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金静,还有3名越剧演员,不是梅花,但实力远超部分梅花演员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2 15:38 2

摘要:戏曲界的梅花奖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不仅仅在于它的权威性,还在于其评选过程存在种种槽点,让很多很少有实力得演员无缘该奖项。就拿越剧领域来说,之前编者就提过张咏梅、金静等人的实力,不似梅花却远超梅花。

戏曲界的梅花奖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不仅仅在于它的权威性,还在于其评选过程存在种种槽点,让很多很少有实力得演员无缘该奖项。就拿越剧领域来说,之前编者就提过张咏梅、金静等人的实力,不似梅花却远超梅花。

然而,除了这两位名角儿外,其实还有很多知名度没那么高,但实力同样强悍的演员被遗忘在民间,她们不是梅花奖获得者,但其艺术能力却是很强悍的,不能说完全超越了梅花奖获得者,至少比大部分梅花奖获得要强。

编制今天仅随机列举三位做粗浅分析,个人观点,也请读者们看我解析得有没有道理。

魏春芳

魏春芳是浙江小百花的“双派小生”,主攻范派与尹派,国家一级演员,她是浙江上虞人,1994年就进入小百花,是中生代演员中的核心力量 。魏春芳的代表作品有《五女拜寿》、《梁祝》、《胭脂》等,醇厚唱腔,表演风格清新洒脱。

在编者心目中,魏春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浙百中很拔尖的人才,她入选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曾获浙江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白玉兰戏剧奖提名,她擅长演出经典剧目,尤其是《五女拜寿》、《梁祝》这两部戏,在小百花很少有中生代演员能超过她。

魏春芳即将退休,但职业生涯中没有获得过梅花奖,这或许会是她永远的遗憾,编者觉得她没有评上梅花奖还是在剧目定位和团队资源分配这两个问题上。

我们都知道梅花奖倾向于鼓励新创剧目,而魏春芳更多深耕经典传承,例如她的经典之作新《梁祝》,虽广受好评,但其本质仍是传统曲目,创新性不足。在资源分配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作为“女子越剧标杆”,人才太多了,资源肯定只能向蔡浙飞等已获梅花奖的演员倾斜,而魏春芳虽为一级演员,但长期处于“二线核心”位置,但争不过一线演员。

于伟萍

于伟萍工文武生,师承徐玉兰,兼演老生,以武戏见长,擅长踢枪翻身等高难度动作,是绍兴小百花的“文武全才”。

她1983年就进入绍兴县戏曲培训班,1986年随剧团成立正式登台,是80年代“绍百黄金一代”成员,活跃至今。代表剧目有《陆文龙》、《劈山救母》、《王阳明》等,尤其是《劈山救母》中“沉香”一角被她演出了新高度,还因为这个角色被称为“越剧一条腿”。

在奖项方面,于伟萍获得过浙江省“小百花奖”,“戏曲明星奖”等省级奖项,但全国性奖项较少,但这丝毫不影响其业务能力,编者之所以认定她的能力超越部分梅花奖演员,主要在于其“文武双全”的能力在越剧界较为罕见,她不但在武戏方面独树一帜,其唱腔高亢激昂,颇有徐宗师的风范,比起获得梅花奖的徐派弟子丝毫不落下风。

没评上梅花奖的原因,还是在于她所处的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是个地方团,相比省级院团,新剧目创排资金与宣传力度不足,加上越剧以文戏见长,于伟萍的武戏优势在评奖中大概率会被视为“非主流”。

张学芬

张学芬是国家二级演员,1968年出生于浙江嵊县,1984年进入嵊县越剧之家培训,同年加入海宁越剧团,活跃于80年代2010 年代初,近年来较少公开演出,但她一直是中生代实力派。

她工尹派小生,师承尹小芳,嗓音清亮醇厚,佳作颇多,《盘妻索妻》、《何文秀》、《西天的云彩》都是她的得意之作,其台风俊朗,表演不带脂粉气,被誉为“尹派教科书级传人”。

编者之所以很欣赏这位演员,主要在于她坚持了尹派纯正性,这和芳华的王君安等人颇为相似,如果你看过她《盘妻索妻》中梁玉书一角,可能会产生一种宗师亲自在演唱的感觉,堪称“教科书级范本”,而且她在新编剧中的表现也不落下风,《西天的云彩》中的徐志摩一角,把传统程式与内心体验完美结合,连导演杨小青都称赞她“人物走心,突破程式”。

此外,她的群众基础好,常年扎根海宁及长三角基层演出,虽未获梅花奖,但被观众称为“无冕之王”。

张学芬没评上梅花奖,也是年龄、剧目、资源(地域性)这几个老问题,梅花奖规定参评演员需在45周岁以下,而张学芬艺术成熟期较晚,代表作《梁祝》《何文秀》的爆发期恰与评奖周期错位。剧目方面,她专注传承《何文秀》《碧玉簪》等传统戏,较少参与新编剧目,与评奖导向不符。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长期在海宁市越剧团这个地方团任职,没有省级院团那种优质资源支持。

上述三位演员,虽然没有获得梅花奖,也没有金静、张咏梅等人的名气大,但在编者心目中,却是“高手在民间”的典型,读者们认同她们的实力吗?

来源:魔童哪吒心上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