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众不买账的烂片,韩国北美当成宝,上映3天4.1亿夺票房冠军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22:51 2

摘要:然而,一部在中国观众眼中口碑平平甚至被贴上“烂片”标签的电影,却在北美和韩国市场意外地受到了热捧,上映短短3天便在全球狂揽4.1亿人民币票房,登顶海外票房冠军,这种奇特的市场现象,着实引人深思。

前一段时间的全球电影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两部备受瞩目的大片——好莱坞巨制电影与国产动漫神话《哪吒2》——在全球票房榜上展开了激烈角逐。

然而,一部在中国观众眼中口碑平平甚至被贴上“烂片”标签的电影,却在北美和韩国市场意外地受到了热捧,上映短短3天便在全球狂揽4.1亿人民币票房,登顶海外票房冠军,这种奇特的市场现象,着实引人深思。

3月7日,备受期待的好莱坞大片《编号17》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揭开神秘面纱。这部号称耗资近2亿美元(约14亿人民币)、由韩国知名导演奉俊昊(《寄生虫》导演)执导的作品,从立项之初就吊足了全球影迷的胃口。

尤其是在北美市场,片方更是给出了3807家影院的超大规模开画待遇,这排场甚至远超许多一线商业大片。要知道,即便是势头迅猛的《哪吒2》,在北美首日开画也仅有700家影院,后续凭借口碑发酵才艰难争取到900家。

然而,如此声势浩大的开局,换来的北美首周末票房却仅有1910万美元。对于一部制作成本如此高昂、宣发投入巨大的电影而言,这个成绩只能用“平庸至极”来形容,显然未能达到好莱坞片方的预期。

目光转向中国内地市场,《编号17》的境遇则更是惨不忍睹。

首周末三天票房仅收割了区区990万人民币(约合136万美元),这个数字甚至不及北美市场的零头。

业内人士预测,其最终内地票房恐怕难以突破200万美元大关,几乎预定了本年度好莱坞大片在华“最大票房惨案”的席位。中国观众对于这部影片的叙事节奏、人物塑造乃至核心主题似乎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水土不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在中美两大票仓表现均不如人意,《编号17》又是如何营造出“爆款”假象,并拿下4.1亿全球首周末票房的呢?答案,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韩国观众的鼎力支持。

据统计,《编号17》在韩国本土上映后,票房一路高歌猛进,首周末便斩获了高达1421万美元的惊人成绩。

考虑到韩国仅有约5000万的人口基数,这一票房数据几乎可以与拥有数亿人口的北美市场分庭抗礼。究其原因,除了奉俊昊导演的个人号召力外,影片中启用了不少美籍韩裔演员,这无疑精准地触动了韩国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他们似乎迫切希望通过支持这部影片来向世界证明韩国电影及电影人的影响力。

综合全球68个市场的票房数据,《编号17》首周末共计入账5648万美元(约4.1亿人民币)。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北美与韩国两大市场就贡献了超过3500万美元的票房,占据了总票房的大头。这种严重的“偏科”现象,使得好莱坞押宝韩国市场,试图通过“韩流”撬动全球票房的策略,看上去更像一出略显尴尬的独角戏。

回溯到2022年影片拍摄完成之际,奉俊昊导演刚刚凭借《寄生虫》横扫奥斯卡,并创下2.3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神话(其中北美市场贡献5354万美元)。

或许正是这一巨大成功,让好莱坞制片方对其全球票房号召力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误判”。《编号17》高达1.18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再加上约8000万美元的全球宣发费用,其回本线至少在6亿美元以上。

然而,依照目前的票房走势,该片最终全球票房能否突破1.5亿美元都充满了未知数,巨额亏损似乎已成定局。

值得一提的是,《编号17》在选角上体现了典型的好莱坞“政治正确”叠加策略,试图通过亚裔、黑人演员,以及“新蝙蝠侠”罗伯特·帕丁森和“绿巨人”马克·鲁法洛等明星的组合拳,来吸引不同族裔和文化背景的观众。

但从结果来看,除了部分韩国观众特别买账外,这一策略在全球范围内并未能真正讨好大多数人。

与此同时,我们的国产动漫之光《哪吒2》虽然在国内市场已进入票房增长的平缓期,但在全球战场上却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在国内,《哪吒2》上映已超过40天,累计观影人次突破3.07亿,这一数字几乎是此前《战狼2》1.59亿人次的一倍,充分证明了其在内地市场的强大号召力已接近饱和。

上周票房表现虽有所回落,仅在妇女节当天凭借特殊节点效应单日破亿,但其累计票房已突破146.6亿人民币,最终突破150亿大关指日可待。

然而,对于志在全球影史留名的《哪吒2》而言,要想超越《阿凡达2》168亿人民币的票房纪录,跻身影史前三,海外市场的助力至关重要。

目前,《哪吒2》的海外大规模公映完全铺开,但已在部分市场取得了亮眼成绩:北美票房突破1940万美元,成为其最大的海外票仓;澳新市场贡献526万美元;中国港澳地区票房达570万美元;新加坡首周票房也突破了150万美元。

随着马来西亚、英国以及欧洲、东南亚等更多大票仓的陆续上映,其海外总票房有望再攀新高,目前已累计达到3200万美元。

《哪吒2》的海外征程,无疑为国产电影“出海”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证明了,即便不依赖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大明星,单纯凭借精良的制作、过硬的口碑以及深植于本土文化的创新故事,同样能够赢得海外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编号17》与《哪吒2》在全球市场上的不同境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样本和讨论契机:

文化认同与票房魔力: 为何《编号17》在韩国能创造票房奇迹,而在文化背景更为接近的中国内地却遭遇冷遇?这其中,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究竟扮演了多大的角色?

好莱坞的“流量密码”失灵了? 《编号17》试图通过“多元化”演员阵容和名导效应来吸引全球观众,为何最终效果不佳?这是否预示着好莱坞传统的“爆款公式”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东方市场,正在逐渐失效?

“烂片”与“神作”的界限: 中国观众普遍认为《编号17》不尽如人意,而北美、韩国部分观众却将其奉为佳作。这种巨大的口碑反差,仅仅是审美差异,还是存在更深层次的文化壁垒?

一部电影,两种命运,N种解读。屏幕前的你,对于《编号17》的“冰火两重天”和《哪吒2》的海外表现,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这光影世界背后的文化密码!

来源:惊奇电影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