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出席品牌发布会,粉色短发配简单轻薄的吊带裙,造型柔美中透出叛逆。
5月22日,赵丽颖又因为与粉丝的“唇枪舌战”上了热搜。
她出席品牌发布会,粉色短发配简单轻薄的吊带裙,造型柔美中透出叛逆。
然而,这场原本聚焦时尚的亮相,却被“恋情曝光后首次露面”的标签强行裹挟。
换了别人,也许就让“子弹随便飞吧”。
可是赵丽颖来了脾气,面对网友的不依不饶,终于出手了。
此前,各大网站都传她与导演赵德胤的绯闻,甚至被拍到出入住所。
总之,网上炸开了花,支持的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面对舆论发酵,赵丽颖终于没让工作室再出来澄清,而是亲自回击。
在微博连发三条动态,以“渣浪”和“算你妹”直接否认传闻,并附上新剧《在人间》定档信息,将焦点引向作品。
这也是让网友理性地对待赵丽颖的相关新闻。
不过,网友的反应瞬间就划分了两极。
支持者,满满的盛赞,称其是“内娱活人”,敢言敢语。
他们认为其是打破女性被“礼貌”绑架的枷锁。
反对者则批评“算你妹”用词粗俗,甚至翻出早年的“劈叉辟谣怀孕”事件。
很明显,这波人是“庄王舞剑意在沛公”,就怕事情不大。
更多人相信,赵丽颖是不愿意再与无聊网友纠缠,于是微博提到了自己的新剧。
于是,好事的网友又称“全内娱都知道《在人间》定档了”。
那么,赵丽颖是在用舆论热度来反哺自己的事业吗?
在娱乐圈,这就是称教科书级公关策略,也是典型的“一石二鸟”。
不过,这也并非赵丽颖首次与网友正面硬刚,当她成为“大女主”后,就有了自己忍耐的底线。
去年新加坡电影节上,她因黑色刺绣西装套裙被嘲“微商女强人”。
网上一边说她腿短腿粗,不如穿过类似套裙的杨幂好看。
最后,矛头都指向了造型团队“土味”。
她直接发文说:“我觉得今天很nice,不废话了,晚安!”
一句“晚安”堵住悠悠众口,却也导致部分粉丝脱粉,认为她“这是耍大牌”,不尊重支持她粉丝。
再追溯至《有翡》时期,她用汉堡图对比原著与改编剧的“缩水”,结果又是吐槽声一片。
但是,对于一个对表演有敬畏之心,很在意自己新作品的演员来说,这就是“眼里揉不进沙子”。
尽管她的公开表达引来了众多不满,却还是因为能狠批内娱“不体面”事件,赢得观众共鸣。
如果刘诗诗能像赵丽颖这样,敢做敢说,又会如何?
当“赵小刀”撞上“人淡如菊”,恐怕只有“真正大女主”能成为最洒脱的自我。
赵丽颖的“刚”与刘诗诗的“柔”,恰是85花两种生存哲学的缩影。
赵丽颖是以直率撕破体面规则,更是“我就是我”的典型代表。
像对绯闻、作品和穿着,她的回击从不拖泥带水,也是有啥说啥。
面对绯闻,她就是直接否定。
如果遭遇到质疑,正面硬刚,用自己的实力来说话。
这种“快人快语”源于对自我掌控权的捍卫,更有一种“姐是这样”的大气。
说实在的,她本身就是“女王”,无需靠绯闻维持热度,更愿以作品说话。
即便被嘲“农村出身”“学历低”,她以《风吹半夏》《第二十条》等作品横扫主流奖项。
手握两个“视后”,转型成为实力派的青衣,用演技筑起底气。
相比之下,刘诗诗面对争议时更显隐忍。
话句话说,刘诗诗是典型的温婉背后用“无声抵抗”,或许是更多的无奈与忌惮。
在《一念关山》遭遇剧本魔改、女主高光被转移至男主时,她仅发“成为一棵树”。
后来,被网友解读为,这是隐喻角色的坚韧,被解读为对剧方的无奈妥协。
即便她深夜反复编辑动态,最终仍选择婉转表达,保留体面。
而当年赵丽颖角逐百花奖最佳女主,却还是沦为“陪跑”。
很多人都看向赵丽颖,猜测她会说什么。
当晚,她就在平台上发了“明年继续跑。”
而刘诗诗在面对离婚传闻时,始终选择沉默,以“不回应”应对舆论漩涡。
也许,这就是何赵丽颖能被赞成“大女主”的原因。
刘诗诗的“人淡如菊”曾是她的标签,但在资本主导的娱乐圈,这种隐忍易被解读为“被动”。
赵丽颖的“刚”则是一种主动宣言。
她拒绝被粉丝裹挟审美,拒绝被绯闻定义价值,更拒绝被资本随意拿捏。
她的每一次回击,都在强调“我的生活我做主”,这种掌控感正是“大女主”内核的投射。
即使她说出,“你们没有资格管我”,很多人也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赵丽颖。
很多人说赵丽颖的“敢怼”网友就是在“耍大牌”。
其实,赵丽颖的直率常被拿来与“耍大牌”行为对比。
例如张颂文被传将粉丝礼物扔出窗外,此举若属实,本质是对善意的践踏。
而赵丽颖的“怼”始终针对外界干涉(如造型批评、隐私窥探),旨在划定个人边界。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居高临下的傲慢,后者是平等对话的底气。
无论赵丽颖如何怼粉丝,还会有那么多人爱“赵小刀”。
这就说明,“怼”不是“耍”,其中的分寸,当事人掌握的很准确。
在“造神”与“塌房”循环的内娱,赵丽颖的“不完美真实”反而拉近距离。
她的一言一行让粉丝看到:明星不必是精致傀儡,可以愤怒、可以反击,甚至可以“不讨喜”。
这种“人间真实”与当下观众对“鲜活人格”的渴求不谋而合。
当“体面”成为枷锁时,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赵丽颖“刚”恰是自由的宣言。
赵丽颖的“怼”从来不是睚眦必报,而是对“被定义”的反抗。
她撕开明星必须“温柔得体”的假面,证明女性无需为他人期待压抑自我。
这种“大女主”姿态,与刘诗诗的隐忍形成鲜明对照。
前者用声音争夺话语权,后者以沉默维持平衡。
或许正如网友所言:“赵丽颖的每一句‘算你妹’,都在替不敢说话的普通人喊出心声。”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