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没想到我爱看的还是这个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23 02:15 2

摘要:猜到了吗?说的是《五十公里桃花坞》,这是第一个以尬出圈的节目,也是记录明星“社死黑历史”最多的真人秀。节目组深谙“人类获得快乐的本质是看别人出糗”,于是每一季都精心挑选性格光谱差异最大的嘉宾,把他们打包塞进“社交修罗场”,让观众看他们怎么从陌生的状态破冰,再到

猜到了吗?说的是《五十公里桃花坞》,这是第一个以尬出圈的节目,也是记录明星“社死黑历史”最多的真人秀。节目组深谙“人类获得快乐的本质是看别人出糗”,于是每一季都精心挑选性格光谱差异最大的嘉宾,把他们打包塞进“社交修罗场”,让观众看他们怎么从陌生的状态破冰,再到彼此熟悉起来的过程。美其名曰是进行“人类社交行为大型观察实验”,实际上精准戳中普通人看热闹的吃瓜心理——谁不爱看光鲜亮丽的大明星被逼出打工人同款社交痛苦面具呢?

节目已经播到了第五季,这一季嘉宾卡司大换血,老坞民只剩孟子义、徐志胜和辣目洋子,还有上一季加入的仁科和王子奇,剩下十个人全是新坞民。搁别的长寿节目常驻嘉宾换人是大忌,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默契咋能说换就换呢?唯独《桃花坞》吐故纳新能逃过被观众诟病。

为啥?原因无他耳,太熟了就不尴尬了。社交真人秀最有意思的不就是看一群陌生人怎么破冰吗?为了互相了解,不得不硬着头皮介绍自己,这其中必然会产生一些PUSH和尴尬。就像第一季和第二季最出圈的尴尬名场面“宋丹丹逼问张翰代表作”和“窒息九分钟”,本质上都是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没有相似的成长背景和共同话题,性格强势的长辈又急于破冰,阻力自然大。

第五季同样有汪峰和宁静两位前辈坐镇,但他们应该是吸取了宋丹丹的教训,跟年轻坞民相处得挺和谐。尤其是汪峰,深谙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社交真理,见谁都是笑脸相迎。

宁静的策略是用执着代替PUSH,分房环节因为NO PUSH机制总是格外漫长,好几次被投了反对票的宁静也不张嘴拉票,坚持选择自己想要的人,本来投了反对票想跟仁科一组的朱丹被她的轴打动,“背叛”了仁科,其他人也纷纷表示是“自愿”加入她的小家的。

徐志胜说这一季感觉好舒服,王子奇补刀:因为这一季老坞民少。

这是实话,第五季刚开始,弹幕就在刷“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在新疆凛冽的寒风中,每个人都在硬着头皮作自我介绍。为了给其他人留下好印象,坞民们使出浑身解数,万鹏来了一段新疆舞,董思成一连讲了几个冷笑话其他人都不满意,被逼无奈只好表演劈叉。欧阳娣娣主打一个嘴甜,给每个人都手写了一句彩虹屁,给徐志胜的纸条上写的是“只有AI才能和你的才华一较高下”,夸得徐志胜眉开眼笑。

老坞民的社交优势也没有了,所有人都得重新认识,社交成本对齐到同一水平。简而言之:大家都不舒服了,大家就都舒服了。

其实尴尬或出糗不一定是坏事,每个人交友都要经历从陌生到了解,再到喜爱和欣赏这个过程。回顾《桃花坞》整个系列,它就像一本社恐教科书,汇集了社交场合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尴尬时刻,每个名场面都能让观众无缝带入到校园、职场、家族聚会中。

有人说《桃花坞》把尴尬上升到了美学高度,“坞学”也成了新一代综艺显学。那么问题来了,网友们自发研究“坞学”,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呢?

恐怕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

有人学习汪苏泷的说话艺术,逐帧学习他在前两季的尴尬名场面中如何两方调停,化解尴尬;

有人模仿徐志胜自黑,靠捧哏获取好人缘;

钝感力强的参考孟子义,主打一个绝不内耗——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既学不会汪苏泷的高情商,也拉不下脸自黑,偏偏还心思敏感,但只要你正直勇敢不怕得罪人,还可以看看王传君,凭借头铁敢说照样能获得掌声。

而我作为从第一季追到第五季的坞学研究十级学者,对新老坞民们在桃花坞的成长变化最感兴趣。

还记得第四季结尾,小辣说《桃花坞》就像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她从少女到成熟女人的转变。如果她以后有了孩子,好奇她妈妈年轻时是什么样子,她就直接让女儿看《桃花坞》。

