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05 后” 女演员黄杨钿甜因佩戴疑似天价耳环一事,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近日,“05 后” 女演员黄杨钿甜因佩戴疑似天价耳环一事,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公众的关注点从耳环的价格,逐渐延伸至其家庭背景、父亲的公职经历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关联等多个层面。
Graff 门店的模糊回应
事件的导火索 —— 黄杨钿甜佩戴的耳环,被网友指认为奢侈品牌 Graff 的经典系列,公价约 230 万元。
为了探寻真相,扬子晚报记者走访了南京德基的 Graff 门店。
工作人员表示,仅通过图片,无法判断耳环是否为品牌正品。
这一回应从表层来看,明确了图片鉴真缺乏科学依据。
从深层角度分析,这也暗示了如果耳环真的是 Graff 正品,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故事。
因为该款式并非店内常规售卖款,仅支持定制,且定制价格会因祖母绿成色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
这意味着,能够拥有这款耳环的人,需要具备定制资格,而这绝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轻易达到的。
工作人员还特别指出,拍卖价格属于二手市场范畴,与新品定制价无关。
此前,有鉴宝专家质疑耳环真伪,而黄杨钿甜的父亲虽称 “非正品”,但至今仍未提供具有说服力的鉴别报告或购买凭证。
谨慎表态
随着事件的发酵,黄杨钿甜父亲杨伟的公职经历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网友质疑,杨伟在公职期间,家属经商是否合规?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报备?带着这些疑问,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雅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工作人员透露,杨伟于 2015 年离职,距今已有多年,目前暂未掌握其家属经商是否报备的记录。
工作人员还表示,若涉及单位职责范围内的投诉,将按规定处理;若仅涉及个人行为,单位不便参与。
这一表态,明确了单位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边界。
雅安经合外事局的坚决否认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灾后重建” 成为了另一个焦点词汇。
有网友指控杨伟在公职期间,涉及雅安灾后重建项目中的贪腐行为。
这一指控,再次将事件推向了高潮。
为了核实这一情况,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雅安市经合外事局。
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杨伟此前声明中关于其工作内容的描述,与单位了解情况一致。
单位工作并不涉及灾后重建,网传的相关指控完全不属实。
此外,工作人员还强调,杨伟已离职 8 年,相关争议属于个人私事,应由其本人处理。
知情人士也补充道:“离职多年,其个人及家属收入与单位无关。”
这一系列回应,试图将单位与个人的界限划清,表明单位在杨伟离职后,对其个人行为和经济状况并不了解,也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真相大白之前,公众依然期待更多的证据和解释。
“同名同姓” 的巧合
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又一个疑点浮出水面。
有网友质疑,杨伟曾任四川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这一身份是否与他的公职经历存在利益关联?针对这一质疑,扬子晚报记者进行了深入核实。
四川省慈善总会明确回应,黄杨钿甜父亲与该单位同名同姓的杨伟为不同个体,任职信息无任何关联。
事件并未就此平息。
在雅安投资促进局 2015 年发布的文章《荥经县云峰山 4A 级景区开发项目》中,灾后重建项目的联系人也叫 “杨伟”,且联系电话与网传杨伟关联公司的号码一致。
这一巧合,再次点燃了公众的好奇心。
黄杨钿甜的父亲需要对这一疑点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公众心中的疑虑将难以消除。
李维余案引发的联想
在梳理事件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逐渐浮现出来。
雅安原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李维余,于 2024 年因受贿罪被判 10 年,其在 2016 年 10 月被免职。
而杨伟于 2015 年调入投资促进局下属单位,2017 年 3 月辞职,两人的任职时间存在明显的重叠。
这一巧合,难免会引发公众的联想。
写在最后
《诗・卫风》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黄杨钿甜事件,从最初的 “甜”—— 奢侈的耳环、令人羡慕的生活,到如今陷入 “苦”—— 质疑、调查的漩涡,恰如这句诗所隐喻的那般。
在现代社会,财富和特权如果缺乏合理的来源,必将受到公众的审视和质疑。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