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龄心最近还带着儿子在英国度假,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日常。
曾经坚持丁克,现在却变成“宠娃狂魔”。
张龄心最近还带着儿子在英国度假,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日常。
明明家庭背景这么强,却还低调的没有一点明星架子。
这位实力派演员张龄心顶着“星三代”的光环,
爷爷是中国第一代表演艺术家,丈夫是北电院长,
自己更是科班出身、获奖无数。
这样的配置,为何她却总给人一种“戏红人不红”的错觉?
从曾经坚定的丁克主义者,到如今的“宠娃狂魔”,她的人生又经历了怎样不为人知的转折与波澜?
说起来,这种“戏红人不红”的状态,在她身上似乎成了一种常态,甚至是一种独特的标签。
想想《父母爱情》里那个伶牙俐齿、人间清醒的“姑奶奶”江亚菲,
简直是国民小姑子的典范,多少观众因为这个角色对她好感倍增。
还有《琅琊榜》里那个英气逼人、有情有义的悬镜司掌镜使夏冬,
一身戎装,眼神坚定,不知圈了多少粉。
这些角色,个个都立得住,活灵活现,但很多人看完剧,
可能还是会说:“哎,演夏冬那个演员演得真好!”却未必能第一时间喊出“张龄心”这个名字。
要理解张龄心的这份从容,或许得从她的家庭背景说起。
她可不是什么草根出身,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星三代”。
她的爷爷,是中国电影界泰斗级的人物张伐先生。
这位老艺术家,是中国第一代表演艺术家之一,
主演的《万家灯火》、《龙须沟》、《翠岗红旗》等影片,
那都是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经典。
在那个年代,张伐先生用他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出生在这样的艺术世家,张龄心从小耳濡目染。
她原名叫张佳蓓,后来才改名张龄心。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选择走演艺这条路,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顶着这样耀眼的光环,也意味着无形的压力。
祖辈的成就太高,后辈想要超越,或者哪怕只是达到同样的高度,
都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并且时时刻刻会被人拿来比较。
但张龄心似乎并没有被这份压力压垮,反而将其内化为一种动力。
她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6级本科班,
这可是个传奇的班级,小燕子、陈坤、黄晓明、何琳、郭晓冬等等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如今影视圈的中流砥柱。
能在这样一群未来的明星中学习和竞争,对张龄心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她没有因为家世背景而懈怠,反而更加刻苦地磨练自己的演技。
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投身剧组,想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崭露头角。
张龄心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有些意外的选择,她跑去欧洲游学了两年。
在那个信息相对不那么发达,出国深造也并非普遍选择的年代,
这个决定无疑需要勇气和远见。这两年的沉淀,让她开阔了眼界,也对表演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回国后,她开始正式踏入演艺圈。真正让她在演技上获得专业认可的,是2006年主演的那部文艺片《水墨青春》。
在这部影片中,她成功塑造了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并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美国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新人奖。
这个奖项,对一个年轻演员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
她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打动自己、有挑战性的角色,而不是盲目追求曝光度和商业价值。
这种对艺术的敬畏和对角色的挑剔,也让她得以在后续的作品中,都贡献了令人信服的表演。
张龄心的丈夫,是比她大12岁的扈耀之。
扈耀之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
后来更是成为了北影的院长,在影视教育和创作领域都享有盛誉。
他们相识于北影校园。当时的扈耀之,是张龄心的老师,而且是以严厉著称的老师。
扈老师的课,学生们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迟到早退那是想都别想。
有一次,甚至因为课堂上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迟到,扈耀之大为光火,
亲自惩罚了这些学生,可见其治学之严。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敬畏的严师,却让正值青春年华的张龄心心生爱慕。
于是,这位勇敢的姑娘,主动向扈耀之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师生恋,在任何年代都容易引人侧目,更何况扈耀之还是一位颇有声望的教授。
起初,扈耀之是拒绝的,他劝张龄心要以学业为重,不要过早陷入感情。
但张龄心的真诚和执着,最终还是打动了这位外表严肃内心柔软的老师。
两人悄然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一段不为外人道也的甜蜜恋情。
这段感情,一谈就是十几年。在娱乐圈这个充满诱惑和变数的地方,能有这样一份长久的坚守,实属不易。
扈耀之曾在他们相恋快20年的时候,
对已经45岁的自己和依然年轻的张龄心说:“咱们恋爱都谈到第20年了,真的很久了,要不咱们把婚结了吧?”
这份深情和耐心,足以证明他对张龄心的爱有多深。
然而,即便是面对这样深情的伴侣,张龄心在婚姻和生育问题上,
却有着自己近乎固执的坚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是一个坚定的“丁克”主义者。
所以,即便扈耀之多次求婚,张龄心都因为丁克的理念而犹豫不决。
她曾明确表示,结婚可以,但孩子,她不想要。
这份坚持,让扈耀之也颇为无奈,甚至连扈耀之的母亲,都因为盼孙心切而着急。
但扈耀之最终还是选择了尊重张龄心的意愿,他只想和心爱的人共度余生,
有没有孩子,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
2014年,两人终于结束了爱情长跑,低调地办理了结婚登记。
婚后的生活,张龄心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丁克观念。然而,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
就在2016年,已经35岁的张龄心,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礼物”,彻底打乱了她的人生规划,
也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对于这个意外到来的小生命,张龄心最初可能也有些措手不及,但为人母的本能和对新生命的期待,让她最终欣然接受了这份馈赠。
而对于已经47岁、等待了18年之久的扈耀之来说,这份喜悦更是难以言表。
她的社交平台上,开始越来越多地分享与儿子相关的点滴日常,
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为人母的幸福与满足。
成为母亲后的张龄心,眉眼间多了几分从前少见的柔和。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洒脱,说走就走,而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中,
陪伴儿子成长,关心他的衣食住行,关注他的喜怒哀乐。
她的生活,因为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变得更加充实和完整。
丈夫扈耀之,这位曾经严肃的北影教授、如今的院长,在儿子面前也展现出了慈父的一面。
他会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尽自己所能满足儿子的需求。
夫妻俩共同经营着这个充满爱的小家庭,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因为儿子的到来,更添了几分温馨与圆满。
细看张龄心的人生,从艺术世家的熏陶,到名校学府的历练,
再到演艺圈的稳扎稳打,以及那段跨越师生界限、坚守多年的爱情,
和从丁克到慈母的转变,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神奇。
她没有走寻常意义上的“明星路”,却活出了自己独特的精彩。
编辑:小脑袋
来源:微光的藏书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