是的,《桃花坞》留下了很多人年轻时的宝贵模样,有拘束、有狼狈,也有童真和浪漫,虽然尴尬不断,但贵在真实。

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宋丹丹。

她参加了整整四季节目,从59岁到63岁,连起来看正好是一个即将步入晚年的老人从权力中心慢慢退却的挣扎过程。

第一季她习惯性地用老资格和大前辈的身份拿捏年轻人,开始有用,但很快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没那么听话了,还出现了当众顶撞自己的刺头。于是更霸道地PUSH其他人,而本来跟她最亲近的晚辈就首当其冲成了炮灰,被她拿来杀鸡儆猴。

经典窒息九分钟就是这么来的,当初看的时候只觉得宋丹丹太强势不讲理,李雪琴和汪苏泷好心提意见,态度也没有不尊老,怎么宋丹丹莫名其妙就炸了,连珠炮式地数落李雪琴,逼得李雪琴扇自己巴掌。

现在才想明白她其实是强弩之末,越害怕被年轻人抛弃、嫌弃,语言动作就越容易变形。所以第三季她拉来了同龄好友张国立作伴,不是让他替自己分担被网友吐槽的火力,而是不想一个人孤单,看着年轻孩子们热热闹闹的,自己却融不进去。

第四季张国立没来,她的孤单彻底藏不住了。为了让她开心,其他坞民打扮成宋丹丹年轻时的样子,悄悄张罗着给她办了一个怀旧舞会。

说来也神,为了让宋丹丹感受到被大家需要,每个人写了一个心愿纸条,正正好,宋丹丹第一个就抽到了王传君的心愿:想看她当面重现话剧《万家灯火》的经典片段。

本来大家是很忐忑的,换位思考,哪个演员愿意被突然cue着当众表演呢?演戏是需要酝酿的,还需要道具灯光的配合,怎么能说来就来?眼泪说掉就掉?

谁也没想到,宋丹丹真的愿意,在嘈杂的复古舞厅当场零帧起手,二十多年前演过的戏每句台词,每个断音,每个细微的表情,包括每滴眼泪都跟当年分毫不差。全场静默无声,沉浸在她的表演中,董璇、汪苏泷和单依纯眼泪在眼眶里不停打转。

最后这段台词说的其实也是她对桃花坞这个节目的真实心声吧:

“我对得起你们何家,这么些孩子我都拉扯起来了,我一个人,都把他们培养成人了!”

前几季宋丹丹有多招人烦,第四季的她就有多惹人心疼。开始大家讨厌宋丹丹的“妈味”,讨厌的是她身上有妈妈的控制欲和没有边界感。现在大家又被她的“妈味”打动,是因为观众也随着节目成长了,人的性格都是一体两面,妈妈控制欲强的背后是用她熟悉的方式照顾你,表达对你的关心。就像宋丹丹第一季问大家代表作,其实只是想了解不熟悉的嘉宾,不是故意给人难堪。

她是唯一参加了四季节目的老年人,某种程度上,她确实是尽到了长辈的责任,把年轻嘉宾们都拉扯起来了,让每个人都有镜头有话题。

《桃花坞》追到现在,我对很多人都改观了,除了宋丹丹,还有孟子义、王传君、徐志胜、仁科……

第二季的王传君是一个坚决拒绝PUSH的刺头,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宁愿一个人在山上小屋过夜,都不愿意跟其他人睡大通铺。谁能想到他遇到武大靖和王鹤棣后变成“桃花坞三傻”,嘴上说着NO PUSH,最后还不是被王鹤棣带着在雨里撒疯。他跟宋丹丹也早就一笑泯恩仇,第四季宋丹丹就是挨着他的肩膀,跟他倾诉自己老了,力不从心了。

徐志胜在桃花坞是捧哏角色,总是用自嘲化解尴尬、制造笑点。仁科爱讲冷笑话,但过于无厘头没人能接茬。

他们俩难得严肃认真了一次,是在白金歌会上组成搭档演唱《千千阙歌》。都知道徐志胜唱歌跑调,仁科认认真真地给徐志胜教唱歌和乐器,让他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参与到音乐中来。

仁科说了一句话特别动人,他说金嗓子是时代的审美,但这个时代也需要另一种声音。

孟子义的自恋、作和白目让我对她第一印象不佳,后来发现她情商虽然不高,但不看人下菜碟,对谁都是一视同仁。网友说她是“情商刺客”,一般人不敢得罪的人她也敢“刺”。如果说徐志胜是因为会说话大家盼着他多说点,孟子义就是太不会说话了,大家更盼着她多说点。

第三季任敏和汤晶媚因为组乐队的计划产生误会,两边各执一词,孟子义吃完瓜一句话神总结:“所以这是别人的提案,她们用了别人的提案,还不想带人家了?”

