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夫人待我不错,也没有苛待我,只是一直防着我,想把我养成一个废人,不能跟大哥争宠,可她真是多虑了,我从来也没想过。”
庄之行为逝去的母亲扫墓。
他说着让母亲沈氏放心的话:
“大夫人待我不错,也没有苛待我,只是一直防着我,想把我养成一个废人,不能跟大哥争宠,可她真是多虑了,我从来也没想过。”
庄之行说这些是发自肺腑的,他过现在吃喝嫖赌的日子,觉得很正常,况且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大夫人蒋襄儿子庄之甫是一个文官。
在一些事情的决议上,庄之甫更像一个提线木偶,听从父亲庄芦隐的安排。
蒋襄自然知道庄之甫的脾气秉性,如果仅凭庄之甫自己,是不可能得到庄芦隐重用的。
蒋襄为这个亲生儿子,费劲了心思,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
1、蒋襄让自己的父亲蒋晋在朝廷中提拔庄芦隐,刚被削减兵权的庄芦隐在岳父的庇佑下如日中天地坐稳了自己的位置;
2、蒋襄趁着庄芦隐对父亲的依赖,开始挑拨庄芦隐与二公子之母沈氏的关系,以勾引男人的罪名陷害沈氏,甚至对她下了死手,将其毒害;
3、蒋襄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下一任平津侯,成为朝廷中的重臣,打压排挤二公子庄之行也成了她的工作,把庄之行培养成一个吃喝嫖赌的废人,平津侯就只能依赖自己的儿子了。
蒋襄的三个保护儿子的方法,可谓是费尽心机,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调动自己的资源、斩断儿子前进的绊脚石、甚至不惜去害死沈氏的性命,一个女人这样做,是够狠的。
庄之行也在大夫人蒋襄这些所作所为中,感受着自己被父亲奚落和冷言冷语,庄之行表面上习惯了,但是内心充满了不甘。
在如此环境下的庄之行,母亲的坟墓与家族不在一个地方,每次都是独身一人去祭奠;父亲庄芦隐与蒋襄和庄之甫一家人每天说说笑笑特别欢快地在一起。
庄之行吃饭都没有和父亲同桌的资格。
甚至,连府上的管家对庄之行都是吆来喝去。庄之行被蒋襄无情地看作“家下人”,看作“猪”。
即便如此,庄之行在母亲的坟前说的是“大夫人对我还好。”
庄之行的善良
庄之行最大的品质就是善良,即使父亲都没来母亲的坟上烧过香,即使父亲现在都不待见他,庄之行并没有抱怨,他回想的都是小时候父亲对他的疼爱和关怀,对蒋襄也没有任何怨言。
看似庄之行特别顽劣,其实他心里什么都知道。
小时候,当他看到父亲脸色不好的时候,就不去打扰父亲。
后来,他知道母亲被父亲忽视,就默默地陪在母亲身边。
知道大夫人对自己的手段,也是甘愿去承受。
当庄之行得知藏海就是蒯铎的儿子稚奴,自己跟藏海是仇家的时候,庄之行没有告发藏海,而是给他一天的时间离开,这也是庄之行善良的表现。
庄之行的善良,又展现了他大度的心胸,包容万千的格局。
庄之行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庄之行小的时候虽然受了藏海的气,在藏海母亲的处理下,小庄之行不是纠缠不放,展现了小君子的形象。
长大后的庄之行在藏海说出自己母亲死于被毒害后,虽然内心不愿意相信,但也用行动去证明了藏海的说法,并不是断然鲁莽地将藏海去父亲那里治罪。
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庄之行也并没有愤怒,他允许其他人对自己这样身份的一个人去质疑甚至嘲笑,庄之行从根本来说,是一个可造之材。
在庄之行跟着拾雷练功的过程中,也是他能放下自己的身段潜心学习,听从拾雷、观风和藏海的,让他做什么练习绝不偷懒、让他喝滋补的药汤也绝不推脱、即便没有忍住又犯了以前的性子还是自己承担不抱怨。
庄之行思路清晰 知道自己要什么
庄之行与藏海结盟,一个是自己逝去的母亲,一个是自己崇拜的父亲,庄之行的内心是非常受折磨的。
在约定中,庄之行就跟藏海直接表明了态度:
“我只想为我娘报仇,蒋襄死不足惜,但现在我爹竟也成为了我的仇人。
我可以帮你打听消息,但我不知道能否帮你报仇,如果到时候我反悔了,你不要怪我。”
庄之行一下子接受不了从小仰慕的切爹成了自己的仇人,所以他实际没有特别明确的做法,去杀了父亲和蒋襄,庄之行尊重自己的内心,只做现在能做到的。
现在能帮藏海打听第三个仇人是谁,现在也能去学习武功,那么就从这些做起。
至于以后,是不是报仇,是不是自己要成为庄家的继承人,庄之行还无法从内心得到肯定的答案。
庄之行纨绔的表面下,有一颗特别善良、勇于成长的心,而后来庄之行也真的渐渐成为了一个为国为民思虑的将军。
在自己父亲及联合党羽的伏法过程中,庄之行无疑是经历特别痛苦的思想斗争的。
这也为后来首辅石怀山妄图发动战争消灭周边国家的行为予以阻止,让庄之行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和非常强劲的战斗力,以便成功化解了大雍和他国之间的战争危机。
守护国家大义,庄之行会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将军。
来源:看剧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