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棋魂的作者有两人,分别是负责剧情的堀田由美和负责作画的小畑健。除此之外还有三人也能算棋魂的作者,分别是堀田清成(堀田由美的丈夫,两人经常一起想剧情)、吉田幸司(小畑健的责编,负责联络堀田由美和小畑健,并给出指导意见)、梅泽由香里(作品监修,提供围棋方面的专业意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棋魂是日本动漫中在真实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顶尖水平的作品,足以名留青史。
棋魂的作者有两人,分别是负责剧情的堀田由美和负责作画的小畑健。除此之外还有三人也能算棋魂的作者,分别是堀田清成(堀田由美的丈夫,两人经常一起想剧情)、吉田幸司(小畑健的责编,负责联络堀田由美和小畑健,并给出指导意见)、梅泽由香里(作品监修,提供围棋方面的专业意见)。
这里面梅泽由香里是日本职业五段女棋手,两度拿下日本女棋圣的名号,由她担任监修保证了作品对围棋刻画的专业可靠。事实上梅泽女士也确实不是光拿工资不干活,作品中每一局对弈都有现实出处,日本棋院也对棋魂的创作提供了协助,剧中角色对于棋局的判断和描述都是符合事实的。这种创作方式需要作者投入相当大的精力,虽然观众99%看不懂棋盘上的局势,但依然可以感受到一股专业的氛围,就像把电视上的围棋节目进行艺术加工后的效果一样。
而且作品对于原型棋谱的选取也是有讲究的。佐为早期使用的是江户时代的下法,所以他的几局棋选取的大都是历史上本因坊秀策的真实对局。而作品后期又出现了一些中国角色和韩国角色,他们的对弈棋谱选取的也分别是现实中的中国人比赛棋谱和韩国人比赛棋谱,以求还原不同国家棋手的下棋风格。
如果非要吹毛求疵挑点毛病,只能说作品选取的基本都是专业对局棋谱,很多时候(主要是前期)超出了剧情中角色的围棋水平。但这也无伤大雅,说得直白点,反正观众也看不懂…
除开对于围棋比赛描写得十分专业,本作在其他方面也一丝不苟。为了对作品进行取材,堀田由美和梅泽由香里两位女士专程到访过中国棋院。
大家可以感受下作品的还原度。
下面图中的路牌以及食堂大锅饭也足够让人发出惊叹:没错,这就是中国!
此外,为了还原剧情里的秀策之墓和纪念馆,堀田女士也专程前往广岛探访。
梅泽女士为作品做出的贡献以及几位作者的一丝不苟,令作品在真实性方面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
顺带一提,梅泽女士在棋魂连载期间升了几个段位,她还抽空帮电视台给每一集棋魂动画都录了一分多钟的小短片,在棋魂完结后她还很遗憾没有继续出续集。说明给棋魂做监修不但没有影响到梅泽女士的本职工作,反而还令她有些乐在其中。
而小畑健老师的画功也是有口皆碑的。佐为的形象光是站在那儿,不需要台词和剧情就足以让人着迷。同时,因为棋魂的剧情前后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因而角色的外貌也有显著变化。
这是剧情前期的小光和小亮
这是剧情中期的小光
这是剧情后期的小光和小亮
应该说小畑健老师对于角色的人设是下了一番工夫的。角色的外貌不单要符合年龄,和角色的棋力和心智成熟程度也是挂钩的。从主角小光的外貌变化,大家可以肉眼看到他的成长,既真实,又直观。
在剧情方面,本作的直译叫光之棋,虽然棋魂这个翻译很传神,甚至在意境上胜过原标题,但作品的绝对主角无疑是小光,讲述的也是关于他的成长。即便佐为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但他只是小光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一共23卷的故事,佐为在第15卷就退场了。
