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钿甜的父亲杨伟被立案,网友关心的却是,耳环到底是真的吗?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3 15:13 3

摘要:5月11日,青年演员,娱乐圈新晋小花黄杨钿甜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17岁成人礼照片,一袭淡绿晚礼,嘟嘴卖萌,清新可人,耳垂上一对璀璨夺目祖母绿耳环瞬间吸引很多人的视线。

这个事情说起来也不是很长,由一个17岁女孩的成人礼说起。

01

5月11日,青年演员,娱乐圈新晋小花黄杨钿甜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17岁成人礼照片,一袭淡绿晚礼,嘟嘴卖萌,清新可人,耳垂上一对璀璨夺目祖母绿耳环瞬间吸引很多人的视线。

这本来也是女人戴首饰的初衷吧,悦人,悦己,美美哒。

可是,事情的走向很快就超出了公众单纯对黄杨钿甜美貌的欣赏,朝着另一个方向疾奔而去。

当然事情的缘起还在耳环上。这对耳环很快被网友指认为奢侈品牌GRAFF经典系列中的一款,市场估价约230万元。仔细看啊,这个价格是十几年前的价格。

黄杨钿甜是童星出身,演过很多电视剧中女主的儿童版,像《如懿传》里的小如懿,甜美可爱的长相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也让她被很多观众熟知。

估计网友也是懂行的,知道她仅凭演戏,短短几年挣不到这么多钱,那么,她家里有钱?于是,网友开始深挖她的家庭背景。这一挖不得了,她爸爸以前做过公务员,权钱交换?

接下来事情的走向很魔幻,黄杨钿甜的爸爸杨伟迅速出面回应声称耳环是假的,已经封存,愿意接受任何鉴定,但是却没有第一时间把购买记录丢出来。

可是,网友们哪个又是好糊弄的呢?

舆论发酵后,网友进一步深挖杨某名下关联的多家企业,包括2014年注册的影视公司和2020年成立的生物科技公司,注册资本高达千万,且存在紧急法人变更和减资的行为。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生物科技公司在耳环事件曝出后,迅速更名为化妆品公司,更是疑点多多。为什么早不改晚不改,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改,要说没有猫腻,还是那句话,鬼都不信。

当然,他要是甩出证据,在此事发生之前就申请了,正好赶在这个时候工商部门批准了,那是另一回事。

可是并没有。

雅安官方很快出来辟谣称杨伟没有参与雅安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并涉嫌贪腐。这个声明也来的莫名其妙,网友没问这个啊,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最新的调查结果彻底转向了,雅安市联合工作组于5月22日通报核查结果,明确杨某在雅安工作期间未参与灾后重建项目,但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及故意隐瞒违法生育二孩问题,监察机关已立案调查。

这些当然是违规违纪,但是相比于这个,网友们更关心,杨伟闺女黄杨钿甜的耳环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老婆戴的卡地亚手镯,还有项链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毕竟这动辄上百万、几十万的首饰不是一般人戴的起的,好吧?

虽然黄杨钿甜的经纪公司也同步发布声称耳环为仿品,杨伟本人也否认贪污指控,但公众对耳环真伪的质疑却高涨不退。更妙的是,品牌方也出面指出同款耳环需定制且价格高昂,进一步加剧了对其家庭收入合法性的怀疑。

写到这里,我倒有个灵感,这个奢侈品品牌GRAFF老百姓本来是不熟的,通过这事,一下子打开了知名度,应该会多一批拥趸。

02

为何公众更关注耳环的真假?

