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浴血困牛山》在北京举办展映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22:25 2

摘要:“战争场景太真实了,电影勾起我的很多回忆。”5月21日,红色题材电影《浴血困牛山》在北京举行展映,90岁高龄的郑立冰老人观影中数度哽咽流泪,她于上世纪50年代在贵州参加剿匪,后又到朝鲜战场参战,曾亲身经历过电影中敌众我寡、残酷的战争。

“战争场景太真实了,电影勾起我的很多回忆。”5月21日,红色题材电影《浴血困牛山》在北京举行展映,90岁高龄的郑立冰老人观影中数度哽咽流泪,她于上世纪50年代在贵州参加剿匪,后又到朝鲜战场参战,曾亲身经历过电影中敌众我寡、残酷的战争。

该片取材于“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的真实历史事件,由军事题材作家、《血战湘江》作者柳建伟编剧,赵建平执导,贵州三点红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北京琪舰红色文化有限公司协拍。

电影《浴血困牛山》长征沿线展映启动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困牛山,地处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山峦形如卧牛,三面环水,地势险峻,由此得名。91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奉命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先后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10月7日进入石阡甘溪时,红六军团陷入敌军24个团的重围。为掩护主力南撤,红52团战士主动牺牲把敌人牵制在石阡困牛山浴血奋战。数十倍的敌人久攻不下、急于求胜,遂裹挟当地老百姓当人肉盾牌步步逼近,危机时刻红军战士们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伤百姓,毅然砸烂枪支,集体跳崖牺牲。

但由于战争时期情况复杂,解放后中央多次派人寻找无果,这段悲壮的历史曾鲜为人知,此前相关史料对他们的记载是失踪。直到2004年,当地少数民族九月初九烧纸祭奠的风俗,引起档案馆同志杨又铸的注意,经过近二十年的走访调研、论证,尘封半个多世纪的真相才被揭开。2025年2月25日,甘溪困牛山烈士陵园被正式列入国家级纪念设施。

“影片中的细节和画面都有史可查,所以电影从剧本开始就紧紧围绕‘真实’两个字来创作,把当年的场景真实、完整的呈现出来就已经足够动人。”该片出品人张淑平介绍,《浴血困牛山》从剧本到拍摄制作历时3年完成,为追求“真实”,特别选择在当年战斗发生的原址取景拍摄,再现了长征路上的这段红色往事。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石太林表示,这部电影展现了革命先烈“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崇高精神,观众可以通过电影直观了解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历史,是一部党史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文艺评论家陈先义认为,《浴血困牛山》最感人的地方是红军战士在生死关头,首先考虑的是人民利益和生命安危。宁可跳崖也不伤百姓,不当俘虏。这种“人民至上”“信仰至上”的精神,体现了红军战士对人民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担当。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评价,影片几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写得好、立得住,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张力使人信服。主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立体呈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中国红色电影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探索。

张淑平透露,接下来电影将继续在长征沿线城市展映,“用电影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它触达的人群更广,是有情感穿透力的传播。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更多类似困牛山这样的革命故事代代相传。”

来源:热点情报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