虽然前面说了本作对于围棋方面的刻画非常真实,但大家也别指望靠看棋魂来学下围棋。围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运动,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并非一朝一夕可成。作者大概也是知道这点,所以并没有在剧情中加入过多的围棋知识讲解,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剧情本身,刻画出了形形色色的角色。
虽然作品的基本设定由幽灵这种超自然的事物所构成并推动,但整体发展却十分真实自然,没有什么刻意的成分。最初小光下围棋只是为了在历史考试中借助佐为的知识,随后小光渐渐对围棋产生了兴趣,之后随着自身实力的进步而越发感受到小亮的强大,最终踏上了以小亮为目标的职业棋手之路,其心路历程一目了然。
同时,小光的成长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之前讲到,棋魂不能教给观众多少关于围棋本身的知识,这个只能靠自己下苦功,但看完棋魂后,观众可以学到不少日本职业围棋制度相关的东西,并了解到不同等级之间的棋手实力差距有多大,因为本作对于这方面的刻画实在是太写实了。
我说过,围棋少年没有模仿棋魂,它那种落子加特效的模式来自中华小当家。棋魂的特效仅存在于角色的思考层面,现实世界里是什么都不会发生的,为了增加场面的冲击力,小畑健选择的是在角色的落子姿势上下工夫,令动作充满气势。这已经是作者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对作品做的最大加工处理。
而角色的棋力也刻画得很到位。主角小光在前期表现出了很高的围棋天赋,刚接触围棋不久便能凭借记忆力复盘。但他在和其他学校围棋社的学生下棋时依然败得一塌糊涂,即使是主角,即使天赋异禀,也需要老师带进门,不可能天生就是高手,这是棋魂的逻辑,也是现实世界的规律。
在网上帮佐为下了一个暑假的棋,观看了佐为和不同水平棋手的几百上千局对弈后,小光也只是成为了中学社团中的佼佼者。后来也是依靠和棋力以及指导能力都是满级的佐为每天无数次重复对局,加上自身天赋过人才终于迈入职业世界。
而海王中学的岸本作为中学社团的最强者,在棋院里的水平只是长年徘徊于第二组。放到大家熟悉的灌篮高手里,大概就等同于海南队的阿牧到日本国家青年队里连替补都没混上。后期剧情里,只是职业初段的小光,集中精神之后可以迅速击败日本业余围棋国家队里的周平。更有甚者,日本院生里实力最强的伊角,在中国棋院时因为发挥不佳被初段里排名倒数第二的乐平下赢。
这些剧情看上去很夸张,但和现实世界基本一致。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的差距就是这么大,而中国和日本在围棋后备人才方面的差距也是这么大。这种模式有点像战斗题材漫画里战斗力无限升级的模式,上一个阶段的强手在下一个阶段里只是路人。但体育题材的作品却意外适合这种模式,因为现实里不同等级之间的选手确实就是天壤之别,这使得作品既有戏剧性的展开,又让观众感受不到违和。
作品前期小光的目标是组建围棋社团,和朋友们一起下赢团体赛,结果做好铺垫后压根不按套路出牌,小光因为要当职业棋手直接就退出社团了,让观众完全预料不到发展。等到结局时,看着已经在职业棋坛闯出名气的小光,再想起他最初还说要以打倒海王中学作为目标,相信大家都会有恍如隔世之感。实际上,每个人回忆起自己年幼时的目标,都会有恍如隔世之感,这也是棋魂在真实性上面的表现。
此外作品中还有诸如复盘、一对多、盲棋、一色棋等看上去如同特技般的下法,根据剧情中对于这类情节的描写,观众也可以了解掌握这类特技的人大致拥有怎样的棋力。所以我才说观众看完棋魂后虽然不能拥有高超的棋力,但能够模糊地判断出一个棋手的棋力。
