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7岁演员黄杨钿甜的一组成人礼照片引爆网络。照片中其佩戴的耳环被指为奢侈品牌GRAFF经典款,公价约230万元。网友迅速扒出其父杨伟曾为雅安公务员,质疑"公职人员家庭何以负担天价饰品",更有传言直指杨伟曾任职四川慈善总会,涉雅安地震灾后重建资金
一、成人礼耳环引发"天价"质疑风暴
2025年5月,17岁演员黄杨钿甜的一组成人礼照片引爆网络。照片中其佩戴的耳环被指为奢侈品牌GRAFF经典款,公价约230万元。网友迅速扒出其父杨伟曾为雅安公务员,质疑"公职人员家庭何以负担天价饰品",更有传言直指杨伟曾任职四川慈善总会,涉雅安地震灾后重建资金问题,舆论瞬间沸腾。
二、三重回应揭开"同名同姓"迷雾
1. 父亲紧急辟谣:饰品为仿品,身份纯属乌龙
5月16日,杨伟通过社交平台连发两文澄清:
- 饰品性质:承认耳环为母亲所有,但强调"并非正品,已封存待鉴定";
- 职业经历:2011-2017年历任雅安城管局、投促局公职,2017年辞职经商,"从未参与灾后重建招投标及资金工作";
- 慈善总会争议:"从未入职四川慈善总会,网传内容为同名同姓人员,已联系对方配合核查"。
2. 官方机构双重背书
- 四川慈善总会:经扬子晚报核查,2011-2014年该会办公室主任确为杨伟,但工作人员明确回应"与黄杨钿甜父亲非同一人,已核实身份信息";
- 雅安市经合外事局:证实杨伟曾任下属单位职员,"工作内容为招商引资,不涉及灾后重建,其辞职已八年,相关争议属个人事务"。
3. 经纪公司强硬维权
嘉行传媒发布严正声明,指网络存在"恶意造谣及不实信息扩散",已启动法律程序取证,将追究侵权者责任,并呼吁"合理监督需基于事实,拒绝谣言伤害"。
三、公众追问下的三大焦点
1. 饰品真伪成关键证据
尽管杨伟称耳环为仿品,但网友质疑"仿品细节与正品高度相似",且GRAFF该系列从未推出仿品线。目前黄杨家庭尚未公布鉴定机构及报告,成为争议核心。
2. 同名同姓巧合的合理性
公开信息显示,四川慈善总会前主任杨伟出生于1968年,而黄杨父亲杨伟生于1975年,两人年龄相差7岁。但网友指出,"同名同姓在公务员系统中概率极低,需官方进一步公示身份信息"。
3.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透明度
事件引发对"公职人员家庭高消费"的讨论。法律专家指出,公务员及家属需遵守财产申报制度,但若已辞职经商,其收入来源属个人隐私,"公众监督权需与隐私权平衡"。
四、娱乐圈"奢侈品争议"的破局启示
从炫富到"瓜田李下"的质疑,此次事件折射出公众对明星家庭的高关注度。数据显示,近五年涉及艺人及其家属的"奢侈品争议"事件中,67%源于"身份与消费不匹配"的猜想,而最终证实为"误解"的占42%。
正如媒体评论所言:"当流量时代的放大镜对准公众人物,事实核查应先于道德审判。无论是230万的真品还是230元的仿品,透明回应才是破解信任危机的最优解。"截至发稿,黄杨钿甜工作室尚未公布耳环鉴定结果,而四川慈善总会已启动同名人员信息比对工作,事件后续仍需以事实作答。
来源:优雅芒果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