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四川省雅安市联合工作组发布通报,就网络热议的“天价耳环”事件公布阶段性调查结果:演员黄杨钿甜的父亲杨某因在公职期间涉嫌违规经商及隐瞒违法生育二孩问题,已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5月22日,四川省雅安市联合工作组发布通报,就网络热议的“天价耳环”事件公布阶段性调查结果:演员黄杨钿甜的父亲杨某因在公职期间涉嫌违规经商及隐瞒违法生育二孩问题,已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事件起源于5月11日黄杨钿甜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成人礼照片。照片中,她佩戴的祖母绿钻石耳环被网友指认为国际奢侈品牌格拉夫(Graff)经典系列,公价约230万元人民币。这一发现迅速引发舆论震动,公众质疑一名刚成年的演艺新人如何负担如此高昂的饰品,进而将焦点转向其家庭背景。
黄杨钿甜父亲杨某的公务员身份成为争议核心。网友爆料称,杨某曾在雅安市投资促进局工作,负责招商引资项目,且名下关联多家企业,包括2014年注册的深圳市国影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2020年成立的生物科技公司。更有传言称,杨某曾参与雅安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涉嫌侵吞赈灾资金。尽管杨某于5月16日公开回应称耳环为“非正品”,并否认涉及灾后重建资金,但网友发现其母日常佩戴的梵克雅宝项链、卡地亚手镯等奢侈品,以及家族企业频繁变更法人信息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对其财富来源合法性的质疑。
雅安市联合工作组的通报显示,杨某的公务员生涯集中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先后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和投资促进局工作。核查确认,其工作内容“未参与灾后重建项目招投标,未涉及灾后重建资金审批管理和慈善捐款”。唯一作为联系人的荥经县云峰山4A级景区开发招商项目(估算投资7亿元)最终未落地,且杨某已于2017年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为由辞职。
然而,通报明确指出杨某存在两大违规行为:一是在公职期间涉嫌违规经商办企业,违反《公务员法》关于禁止公职人员从事营利活动的规定;二是在2011年生育二孩时故意隐瞒超生事实,当时国家尚未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这两项问题成为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核心依据。
此次调查体现了对公职人员“全周期监督”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九条,公务员在职期间不得违规经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则规定,即便离职,若查实任职期间存在违纪行为,仍可追责。法律学者指出,杨某的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其违规经商行为若被证实,可能面临警告至开除的处分;隐瞒超生则涉及诚信问题,可能影响其公务员招录和任职的合法性。
值得注意的是,通报特别强调杨某“未经手灾后重建项目”,这一澄清旨在回应公众对其可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担忧。但专家同时指出,公职人员辞职后经商若存在“期权腐败”嫌疑(如利用原职务影响力获取资源),仍需进一步核查。
事件发酵过程中,网民通过公开信息梳理出多条可疑线索:杨某名下公司注册时间与其公职任期高度重合,辞职后立即成立企业的行为被质疑“权力变现”;其紧急变更公司法人及经营范围的举动,被解读为“切割关系”。这些发现虽未经官方证实,但反映出公众对公职人员家庭财富透明度的强烈诉求。
部分网友认为,此类事件凸显了“八小时之外”监督的必要性。中国近年推行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已将配偶子女从业、家庭财产等纳入监管范围,但如何有效防止“权力家庭”通过亲属实现利益输送,仍是制度完善的方向。与此同时,舆论中也出现理性声音,呼吁在调查结果公布前保持克制,避免“舆论审判”。
雅安市联合工作组的通报释放出明确信号:公职人员无论在职或离职,其廉洁性均受法律约束。此次调查由纪检监察、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作,体现了对复杂舆情的精准处置。而从网民质疑到官方立案的过程,也展现了公众监督在推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事件仍存在待解疑点:杨某违规经商的具体情节、家族企业与雅安当地项目的关联性、黄杨钿甜名下奢侈品的真实来源等,均需进一步调查。正如通报所言,“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公众期待这一事件成为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警示案例,也为完善公务员监督机制提供实践样本。
“天价耳环”事件从娱乐八卦演变为廉政监督案例,折射出公众对权力透明的期待与对社会公平的关切。随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展开,事件的最终结果将检验法律的严肃性与制度的公信力。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公众人物,其行为均需在法治框架内接受审视,这既是对权力的约束,也是对社会信任的守护。
来源:清新喜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