举个例子,围棋少年里有段剧情是江流儿挑战大明五大国手之一的李慕清,并使出了首子天元加模仿棋的下法,李慕清用了大约160手才破解。无独有偶,棋魂里小亮加入海王中学的围棋部后,也有人用首子天元加模仿棋的下法企图逼赢小亮,结果小亮只用了大约三十手就将这个套路破解了。之后旁边的学生还说,这种下法高二的成员就能破解。所以,在看完棋魂后,起码可以知道围棋少年里让国手陷入苦战的模仿棋在现实当中并不是什么高明的下法。
此外,围棋少年里还经常出现江流儿和人过招时刚下几手就让对方惊叹其实力惊人的剧情。但棋魂里的逻辑是,只要对手不是纯粹的外行,开局的二三十手看不出太多的东西,要走更多的路数才能看出棋手的水平有多高。不同于围棋少年里比较玄幻的天地大同和天魔大化,棋魂里的顶尖高手们也穷极一生去追求神之一手的妙招,但直到作品完结神之一手也没有真正出现。
凉宫春日里的阿虚有句名言是,在虚构的故事里寻找真实感的人一定是脑子有病。但我怀疑棋魂的作者是真的打算让人在自己的作品里寻找真实感,我举两个例子。
大家大都知道古人的围棋水平不及今人,所以剧情前期作者用了不少工夫来强调佐为的棋力在进步,通过和现代人下棋以及观看棋谱等方式学会了诸多现代定式。最终借其他角色之口称佐为是学会了现代定式的秀策,这样一来,佐为这个最强棋士的形象便显得合理了不少。
还有个小情节是小光去问老师历史上有没有藤原佐为这个人,老师说自己翻遍了各种书籍都没看到有关藤原佐为的记载,然后说已知典籍里是没有他的,但典籍并不能记载出所有发生过的事情。这段剧情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也去上网查过历史上有没有藤原佐为这个人。作者这样安排,大概是希望读者更加投入到自己所写的故事中,相信世上真的存在过这样一个人吧。
棋魂诞生的时代里,日本的职业围棋已经大不如前,作者也不避讳这点,不断强调中国与韩国的后备人才远胜于日本。在最终结局北斗杯里,有小光和小亮两大主角参加的日本青年队虽然表现可圈可点,但还是输给中国队和韩国队,成为了垫底的队伍。作者没有选择在虚构的作品里“扬我国威”,而是直面日本围棋被中韩围棋超越的现实。
在还原现实之外,棋魂对于未来也颇有预见性。阿尔法狗成名于网络时很多人玩起了sai的梗,但我觉得这只是个巧合,没有多大的内在联系。说起棋魂对未来的预见性,我想到两个例子,其一是预言日本棋手将会加入中国联赛。这个预言在漫画尚在连载时便已经实现,当时把作者本人都吓了一跳。
其二是预言人工智能将在围棋上打败人类。现在大家可能觉得这只是常识,但在棋魂连载的时代,围棋界主流都认为围棋的变化太多,算法过于复杂,电脑将无法攻破这一难题。事实上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冠军柯洁时,棋魂已经完结了将近十四年之久,足见作者的预见性。
此外,棋魂连载时中国围棋虽然进步迅速,但和日本围棋还称得上互有高下,差距并没有被拉开。但作者敏锐观察到中国顶尖棋手年龄小,而日本顶尖棋手年龄大的特征,因而后来的日本围棋被中国围棋远远甩在了后面。
以上内容基本都在赞扬棋魂合理性的方面,而在人物感情方面,棋魂的刻画也堪称细腻,很多情节都足以打动人。例如小光在新人赛中遇到塔矢名人时,佐为不顾一切坐上席位,想要与塔矢名人公平对决而不能实现的遗憾;小光在广岛战胜周平后,回过头问佐为自己下得怎么样时,那一瞬间之后脸上的落寞;伊角因为心态失衡走出错棋犯规后,挣扎于赢棋和认输之间的纠结;桑原本因坊即使用心理战术也要让自己坐在宝座上,好迎接新时代棋手挑战的坚持。其中以佐为消失以及小光和伊角对弈时回忆佐为的情节最能引人潸然泪下。
而每当片头曲《get over》响起的那一刻,我都会想起雷雨天,棋盘上,那场命运的相会。
来源:吟风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