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央视春晚的零点钟声敲响时,任鲁豫在主持人C位上精准控场,被网友亲切称为“卡点机器”。然而,鲜有人知,站在聚光灯下的他,曾在后台泪流满面:“如果当初我知道来北京会错过父亲的最后一面,我可能会选择不来。”
2025年央视春晚的零点钟声敲响时,任鲁豫在主持人C位上精准控场,被网友亲切称为“卡点机器”。然而,鲜有人知,站在聚光灯下的他,曾在后台泪流满面:“如果当初我知道来北京会错过父亲的最后一面,我可能会选择不来。”
我回首1997年,那时的我还只是个懵懂的大学生,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火热憧憬,第一次踏入河南电视台。黑暗的凌晨、繁重的校对、递茶水的琐碎日子,没有让我退缩,反而让我更加坚定。那一天,邓小平逝世,我突然被赋予了播音的机会,感受到语言的力量波动着我的内心。
2002年,我终于瞒着母亲,带着父亲“敢闯才有出路”的叮嘱,踏入了北漂之路。住在没有灯泡的出租屋,白天背负着重担,晚上独自纠正发音。我清楚地记着,那次直播前,总监悄然给我压力测试,我含着泪水默默忍耐,渐渐习惯了在镜头前隐忍情感。
一切的转机在2008年降临,我在街头偶遇晕倒的女孩朱晶,送她去医院后便悄然离去,谁知她对我低调的追求让我深陷舆论漩涡。随着婚姻带来的压力,我变得更有担当,2010年春晚的通知如天上掉下的馅饼,然而我在维也纳蜜月时却赶回了北京。
每次在春晚C位上,我默默守护着父亲在病房的每一个细节,错过与父亲的最后通话,成了我心中无法磨灭的遗憾。面对镜头,我用河南方言对着星空哽咽着,真挚的呼喊让人无法不动容。
如今,我作为监委特约监察员,更关注乡村振兴,与泥土气息的村民一起工作。“当年父亲总嫌我普通话说得太‘端’,而我现在明白,带着泥土气的声音纾解出最朴素的共鸣。”我经历的不止是职业的成就,更是人生的蜕变。
任鲁豫的故事是这个时代奋斗者的缩影,当个体梦想与家庭责任交织、职业精度与生命温度并行,错失的拥抱与告别恰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条漫长的路上,我明白,初心才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力量。你们呢?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曾面对过怎样的挣扎与痛苦?
来源:汽车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