孟子义的心直口快让她在节目里制造的尴尬名场面不比宋丹丹的少,但娱乐性拉满,一点也不窒息。现实中我绝对愿意主动跟孟子义这样的笨蛋美女交朋友,李雪琴和王传君都说孟子义能带给人快乐,EMO了就找她聊聊天,治内耗效果一绝。

桃花坞就像一面多棱镜,映照出每个人身上不同的切面。汪峰是第五季的新坞民,我在另一档音综里见过他,他的自恋、爹味和好为人师让我印象深刻。

但在桃花坞我也看到了他性格中认真的那一面,节目组发的自评表就他写得最详细,当成是考试一样,每个问题都答得满满当当。

好为人师的另一面是能主事儿。每个组要集体出一个节目,时间紧迫,舞台经验丰富的他听了5分钟就判断出仁科的提议不现实,然后迅速想了一个新节目:许昕唱歌、闫佩伦念白、其他人伴奏。

这个安排很合理,看得出来他上节目之前提前了解过每个嘉宾的特长。任务布置下来不需要解释,每个人都立刻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大家讨厌的是不管事儿的“爹味”,真管事儿能解决问题的“爹味”还是欢迎的。

正式演出的时候,这个节目也是三组中完成度最高演得最好的,许昕也一雪之前唱《乒乒乓乓》被网友群嘲难听的羞耻。

蔡文静我早就知道她不是一个文静的美女子,但没想到她话这么密,能把徐志胜都说“自闭”。

没人选择跟她一个房间,导致她得一个人开车跟其他坞民汇合这事儿她不仅自己念叨了一路,见到徐志胜和王子奇更是爆发了排山倒海般的倾诉欲,说得对方直打哈欠,我第一次在徐志胜的眼睛里看到“生无可恋”这四个字。

蔡文静比孟子义敏锐一点,但不多。

辣目洋子跟徐志胜、王子奇在炕上唠嗑,邀请她加入,刚脱了鞋上炕,她突然反应过来:“我咋能上陌生男人的床呢?”

急急忙忙翻身下炕,又不小心踩在男士拖鞋上,吓得她原地起飞:“我咋穿陌生男人的鞋?”

这一惊一乍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屁股和脚上长火疖子了。之前都说王鹤棣是“火燎腚”,第五季的蔡文静也是不遑多让。我很看好她在这一季制造多少“名场面”,上热搜的KPI说不定她第一个完成。

只要是不熟的人社交,就一定逃不过尴尬,甭管是9分钟还是10分钟都有可能。第五季第一期就已经这么精彩了,不知道后面还会有多少让人脚趾抠地的名场面。

不过桃花坞能走到第五季靠的不仅仅熟用尴尬名场面硬咯吱观众的脚心,它就像一个社交乌托邦,不管你是I人还是E人,还是无人理解的怪人,桃花坞都能包容你。找搭子也可以,不想合群也可以,搞行为艺术也可以,每个人都能在桃花坞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是只有性格外向的人才受欢迎,粗枝大叶也不是只有负面效果,外向还是内向,粗糙还是细腻,都能在桃花坞发挥自己独一无二的作用。就像这一季集体表演节目,擅长写词的写词,擅长唱歌的唱歌,声音好听的念白,肢体丰富的跳舞。朱丹作自我介绍都像是主持人开场,妈妈的身份又让她忍不住叮咛年轻人别为了减肥饿肚子。

《桃花坞》让我,让观众对不少坞民有了新的正向的认识,甚至有了口碑翻盘的效果,比如孟子义,比如宋丹丹,她们自己的收获肯定比局外人更多,桃花坞让一些人找到灵魂挚友,还给了他们家人般的温暖。

在桃花坞允许一个成年人荒诞、任性、狼狈、发疯和做白日梦。可能会收获嘲笑,但也能收获跟你一起做梦的朋友。

有人说这个节目的本质是一群成年人过家家。是的,只有每个人都打开心房,解放天性,相信童真依然存在,这个家才能不散,这个游戏才能玩下去。

有时我会想,虽然没机会再看到宋丹丹演情景喜剧,但好在有她在《桃花坞》。这个节目其实只是换了一种载体,依旧是用荒诞、尴尬和自嘲带给人快乐,同时也有温情和治愈的时刻。

告别过去的四季节目就像跟自己人生中的某一段时光挥手再见。

还记得第一季播出的时候是2021年,那时候大家戴着口罩出门,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格外遥远。《桃花坞》的出现确实像一个桃花源,在节目里大家还能无拘无束地拥抱在一起。

现在社交的物理距离早已解除,精神距离却依旧存在。大家更愿意躲在手机后面,在虚拟网络中窥探别人,而不是在现实中与别人发生真实的连接。

所以《桃花坞》的故事值得继续讲下去,发生在桃花坞的新故事又可以这样开头:从前,十五个半熟不熟或完全陌生的人来到一个叫桃花坞的地方,硬着头皮开始社交。最终,他们会在这里成功找到朋友吗?

来源:孟大明白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