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终于,关于“黄杨钿甜天价耳环一事”的调查通报出来了,本来以为能等来个“惊天大瓜”的大结局,结果看完通报反而更懵了。
终于,关于“黄杨钿甜天价耳环一事”的调查通报出来了,本来以为能等来个“惊天大瓜”的大结局,结果看完通报反而更懵了。
通报内容洋洋洒洒,但实际上就说了两件事:一是黄杨钿甜父亲杨伟工作期间违规经商,二是生二胎。
官方表示,将对杨伟立案调查。
相信有不少人并不清楚这个“违规经商办企业”是什么意思,别弄混了,这不是违法犯罪。
说白了,就是公职人员不能一边拿国家工资一边做生意捞外快,因为你拿了国家的工资,所以国家不允许你再去经商、办企业,不能重复获得报酬嘛。
只不过,杨伟这事顶多算是违反纪律,连违法都算不上。关键是,人家杨伟都已经辞职那么多年了,“警告、记过”这些处分对他来说根本没有约束力。
还有“生二胎”问题,当年公务员超生最多也就是开除、罚款。二胎罚款是以超生家庭年收入来算,按杨伟当公务员的收入,罚款撑死几十万,和他家现在的财富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这真的是我们想看的真相吗?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天价耳环到底是真是假?巨额财产是否来源不明?
雅安的这份通报里,一个字也没提。
说实话,这次黄杨钿甜的舆情之所以闹这么大,完全就是公众对黄杨家族是否存在巨额资产来源不明的担忧。
事情还得从黄杨钿甜戴的那副“天价耳环”说起,有人扒出她戴的耳环是奢侈品牌Graff的经典款,标价230万。更夸张的是,她妈妈身上还戴过同系列胸针,要是整套买下来,总价超过两千万。
一个童星家庭,居然有那么多钱?
事件曝光之后,各方说法还互相打脸。经纪公司说耳环是借的,杨伟说是仿品,可黄杨钿甜自己发的文案里,明明白白写着是从妈妈那“找”来的。
那么,这“天价耳环”的真实价值到底如何?是否真像黄杨钿甜父亲所说,是仿冒品?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验证,只需拿出网购记录就行。但可惜的是,通报中既没有对这一点展开调查,也没有给出相关说明。
还有,黄杨钿甜父亲2017年刚辞职,同年就在黄杨钿甜微博晒出深圳华侨城占地3亩的大别墅,现在估值1.8亿。而黄杨钿甜2011年照片里,全家还住在并不宽敞的普通住宅内,家中用度相对普通,没晒过任何奢侈品或珠宝。
这财富前后的跨度堪比坐火箭。
那么,网上提到的黄杨家族的别墅是否存在?价值几何?这个别墅的购买资金来源又是什么?
目前,有网友查出黄杨家族名下的公司涉足建材、生物科技,业务时间线和雅安灾后重建、疫情这些大事件完美重合。尤其是建材公司,近五年中标27个政府项目,注册资本从50万暴增到8000万。
虽然官方说负责招标的“杨伟”和他只是同名同姓,但这巧合也太离谱了吧?舆情一发酵,杨伟光速卸任公司法人、改公司名字,这操作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那么,黄杨家族的商业版图到底做的是什么生意?营业额和利润额又是多少?与黄杨钿甜父亲曾经的公职身份是否有关联?
遗憾的是,通报都没有对这些问题予以说明。
我们普通人真的不是仇富,而是仇贪。
▲黄杨钿甜早年的剧照,照进了现实
谁都想知道,到底什么行业能在地震后短短几年,就让一个家庭暴富到能买亿元别墅、千万珠宝?
倘若最终查证属实,黄杨家族都是经商奇才,所有资产来源都合规合法,那么就算那副耳环确实高达230万,我认为公众也不会有过多非议。
毕竟大家憎恶的是凭借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而非通过合法经营、辛勤劳动实现的财富积累。
反腐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把权力关进透明的“玻璃房”。
一个没背景的普通男孩某些原因不愿意再服兵役,被处理得恨不能跑祖坟诛九族,然而,遇到“牵扯太大”的黄杨家庭,就“不能公布”了?那能公布的“有关部门”在哪里??还继续神隐吗?
在这个连普通人逛街都被摄像头盯着的时代,要求公职人员公开财产真不算过分吧?毕竟你手里握着公权力,每一分钱都得经得起老百姓拿放大镜审查。
不然今天一个“天价耳环”,明天一个“神秘豪宅”,类似的争议恐怕永远都停不下来。
来源:洞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