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极鲶鱼”到“天价耳环”,二代炫富背后,还有多少鲜为人知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3 15:53 2

摘要:2025年5月,17岁的演员黄杨钿甜在成人礼上佩戴的一对耳环被眼尖的网友识别出来,将这一场“全民破案”推上热搜,网友扒出该耳环疑似是奢侈品牌GRAFF 的经典系列,公开价格高达230万元,这是多少人几十年能挣到的积蓄呀,都够在一个二线城市购买一套商品房了。

2025年5月,17岁的演员黄杨钿甜在成人礼上佩戴的一对耳环被眼尖的网友识别出来,将这一场“全民破案”推上热搜,网友扒出该耳环疑似是奢侈品牌GRAFF 的经典系列,公开价格高达230万元,这是多少人几十年能挣到的积蓄呀,都够在一个二线城市购买一套商品房了。

当然这一幕似曾相识,就在两年前,一位网名叫“北极鲶鱼”的留学生在评论区淡淡的说出一句“我家存款9位数”,直接让这件事推上了热搜,最终让她的退休局长爷爷钟庚赐的贪腐问题浮出水面,经过彻查钟某被开除党籍,缴纳赃款等措施。

黄杨钿甜事件(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曲婉婷母亲张明杰贪污3.5亿赈灾款,到“北极鲶鱼”爷爷钟庚赐,再到黄杨钿甜父亲杨伟,这些案件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规律:高调炫富的“二代”背后,往往藏着一个经不起查的父母

权力与财富的“代际传递”

黄杨钿甜事件中,她的父亲杨伟违规经商时间线与其公职生涯高度重叠。就在2007年钟庚赐退休时,其关联的香港公司也同步解散,这种“巧合”也绝非偶然。而杨伟则是一边端着“铁饭碗”,一边注册公司经商,甚至试图通过修改名字、卸任法人来逃避监管,这也直接暴露了部分公职人员“脚踏两条船”的一个生存逻辑。

北极鲶鱼(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庭教育的集体失守

“北极鲶鱼”曾嚣张的嘲讽网友是“底层老鼠”,黄杨钿甜则轻描淡写的解释耳环是“找妈妈借的”。这些言论背后,不仅是他们家庭对权力边界、财富来源的一个认知扭曲,更是当父母的将公权力视为私产,子女自然难学会对规则敬畏之心的根本所在。

社交媒体成为反腐新战场

网友是神通广大的,仅仅通过一张照片、一条动态就可以抽丝剥茧,从耳环的品牌溯源到企业注册信息的查询,甚至比对慈善总会同名人员的履历,样样都能拿下,这种“全民监督”的模式终究会让隐藏的腐败链条无所遁形。

北极鲶鱼的言论(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杨钿甜事件中,其父杨伟的两个关键问题暴露了漏洞:

早在2011年,我们就已经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事项的规定》,但是杨伟的经商行为直到2025年才被曝光,显然这些监管存在很大的盲区。

钟庚赐的孙女长期在澳大利亚生活,他们的家庭资产转移路径至今未也没有被详细披露。

北极鲶鱼处理情况通告(图片来源于网络)

权力寻租的“家族化”趋势

某些特殊群体将人脉、资源打包成一股“家族资产”,让子女通过留学、经商间接“洗白”这些财富。例如钟庚赐所关联的香港企业,就曾经被质疑是利益输送的通道。

社会监督的“双刃剑”效应

网友的“破案狂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件的进展,但同时也会存在误伤的风险。这次事件中,四川省慈善总会另一名“杨伟”就因同名遭遇误伤,所以如何在鼓励监督与保护隐私间平衡还需要进行探索。

价值观撕裂的社会代价

“北极鲶鱼”们炫耀“韭菜供养”的财富,黄杨钿甜戴着百万耳环谈“努力追梦”,而更多的底层年轻人却在为房贷、就业焦虑,这也是一旦发生这种事情就能够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的根本性所在,这种巨大的割裂感,正在消解我们所认知的社会公平的根基。

从钟庚赐到杨伟,每一起案件的曝光其实都不是终点,当我们在为230万耳环咋舌时,更应该去追问还有多少隐秘的“家族利益链”尚未浮出水面?我们公众的每一次追问,其实都是在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投票。

最后,希望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毕竟,阳光之下,不该有照不到的阴影。

来源:Global防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