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觉醒年代》用镜头重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在北大红楼激昂演讲时的慷慨陈词,与在狱中给儿子写信时的柔情,展现了革命家的多面性;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在长辛店与工人同吃同住时的朴实,在绞刑架下高唱国际歌的坚定,让观众
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觉醒年代》用镜头重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在北大红楼激昂演讲时的慷慨陈词,与在狱中给儿子写信时的柔情,展现了革命家的多面性;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在长辛店与工人同吃同住时的朴实,在绞刑架下高唱国际歌的坚定,让观众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剧集对历史细节的还原堪称教科书: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的窘迫、鲁迅创作《狂人日记》时的激愤、毛泽东在雨中奔跑的经典镜头,每一个场景都有历史依据。而年轻演员饰演的 “新青年” 们 —— 陈延年、陈乔年兄弟赴法留学时的意气风发,赵世炎在街头演讲时的热血沸腾,让百年前的青春与当下产生共鸣。剧中多次出现的 “火炬” 意象,从北大红楼的油灯到南湖红船的烛光,象征着思想的火种代代相传。当片尾字幕打出陈延年、陈乔年牺牲时的年龄(29 岁、26 岁),观众才意识到:所谓觉醒,是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光明。
来源:影视小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