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7日,一颗璀璨的星辰陨落。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朱媛媛,在51岁的盛年因病离世。
2025年5月17日,一颗璀璨的星辰陨落。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朱媛媛,在51岁的盛年因病离世。
消息传来,无数观众在荧幕前潸然泪下,姚晨、马伊琍、冯远征等圈内好友纷纷发文悼念,字字句句皆是痛惜。
这位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山东青岛的女演员,用半生光阴在舞台与镜头间镌刻了无数经典角色,也以德艺双馨的品格,在观众心中种下了永恒的感动。
一、从无锡走出的“国民媳妇”:烟火气里的艺术人生
朱媛媛的演艺生涯,始于市井烟火,成于人间真情。
1998年,她与梁冠华搭档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让“李云芳”一角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她将胡同里平凡妻子的坚韧与温柔演绎得淋漓尽致,嘴角的小虎牙、眉眼间的笑意,仿佛能穿透屏幕,抚慰人心。
这部剧不仅为她摘得金鹰奖“观众最喜爱女主角”桂冠,更让她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国民媳妇”。
她的表演从未局限于单一类型。
无论是《家有九凤》中泼辣又隐忍的初七凤,还是《浪漫的事》里市井气十足的宋雨,朱媛媛总能以细腻的诠释赋予角色生命力。
导演梁冠华曾评价她:“只要站在镜头前,立刻就能进入角色,塑造人物的能力出类拔萃。”
二、舞台与银幕的双重淬炼:从主角到黄金配角的蜕变
若说电视剧让朱媛媛家喻户晓,那么话剧舞台则锤炼了她的艺术灵魂。
在《四世同堂》中,她饰演的韵梅温婉坚毅;在《大宅门》里,她一人分饰黄春、杨九红、李香秀三角,以截然不同的气质征服观众。
舞台上,她是“戏比天大”的践行者,用纯粹的热情诠释着表演艺术的深度。
中年后,她选择以“黄金配角”的身份回归。《我的姐姐》中的姑妈安蓉蓉,是她艺术生涯的又一高峰。
这个被生活压垮却依然隐忍的女性,在朱媛媛的演绎下,既有日常的麻木坚韧,又有瞬间爆发的悲情——当她在镜头前凝望俄罗斯套娃,轻声念出俄语单词时,无数观众为之泪目。
这一角色让她斩获金鸡奖最佳女配角,也印证了她转型的智慧:“配角亦是戏,角色无大小,唯有灵魂的重量。”
三、戏外人生:赤子之心与生命最后的守望
银幕外的朱媛媛,是妻子、母亲,更是心怀赤诚的文艺工作者。
她与丈夫辛柏青从校园到婚姻的相守,被圈内传为佳话。
女儿出生后,她一度淡出荧幕,将时光倾注于家庭。
复出后,她坦言:“演戏是热爱,但家人的陪伴是生命不可替代的暖色。”
抗癌近五年,她始终以乐观面对病痛。
生命的最后时光,她说最想做的事是“陪孩子”和“去寺庙”——前者是母性的本能,后者是对心灵的叩问。
这份坦然与深情,恰如她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饰演的母亲,用朴素的台词传递着生命的重量:“人活着,就得使劲儿扛。”
四、长河星火:艺术精神的永恒回响
朱媛媛的离去,是中国文艺界的巨大损失。
国家话剧院在讣告中写道:“她的生命光芒,辉映着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壮阔征程。”
观众怀念的不仅是她的角色,更是她对艺术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
她曾说:“演员的使命是让观众在角色中看到自己。”
从青春靓丽的女主角到沧桑厚重的配角,她始终以真诚为底色,将每一个角色打磨成时代的镜子。
如今,这面镜子虽已蒙尘,但镜中的光芒,仍会照亮后来者的路。
长河不尽,云山千重。
朱媛媛用51载光阴,在舞台与生活中书写了“德艺双馨”的注脚。
她的笑靥、泪光、台词与背影,早已融入观众的记忆长河。
或许,正如她在《我的姐姐》中那句未说尽的台词:“人生啊,总得有个念想。”而她的念想,早已化作星河,永恒闪烁。
愿戏骨丹心,永驻人间。
来源:大海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