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黄渤参与的影视剧越来越少,今年已快过半,只有一部春节档的《封神2》上映。
最近几年,黄渤参与的影视剧越来越少,今年已快过半,只有一部春节档的《封神2》上映。
但这部电影却是7、8年前拍的,只是拖到了今年才上映。
这几年黄渤干啥去了呢?
黄渤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演技,就是高情商。
接受鲁豫采访时,鲁豫问他,“现在觉得自己特别火了吧?”
黄渤反问,“都能坐这儿跟鲁豫聊天了,能不火吗?”
一句话,既肯定了自己,也夸奖了别人。
鲁豫再问,“你今天怎么没穿裙子呢?”
黄渤回答,“我怕我今天穿了,和你撞衫。”
全场爆笑,鼓掌。
不管多尴尬的处境,黄渤总能机智而不失幽默地护住双方的体面。
这样的“高情商”,是黄渤用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和多年心酸换来的。
90年代,黄渤和朋友组建了一支乐队,叫“蓝色风沙”。一次在酒吧驻唱时,下面有人起哄,“下去,下去……”
为了唱满4首歌拿到钱,他说,“那我可真下来啦?”
然后走下一级台阶,来个反转,“接下来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喜欢我的人都好运》。”
把台下起哄的人都逗得捧腹大笑。
驻唱攒下一些钱,黄渤投资了一家工厂,但还没来得及盈利,就遇上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工厂亏欠了一大笔钱,债主每天堵着门要账,他每天躲到厕所里不敢出去。
28岁时,黄渤考上北电,比同届同学整整大了10岁。
年龄和长相都是黄渤的短板,一次试戏,选角的副导演瞥了他一眼,扔下一句很难听的话,“找了个什么东西!”
虽然黄渤自知没有外貌上的优势,但被人当众羞辱,自尊心还是受到了打击。
为了让自己对别人的刻薄产生免疫力,他学会了在被别人嘲笑之前先自嘲。
他说,“别人想要贬低我,那我就把自己放到最低,剩下的就只有往上的空间了。”
即使在2006年,因《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后,他仍然保持着这个处事习惯。
这种低到尘埃里的姿态,像极了他曾演过的那些在谋生线上挣扎的小人物。
谦卑和善良,成为他行走娱乐圈的底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斗牛》到《人在囧途之泰囧》,再到《疯狂的外星人》,黄渤最终逆袭成了“百亿影帝”,同时也完成了资本的累积。
据天眼查显示,黄渤名下关联着影视、餐饮、科技等12家企业,就连张艺谋都向他的公司租借拍摄器材。
从微不足道的尘埃到聚光灯下的焦点,一路走来,黄渤尝尽人情冷暖,所以有了那句著名的感慨,“以前在剧组里面,你能碰到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现在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
虽然从下位者变成了上位者,但黄渤没有迷失在名利场,掌声越热烈,他越想听见内心的声音。
于是,除了偶尔出来客串,近几年各档期的电影里,很难看见他的身影。
但黄渤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换了舞台,他去一一实现心中的梦想。
他有一个导演梦,从2016年开始,他筹备了3年,自导自演了电影《一出好戏》;
他有一个纪录片梦,他跟踪拍摄了三个北漂艺考生,制作成纪录片《进城记》;
他有一个话剧梦,在《茶馆》舞台上,他饰演的弯腰驼背的庞太监,直到谢幕时观众才认出来他是黄渤。
他还有一个艺术梦。
在北京798,他办了一个名为“默剧人生”的先锋艺术展,展区的墙面贴满了他曾参演过的电影剧本,剧本上密密麻麻地显示着他当时揣摩角色的笔记。
就在前天,黄渤在社交平台发贴宣布,自己的两件艺术品《界~染》、《界~媤》,将参加北京当代艺博会的展览。
网友惊呼,“渤哥啥时候学的木匠?”“渤哥厉害了!”
然而,这并不是黄渤第一次展出自己的艺术品,去年,他就曾带着《Breaker·激浪》《They立》等五件作品,参加了艺博会。
他说,“艺术创作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更多是自我表达,创作期间我面对的只有自己,很享受这个创作的过程。”
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他不必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照顾身边所有人的情绪,他只需专注于表达自己,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
这,才是黄渤的真面目,一个不骄不躁,不争不抢,不飘不浮,不靠颜值靠才华的艺术家。
来源:莫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