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藏海传》热度第一!人民网发文表扬,以后真不能再低估肖战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24 04:19 2

摘要:最近刷手机,十个短视频里八个在聊《藏海传》。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站内播放量2.33亿、实时热度第一——这数据放在今年的剧圈,说是“王炸”都不为过。可点开评论区,画风却分裂得离谱:一边是“十年没看过这么爽的权谋剧”“肖战演技绝了”的夸夸团,一边是“暗黑滤镜瞎眼”

最近刷手机,十个短视频里八个在聊《藏海传》。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站内播放量2.33亿、实时热度第一——这数据放在今年的剧圈,说是“王炸”都不为过。可点开评论区,画风却分裂得离谱:一边是“十年没看过这么爽的权谋剧”“肖战演技绝了”的夸夸团,一边是“暗黑滤镜瞎眼”“剧情漏洞比筛子还多”的吐槽声。

这剧,到底是被低估的“权谋黑马”,还是靠顶流撑起来的“流量泡沫”?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唠唠,重点说说——肖战,这次真的用演技撕掉“花瓶”标签了吗?

先说剧本身。开播前,《藏海传》的噱头可不少:《甄嬛传》导演郑晓龙挂名、肖战挑大梁演“双面权臣”、改编自南派三叔IP……单看预告,阴兵借道的诡异、面具人救幼主的悬念、藏海在侯府“人前装怂人后狠”的反差,确实把观众的胃口吊得老高。

结果开播后,前四集就被观众骂上了热搜。首当其冲的是“阴间滤镜”——大白天的场景黑得像深夜,角色脸都看不清,弹幕全是“调亮度手都酸了”“这是拍权谋还是拍盗墓?”。更离谱的是剧情漏洞:幼年藏海能在重兵把守的侯府里自由穿梭,反派杀人顺序逻辑混乱,连账本都玩“简繁混搭”的迷惑操作。有网友吐槽:“这哪是权谋剧?分明是‘儿童复仇记’,反派降智到让人想替男主冲进去帮忙。”

可诡异的是,骂归骂,这剧的热度愣是没跌。豆瓣8万条评论里五星占了大半,人民网还专门发文夸它“打破爽剧框架”。为啥?答案可能藏在演员的表演里——尤其是肖战。

说实话,对肖战的演技,我之前是存疑的。从《陈情令》到《梦中的那片海》,他的角色总被说“靠颜值撑戏”。但《藏海传》里的藏海,确实让我眼前一亮。

就说他刚进平津侯府那几场戏:在侯府当幕僚时,他缩着脖子、眼神躲闪,活脱脱一个“贪生怕死的小跟班”;可一转身出了侯府门,他垂在身侧的手慢慢攥紧,眼尾微微吊起,那股子隐忍的狠劲“唰”地就冒出来了。没台词,没动作,就靠一个眼神的切换,把“表面讨好实则复仇”的双面人设立住了。

更绝的是那场哭戏——平津侯让他给仇人的父母准备祭祀礼,藏海盯着手里的毒药,眼眶慢慢红了,一滴泪顺着鼻梁滚下来,却咬着牙没发出声。弹幕里全是“这眼泪掉我心尖上了”“好想钻屏幕帮他擦”。要知道,这还只是监视器里的原片,正片里的情绪张力只会更炸。

导演郑晓龙在采访里夸他“像座即将爆发的火山,却克制到极致”,不是没道理。从《王牌部队》里的硬汉顾一野,到《藏海传》里的权谋藏海,肖战的戏路越走越宽。以前总有人说他“靠脸吃饭”,现在再看——他的眼神会说话,他的情绪有层次,他的表演,真的让人忘了“肖战”,只记得“藏海”。

《藏海传》的争议,其实撕开了国产剧的一块“遮羞布”——当资本还在迷信“名导+顶流”的流量公式时,观众早就过了“看脸追剧”的时代。

剧里的暗黑滤镜、逻辑漏洞,本质上是制作方对“电影质感”的误判。他们以为把画面调暗、打光压低,就能显得“高级”,却忘了现在的观众大多在手机上追剧,小屏幕里连演员表情都看不清,谈何代入感?剧情上的“降智反派”“套路化复仇”,更是暴露了剧本打磨的偷懒——比起挖空心思设计权谋反转,直接抄十年前的“傻白甜复仇”套路,显然更省成本。

可就算这样,《藏海传》还是火了。为啥?因为肖战的演技,给这锅“夹生饭”添了把火。他用细节告诉观众:流量演员也能有演技,顶流也能沉下心磨角色。从零下10度冰水泡戏到暴瘦15斤,从设计“本能抓扶手”的小动作到反复琢磨眼神层次,他的努力,观众看得见。

但话说回来,演技再好也救不了烂剧本。藏海的人设为啥被说“忽聪明忽傻白”?因为编剧自己都没搞清楚,这场戏要他演“藏拙”还是“装疯”。导演郑晓龙再会拍,面对混乱的剧本人设,也只能让肖战“演个呆子”——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是整个创作团队的失职。

现在的剧圈,太需要“内容为王”的清醒了。观众不是傻子,不会为“连人脸都看不清”的滤镜买单,也不会为“反派降智”的套路买账。但观众愿意为好演技鼓掌,为好故事买单——就像《藏海传》里,哪怕剧情有漏洞,肖战的眼神戏还是能让人追下去;哪怕滤镜被骂,面具人的反转还是能让人熬夜等更新。

所以问题来了——你最近在追《藏海传》吗?你觉得肖战的演技有进步吗?是被他的“眼神杀”圈粉了,还是被暗黑滤镜劝退了?评论区聊聊,咱一起唠唠这剧的“真香”和“扎心”!

来源:银球探索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