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01
朱媛媛真的走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心里咯噔一下。51岁,说年轻也不年轻,但在这个圈子里,她的状态、她的气场,谁能看出来她已经和癌症抗争了快五年?
5月21日,国家话剧院的田沁鑫院长接受采访,说朱媛媛的遗体已经在5月20日火化。你会发现,这消息来得太突然。她的丈夫辛柏青21号才发讣告,头一天火化,第二天全网才知道。整个过程低调到极致,就像朱媛媛本人的性格。
田院长提到,朱媛媛生前从没对外透露过病情。谁能想到,她直到去世前半个月还在发微博,还和大家分享生活?身边知道她生病的人,除了老公辛柏青,就只有田院长和一位医生好友。真是藏得太深了。
02
细节总会让人破防。
田院长讲到,最后一次和朱媛媛通电话,电话那头媛媛咳嗽得很厉害。田院长着急了,“怎么咳成这样?一定要保重身体!”你能想象那种语气,那种着急吧?可病魔就像没完没了的绳结,缠住了她。
辛柏青也跟院长说,“能吃点流食了。”其实谁都明白,到了只能吃流食的阶段,恢复的希望已经很渺茫。可家属还是抱着一丝幻想。田院长后来也说,火化那天,自己一想起朱媛媛,心里就难受,眼泪根本止不住。
这些细节,真的很扎心。你会发现,哪怕她是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活得体面又低调,最后还是得和病魔硬碰硬,所有的光环都没法挡住生命无常。
03
朱媛媛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我给大家搬几段原话——
“媛媛是大写的好人,我们认识几十年了,每次参加公益主持活动,她不仅分文不取,还默默捐款几十万。”这是北大人民医院刘海鹰主任说的。
还有网友说:“朱媛媛是浮躁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夫妻俩低调零绯闻,特别喜欢她的幽默风趣。”还有人说:“我第一次为演艺圈艺人落泪,她的演技和笑容一直留在我心里。”
你看,很多演员离世,网友都说“痛惜”、“怀念”,但朱媛媛的悼念,明显分量不一样。她的同事、医生、朋友、观众,都在用非常走心的方式纪念她。没有炒作,没有噱头,就是发自内心的不舍。
04
说句实话——
这些年看过太多娱乐圈的“集体悼念”,有些真情,有些尴尬。朱媛媛的这一次,是真的让人动容了。你会发现,大家在怀念她的时候,提到最多的是“笑容”、“善良”、“有才华”,而不是奖项、名利,这才是真正的“人设”。
田院长在深圳讲课,讲到朱媛媛的时候,手里攥着一团纸,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她说:“我特别喜欢媛媛,最难忘的还是她的笑容,很爱听她说话,她真的特别幽默、活泼,很少见到思维活力这么强的女孩。”
这段话我反复读了好几遍,越读越觉得,这才是同行之间最朴实的怀念。没有什么复杂的修辞,就是“想你受的苦,会说照亮你去的路,那一定是个好去处。”
05
但说到底,朱媛媛的离开,还是暴露了这个行业太多无奈。
你会发现,越是低调、越是有实力的演员,越是默默承受压力和病痛。她生前根本没透露病情,哪怕已经病重到只能吃流食,还在努力给大家“展示正能量”。有人说,这是不是一种表演性的坚强?是不是在社交媒体时代,为了不让大家担心,反而要把“苦难美学”演到底?
再看看整个行业,多少演员、文艺工作者,忙到没时间体检,生病也不敢说。健康保障?说白了,很多人都是“自负盈亏”。朱媛媛去世后,不少网友和业内人士都在呼吁,能不能给文艺工作者多点保障,别再让悲剧重演。
06
还有一个细节很让人感慨。
朱媛媛的丧事办得极其简单,圈内大部分艺人都是讣告出来以后才知道。可你看,大家的悼念一点没少,半个娱乐圈都发文,足见她做人做事有多干净利落。
她的大学同学唐旭第一时间换成蜡烛头像,另一位老友李乃文换了头像,很晚才发朋友圈:“今天的表93,有泪,无语。”几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07
网友们也说得很实在:
“好演员的口碑自在百姓心中,不是靠奖项和钱衡量的。”
“她的笑容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里,一路走好!”
“人生无常,珍惜眼前人。”
有网友说,自己第一次为演艺圈艺人落泪,因为朱媛媛的坚强让人想起了自己的亲人。还有网友说,看到这个消息,中午饭都吃不下,满脑子都是她的影子。
08
讲真,朱媛媛的去世,真的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行业的冷暖人情,也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脆弱。
大家都说“向朱媛媛学习”,其实我们更应该想一想:怎么让好演员有更好的保障?怎么让这种善良和坚强,成为行业的常态,而不是“用生命演戏”?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和感受。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