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一架从北京飞往长沙的航班上,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被私生饭围堵的视频冲上热搜。镜头里,这个22岁的男孩涨红了脸,对着人群怒吼:“这个飞机不是只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句质问,撕开了娱乐圈最病态的伤疤。
5月21日,一架从北京飞往长沙的航班上,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被私生饭围堵的视频冲上热搜。镜头里,这个22岁的男孩涨红了脸,对着人群怒吼:“这个飞机不是只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句质问,撕开了娱乐圈最病态的伤疤。
事情要从登机前半小时说起。据目击者透露,马嘉祺刚出现在值机柜台,十几名戴着口罩的粉丝就围了上来,举着相机步步紧逼。直到他快步走进安检通道,仍有跟拍者试图翻越栏杆。登机后,更有人堵在过道中间,一边用手机补光一边喊:“马老师看看我们!”机舱里此起彼伏的快门声,让其他乘客频频侧目。
这不是马嘉祺第一次遭遇私生饭。去年高考结束,他在游乐园被堵到崩溃大哭;今年初综艺录制时,他直接对跟拍者吼“滚远点”。但这次在万米高空,他的愤怒里多了几分悲凉:“后面那群旅客怎么办?”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当追星变成公共空间的暴力,连无辜路人都成了受害者。
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仅2024年,全国就有超2000起明星隐私泄露事件,其中68%涉及航班信息倒卖。某代拍平台公然标价:“跟机拍摄3小时800元,精修视频单条5000元”。更疯狂的是,有粉丝为获取偶像酒店房号,竟伪装成保洁人员踩点。
朱正廷去年被迫三次搬家,王楚钦在机场怒吼“再拍报警”,可私生饭依旧前赴后继。究其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贩卖明星隐私最高判7年,但现实中多数案件以“粉丝内部矛盾”不了了之。就像马嘉祺事件中,虽然网友集体声讨,但至今无人受到实质处罚。
法律专家老张一针见血:“现在抓到私生饭,最多行政拘留15天。人家算笔账——拘留15天,但卖出3条视频就能赚两万,犯得着收手吗?”更扎心的是,很多粉丝觉得“爱他就该为他付出一切”。某平台调查显示,19-25岁女性粉丝中,竟有43%认为“适度跟踪不算犯法”。
看着视频里那些举着相机的面孔,很难想象她们和马嘉祺同龄。心理学教授李敏分析:“当追星变成攀比,粉丝会通过获取独家内容获得存在感。就像游戏里打副本,私生行为成了‘氪金’升级的途径。”
这种扭曲的追星文化,正在制造新型社会危机。2024年上海虹桥机场,两名私生饭为争抢拍摄位置大打出手,导致航班延误2小时;广州某小区因私生饭频繁骚扰,物业不得不加装人脸识别系统。更可怕的是未成年人参与——深圳警方破获的私生饭团伙中,最小的成员才14岁。
马嘉祺团队这次反应迅速:事件曝光2小时内,就公布了完整视频并报警。比起某些明星的冷处理,这种强硬态度值得点赞。但治本之策在哪里?
韩国娱乐圈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JYP娱乐给旗下艺人配备“反私生特勤组”,成员包括退役警察和网络安全专家;SM娱乐则开发了“反追踪APP”,一旦检测到异常定位,立即向警方发送警报。国内也有好消息——最高法最近明确,代拍黑产团伙主犯可按“组织犯罪”论处。
在支持马嘉祺抵制私生的话题下,有句话获赞超50万:“爱是克制,不是伤害。”00后粉丝小雨的改变很有代表性:曾经她每天蹲守公司楼下,现在她学会了在超话里分享偶像的舞台视频。“以前觉得买到高价票、拍到高清照就是真爱,现在才懂,不打扰才是最好的守护。”
这场风波也给了行业警示。就像《歌手2025》总导演在采访中所说:“我们欢迎热情的观众,但绝不容忍把舞台变成狗仔的狩猎场。”或许正如马嘉祺在事件后发的那条微博:“舞台属于热爱音乐的人,而不是长满摄像头的牢笼。”
当我们在热搜里刷到“马嘉祺怒怼私生”时,不妨多想想:那个在《歌手2025》后台反复练习发声的男孩,那个在公益直播中教孩子们唱歌的偶像,不该被困在闪光灯织就的牢笼里。追星本该是双向奔赴的美好,而不是用伤害浇灌的畸形之花。毕竟,真正的偶像光芒,从不需要用别人的自由来照亮。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