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红中生代演员刘烨将再度饰演毛泽东,他能否超越古月、唐国强等前辈塑造的经典形象,带领《四渡》突出重围,甚至剑指50亿票房大关?这无疑是华语影坛最受瞩目的悬念之一。
烽烟再起,史诗重现!
为纪念“遵义会议”这一历史节点90周年,博纳影业倾力打造的战争巨制《四渡》已于今年1月在革命圣地遵义正式开机。
这部承载着厚望的作品,不仅是博纳在主旋律商业大片领域深耕的又一力作,更是对影史经典的一次致敬与挑战。
当红中生代演员刘烨将再度饰演毛泽东,他能否超越古月、唐国强等前辈塑造的经典形象,带领《四渡》突出重围,甚至剑指50亿票房大关?这无疑是华语影坛最受瞩目的悬念之一。
提及博纳影业及其掌舵人于冬,人们总会想到一系列响当当的主旋律商业大片。从《湄公河行动》的惊险刺激,到《红海行动》的燃情热血,再到《中国医生》的时代画像,博纳一次次证明了其在主旋律题材上的强大驾驭能力。特别是《长津湖》系列,更是创下了中国影史的票房奇迹,将主旋律电影的商业价值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然而,花无百日红。辉煌过后,博纳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备受瞩目的军事动作大片《蛟龙行动》,在经历短暂上映后,其3.93亿的票房成绩与预期相去甚远,甚至被业内称为一次“惨败”。
连续几年的市场波动与投资回报压力,让博纳的财务报表不那么好看。在这样的背景下,《四渡》的开拍,无疑被博纳视作扭转局势、重振雄风的关键一役。
这部电影不仅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文化使命,更承载着巨大的商业期待。但前路并非坦途,最大的挑战莫过于1983年那部由古月主演的《四渡赤水》——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面对珠玉在前的经典,新版《四渡》的主创团队自然备受关注。
导演徐展雄,一位在业内以细腻视角和情感挖掘见长的中生代导演。他执导的作品往往毁誉参半,多以中小成本制作为主。
其代表作《革命者》中,他运用非线性叙事手法,重构了李大钊的生平,在人物情感张力上做得相当出色,赢得了市场与口碑的双丰收。然而,其另一部作品《孤星计划》则引发了口碑两极分化,部分观众认为其作品在历史厚重感和深度挖掘上有所欠缺,但也有评论认为他为主旋律电影注入了难得的青春活力与现代感。
此次执掌《四渡》这样一部史诗级战争巨制,徐展雄不仅需要驾驭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复杂的群像刻画,更要平衡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人物的细腻情感,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我们期待他能扬长避短,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编剧刘毅,则是中国军事题材商业片领域的佼佼者。
他操刀的《战狼》系列,以其紧张刺激的剧情、热血沸腾的场面和精准的商业元素融合,创造了票房神话。
目前,《四渡》的演员阵容尚未完全公开,但已确定的名单足以吊足观众胃口。刘烨、王雷、于适、许魏洲、王天辰和李晨等实力派与新生代演员的加盟,为影片注入了强劲动力。
焦点人物:刘烨再饰青年毛泽东
刘烨与毛泽东这一角色可谓缘分不浅。他曾在《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中两度饰演青年毛泽东。其高大俊朗的形象,以及标志性的中分发型,在外形上与青年时期的教员有几分相似。
据悉,为了更贴近角色,刘烨在拍摄《建党伟业》前曾刻意增重10斤、调整发际线,并苦学韶山方言。他在《建党伟业》中扛着李沁饰演的杨开慧一同欣赏烟花的场景,不仅展现了青年教员的浪漫主义情怀,也成功拉近了伟人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然而,对于刘烨饰演毛泽东,坊间一直存在一些争议,部分观众认为其外形与大众心目中的中年毛主席形象仍有差距。但在如今“去特型化”、“去符号化”表演趋势下,观众对于演员塑造伟人领袖的态度也日趋包容和理性,更看重演员能否通过精湛的演技,传递出历史人物的内在精神与气韵。
实力派加盟:王雷或再塑军魂,李晨挑战反派
实力派演员王雷的加盟也备受期待。他曾在《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中成功塑造了兼具军事智慧与人文关怀的基层指导员李延年,荣获大奖。在电影《上甘岭》中,他饰演的铁血军长秦基伟也给观众留下了“坚守到底、寸土不让”的深刻印象。
此外,李晨也透露自己将在片中饰演一名反派角色,这对其以往的正面硬汉形象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新生代力量:于适、许魏洲能否带来惊喜?
凭借《封神》系列迅速崛起的于适,是当下备受瞩目的新生代演员。尽管他与博纳合作的《蛟龙行动》票房未达预期,但其出色的外形条件和在《封神》中展现的骑射、动作功底,使他非常适合在《四渡》中饰演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
坊间还曾流传靳东、王志飞等资深演员进组的消息,但目前尚未得到官方证实,这也为影片的最终阵容留下了一些悬念。
老版《四渡赤水》的成功,为新《四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尊重史实,实地求真:老剧组重走长征路,实地取景,赋予了影片无与伦比的地理真实感和历史沉浸感。由亲历战役的老红军担任顾问,则从根本上保障了电影中战术运用和历史逻辑的真实可信。
演技为王,追求神似:在特型演员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今天,以刘烨、王雷为代表的中生代演员,更需要通过精湛的演技来弥补外形上的可能差距,深入理解和体会角色内心,力求在“神韵”上无限接近历史人物。
内容为本,慎用商业元素: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靠的是扎实的叙事、深刻的主题和真挚的情感,而非一时的猎奇或过度娱乐化的商业元素。
《四渡》若想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双丰收,就必须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运用新时代的电影语言和技术手段,重新构建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既要让新一代观众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刻骨铭心的厚重,也要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尤其是年轻演员们,更应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忘我投入”的创作态度,力求以“神似”超越“形似”,在这部备受瞩目的作品中,刻下属于他们这一代电影人的崭新印记。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重拍《四渡赤水》这样的经典题材,对年轻观众而言依然具有非凡的意义。
许多年轻人对于这段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四渡赤水”战役,认知或许更多停留在教科书式的概念上。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能够以更直观、更具冲击力的方式,再现那段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红军在绝境中凭借智慧与信仰逆袭的震撼与伟大。
相较于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孤胆英雄”模式,“四渡赤水”的胜利,更是集体智慧、灵活战略和坚定信念的结晶。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样一部展现东方战争智慧与不屈精神的电影,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输出责任。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四渡》如何在光影世界中,再现那段“用兵真如神”的传奇,又将如何在票房市场上,掀起新的波澜,网友直呼:50亿票房稳了吗?
来源:惊奇电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