这本身值得思量。

整个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官方通报的焦点是公职违规,但公众讨论却集中于耳环真伪与财富来源。

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到民众的很多隐秘心理,往大了说,甚至折射出某些制度的痛点。

公权廉洁性天然具有一种敏感点。

杨伟的公务员身份与经商行为的矛盾,触碰了公众对权钱交易的警惕神经。尽管官方澄清其未涉及灾后重建资金,但其在职期间注册企业、资本操作的时间线与职务重叠,仍被推测存在利益输送可能。所以才会引发公众对他在职期间注册企业、离职之后收割利益的猜想。

而明星高消费这些年普遍引发一种公平焦虑。早在郑某爽日入208W时这个焦虑之前就已经显现。而黄杨钿甜作为年轻演员,佩戴天价饰品的行为被解读为炫富,却不敢承认这钱是她自己拍戏赚的,反而危及到其家庭,这也算是奇葩了。

一掷千金与普通民众艰难生存的对比放大了职场牛马对贫富差距与权力寻租的不满情绪。

生活有多难,钱有多难赚,每个职场牛马说起来都是泪,可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却戴着230万的高价耳环招摇过市,这如何能让人心理平衡?然而,但是,并且,这钱并不是她自己凭本事赚来的。

网友们都说,我们不是仇富,我们痛恨的是不公平,是掠夺,是贪污。

现在再回头看这个整个事件,感觉挺荒诞的,估计,这几天黄杨钿甜和妈妈整日会以泪洗面吧?这真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谁让我爱炫耀,谁让我不知轻重高低?……

对当事人来说,这是一对耳环引发的一场血案。

但对于网友来说,这只是冰山一角,这事还是要继续深挖。目前的公众情绪集中在要真相,要真相,因此说耳环是真是假很重要。

当然在群情几分钟仍有理智网友如此评价:不要对一个小女孩太苛责了,她只是年轻不懂事,再说黄杨钿甜即使做错了,但罪不至死。放过她吧。

嗯,客观来说,黄杨钿甜没有错。但是,网友由耳环的观众到挖掘出杨伟当日公职违规的问题,暴露了网络舆论的某种猎巫倾向。

但是,事已至此,耳环的真伪争议已经成为情绪宣泄的出口,甚至衍生出对黄杨钿甜本人的攻击,反映出这个舆论场中理性监督与网络暴力的边界模糊。

没办法,事件必须被严肃看待。

03 写在最后

最后让我们展开想象力,预测一下杨伟的法律责任。

当年,他在公务员任职期间,违规经商,可能会面临记过、降级、撤职或开除等处分,这是根据《公务员法》及《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来的。但现在他早已辞职,不知道会怎么处罚。

而如果查实他当年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那么就需追缴违法所得并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怕的就是,时间久远,无法分辨那些钱属于违法所得,哪些不是。

钱自己又不会写,我是违规的,我的清白的,对不对?

至于隐瞒生育这事,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是回到2016年以前,隐瞒生孩子这个行为涉嫌违反当时的计划生育法规及公务员诚信的义务,可能被撤销录用资格并追缴薪酬。

还是那个问题,人家已经辞职了,所以,当真是有恃无恐。

人生就是如此荒诞,如果没有那时的公务员职务,他们未必有后来的发展。而现在追根溯源,要剥夺那时候的一切,又该从何谈起。

不过这事也有积极影响,以后国家或将强化公职人员监管,未来可能会推动更严格的财产申报与离职从业限制政策。

在这整个事件中,官方的快速回应与通报的透明姿态非常值得肯定,但如何平衡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保护,仍需制度性探索。

即便耳环最终被证实为仿品,公众对杨某家庭资产的质疑也不会彻底平息。若监察机关不能深入核查其经商资金来源,舆论对权力变现的想象会持续发酵,公众对某些人、事甚至机构的不信任情绪可能会继续积累。

一对耳环,一个坑爹闺女黄杨钿甜,一个偶然事件背后炸出这么多问题,真的很玄幻啊。不过,到今天为止,这个事件已经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了,更成为公权监督与财富伦理的试金石。

真高兴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今我们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进步,生活在其中的人也要配上这个 时代,公职人员要洁身自好,守住基本的底线,当然,我们广大网友也要保持理性。普通人也要努力工作,善待身边的人。

嗯,最后说一句,吃瓜不是坏事,每一次吃瓜过后,我们的国家都会越来越好,只要法律严明、制度完善,每次吃瓜狂欢都会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契机。

你说呢?

来源:晓寒嫣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