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好!3天4位名人相继去世,死因令人惋惜,最年轻者仅15岁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3 15:03 2

摘要:近日,短短三天内,多位名人相继离世,令人痛惜,其中最年轻的是15岁的四川仪陇中学初三学生任俊杰,他因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幸离世,在生命最后时刻,全班同学徒步2公里赶到医院,为他拍摄毕业照,送上签名篮球和千纸鹤,留下感人至深的告别画面。

近日,短短三天内,多位名人相继离世,令人痛惜,其中最年轻的是15岁的四川仪陇中学初三学生任俊杰,他因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幸离世,在生命最后时刻,全班同学徒步2公里赶到医院,为他拍摄毕业照,送上签名篮球和千纸鹤,留下感人至深的告别画面。

此外,演员朱媛媛在与癌症抗争五年后,于5月17日去世,享年51岁,她生前曾主演《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经典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另一位演艺界人士、音乐才子方大同也因病离世,年仅42岁,他的《爱爱爱》《三人游》等歌曲曾风靡华语乐坛。

那么,这些人都是谁?

四川南充那个叫任俊杰的初三男孩,才十五岁,正是憧憬未来的年纪,谁曾想,病魔这东西,有时候真是不讲道理,专挑最嫩的花骨朵下手,他甚至没能等到真正的毕业典礼,同学们徒步两公里赶到医院,陪他拍下了一张特殊的“毕业照”。

照片里,他或许强撑着病体,但眼神里一定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界的不舍,第二天,他就走了,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像一堂太早开课的生命教育。

同样让人叹息的,还有四十六岁的歌唱家乔鹏菲,一曲《陕北山沟沟》曾让他名声大噪,师从金铁霖等名家,前途本是一片光明,他不仅自己唱,还用心教学生。

几个月前还精神头十足地在讲台上挥洒自如,转眼间,五月二十号,人就没了,留下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还有那些没唱完的歌,没圆满的梦,病因至今没个说法,更添了一层阴影,让人唏嘘不已。

提起朱媛媛,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那个善良的云芳,或是《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那个乐观坚强的妈妈。

五十一岁,对一个女演员来说,正是演技炉火纯青、佳作频出的时候,可五月十七日,她却因病悄然离去,消息是她的丈夫,同为演员的辛柏青在几天后沉痛公布的,字里行间都是痛。

朱媛媛身上有种特别的劲儿,她演的母亲,总能那么熨帖人心,质朴又温暖,所以大家都叫她“国民妈妈”,即便在与癌症抗争的近五年里,她也总是乐呵呵的,社交平台上分享的都是积极向上的生活点滴。

在还能发光发热的时候,她也没忘了做公益,她的离开,不单单是演艺圈少了个好演员,更是观众们心里那块柔软的地方,好像突然少了一份熟悉的暖意。

有些人的离开,则像一座山峰的崩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春升教授,就是这样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学者。

六十三岁,在微波遥感领域,他是响当当的专家,一辈子都扑在了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上,那些听起来就高大上的星载SAR卫星系统总体设计,都是他带着团队攻克的,他写的教材,是全国多少高校学子的案头必备,“空天报国”这四个字,早就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即便是到了花甲之年,李教授依然是讲台、会议室连轴转,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没想到,最终却在一次学术会议期间突发疾病,倒在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上,这样的奉献,让人敬佩,也让人心疼,他把所有的光和热都给了事业,却没给自己留下太多喘息的时间。

同样令人扼腕的,还有云南蓝天救援队的创始人孙振海,这位退伍军人,从2011年盈江地震后创立救援队开始,就没停下过脚步。

尼泊尔、土耳其、老挝……哪里有难,哪里仿佛就有他和蓝天救援队的身影,四十八小时救出十七名被困者,这纪录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他指挥救援,“快、准、狠”,是救援场上的铁汉。

可就是这样一位硬汉,却在五月十七日突发心梗离世,年仅五十四岁,身后,是还需要拉扯的家庭和尚未成年的孩子,医者有时难自医,救人者也未必能时刻顾全自己,他们用血肉之躯与灾难抗衡,为他人撑起一片天,可谁来为他们撑起一片天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扎西顿珠

在西藏,提起扎西顿珠,那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被亲切地称为“西藏赵本山”,谁能想到,这位艺术大师,当年竟是个普通的放牛娃,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他塑造了“酒鬼拉巴”等一个个经典角色,在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班禅东行》里的表演更是让他拿下了梅花奖、文华奖。

不仅如此,老爷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为影视剧配音,十多部作品,每个角色的声音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那种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简直绝了,五月十八日,这位七十一岁的老艺术家走了,但他给藏地文化留下的艺术财富,是沉甸甸的。

同一天,宋庆龄的养女,著名演员隋永清也走完了她六十八岁的人生,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她在电影《海囚》里演的“姚杏春”,那个角色让她一夜成名,还得了“小百花奖”,当年的电影海报甚至上了《大众电影》的封面,那是多大的荣耀。

后来,在《霸王别姬》、《康熙微服私访记》还有《小鱼儿与花无缺》里那个性情古怪的屠娇娇,她都演得活灵活现。

早年在部队文工团和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历练,给她打下了扎实的底子,她的一生,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特定年代文艺工作者的执着与风采,她们那一代人的艺术追求,跟现在可能不太一样,但那份纯粹和认真,是相通的。

结语

短短几天,这么多熟悉或值得尊敬的名字,突然就变成了讣告上的黑白文字,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风华正茂的中坚力量,再到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他们的离去,像一记记重锤,敲打着我们对“活着”这件事的认知,生命这根弦,有时候真的比我们想象中要脆弱得多。

疾病也好,意外也罢,它们从不挑人,也不会提前打招呼,每一次这样的告别,都在提醒我们,健康这东西,平时不觉得,失去了才知道多金贵,他们的离去,是他们个人和家庭的巨大悲痛,也是社会的损失。

我们是不是也该多想想,怎么才能给那些在各个角落里默默发光发热的人,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关怀和保障?

当悲伤渐渐退去,留下来的除了缅怀,或许更多的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一点点反思,毕竟,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会先来,能紧紧抓住的,只有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今天,认真地活,用力地爱,或许才是对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旅程,最起码的尊重。

那些逝去的生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精神,会不会像夜空里的星星,虽然陨落了,却依然在某个角落,为后来者指引方向?死亡或许不是真正的终点,被彻底遗忘才是。

信源

来源:今观影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