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朱媛媛和她丈夫辛柏青的印象还不错。不过,这印象只是对他们在银幕或银屏上的表现而言的,他们演的话剧没看过,其他交集不用说就更没有了。当然,偶尔听过业内人士聊起过这两口子,感觉口碑挺好。其实也是普通人,只是由于他们是影视演员,知道的人会多些,他俩又很敬业,也就有
这两天一位叫朱媛媛的影视演员患癌五年后去世引发了网络热议。老正由此想到一些与之有关的事,也说上几句,不为凑热闹,蹭热点,算是感慨吧。
对朱媛媛和她丈夫辛柏青的印象还不错。不过,这印象只是对他们在银幕或银屏上的表现而言的,他们演的话剧没看过,其他交集不用说就更没有了。当然,偶尔听过业内人士聊起过这两口子,感觉口碑挺好。其实也是普通人,只是由于他们是影视演员,知道的人会多些,他俩又很敬业,也就有了影响。
对辛柏青的印象最早大概是在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他演一位军人。后来他在电视剧《红岩》中演过一个叫郑克昌的军统特务,印象开始深了起来。再后来就是电视剧《人世间》中的老大周秉义,有句台词说得挺好:“说起来激情澎湃;做起来千难万险。”觉得辛柏青的戏路挺宽,正邪都能演,眼神总是幽幽的。
对朱媛媛的印象挺深,看上去挺舒服的,尤其一笑就露出来的不太起整的牙很有亲和力。但说实话,虽然她得过很多奖,却说不出来她所演的人物的名字,只记得她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演过张大民的妻子。这与也是因病去世的一位叫李媛媛的演员不太一样,一说李媛媛便会想起《围城》中的苏文纨,以及她那勾人的眼神。
有篇文章说到朱媛媛和辛柏青,感到有些酸楚:
5月16日深夜,朱媛媛拉着辛柏青的手突然说:“咱俩再对段词吧。 ”他们念的是《四世同堂》里韵梅和瑞宣的台词,那段讲的是生死离别。 护士看见辛柏青蹲在病床前,肩膀抖得厉害,还以为是入戏太深。第二天上午11点39分,监视器上的心跳线变成直线时,辛柏青把脸埋进妻子还没凉的手心里。
有人说这都是编的,其实这样的情形完全可能发生。
51岁就走了,早了些。但黄泉路上无老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是可惜,一对夫妻,走了一个,不能白头偕老,终归遗憾。有人说,人的命天注定,我是信的。
朱媛媛抵抗了五年,五年是医学上临床治愈的时间线。我知道,如果得了癌症,做了手术,又做了放化疗或是靶向治疗,头三年每隔三个月要复查一次,第四年第五年每隔半年要复查一次,等到五年过了,就算临床治愈,从第六年开始便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只需每年复查一次。朱媛媛正好卡在五年这个坎儿上。
人来一回人世,总想多活些年,这是人之常情。但能活多少年,却由不得自己,早晚都要离开,这是自然规律,造物主就是这样安排的。剩下的问题便是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了。但这样的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祥林嫂问鲁迅,鲁迅也不知道,世上没人知道。
基督知道吗?安拉知道吗?如来佛知道吗?人们以为他们知道,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如今,又有科学家说量子理论可以解释生死,说空间维度理论可以解释生死,其实也是扯淡,截止现在,没人离开人世后又回来的。
虽然如此,还是希望另有一个世界,一个灵魂可以永生的地方。人总是要有点念想的,有了念想,现世也可以活得好些,因为,活得不好,来世就是念想,有了念想,现世的苦会少些。
死一点不可怕,我有过八小时失忆的经历,应该就是死的感觉。那感觉就是一切皆无,什么都没有。我常想,佛家的“空”,是不是才是最真实的呢?
死不可怕还有个理由,我相信人在生理上应该是有一套应激机制的,就像性行为的快感就是荷尔蒙的杰作一样,就像人的愉快都是多巴胺制造出来的一样,人之死,你觉得他会很痛苦,其实他却因为某种专管死亡的激素分泌而变得异常欣快也说不定!只是人死不能复生,没法告诉活着的人,他死亡时的幸福罢了。
所以,死不必怕!来了,坦然迎接就是了。不来,也不必多想,管它什么时候来呢!不过,为了死的到来,现世的事情还是要尽可能安排好,只是别太当回事,只当玩儿就好。譬如写个文案,用自己的照片做个小视频,配上喜欢的音乐,放在电脑或优盘里,觉得应该挺好玩的。譬如从现在开始不再扯淡,说什么俄乌战争,中美贸易战之类的东东,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一生,写个回忆录,也是件好玩儿的事。
有人说,人活一世,三代之后便没人记得你。想想大概是这样的,我就只记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但奶奶和姥姥的姓名都不记得。但如果写点什么留下来,或许就会有“永生”的机会。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叫喜的小官吏,就因为他在工作之余写下的竹简,在两千多年后,与秦始皇一样出了名。老正杂谈|向大秦帝国草根学写公众号
朱媛媛是影视剧演员,她走了,却留下了音容笑貌,51岁不是她的人生终点,她甚至会有活上千年的机会。
以上的文字只是些感慨。人死了,也就算了,“永生”、“不朽”之类的调调就是扯淡罢了。
来源:老正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