰前夜悄悄修改的编曲里,藏着句《浮夸》的倒放音轨:“那时候我含泪发誓,各位必须看到我。”这或许就是艺术家的叛逆,哪怕掌声变成倒彩,也要把真正的音乐刻进时光胶片。
此刻,请你把这条发给列表里那个曾为《凤凰花开的路口》流泪的人。问问他们,还想不想在十年后的综艺里,看见有人为了一段转音练习137次?
来源:日常科普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