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用演员的专业和个人的隐忍,将一场持续五年的生死较量,隐藏在工作的日常和公众的视线之外。
很多人都没想过,就在她去世前半个月,她还在剧组里演戏。
当时,还能看到她在镜头前演戏,精神头不错,笑容依然感染力十足。
谁能想到,病痛已经如此深刻地侵蚀着她的身体?
同组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当时竟对此毫不知情,或是仅仅以为是普通的不适。
她用演员的专业和个人的隐忍,将一场持续五年的生死较量,隐藏在工作的日常和公众的视线之外。
也正因此,当5月21日一纸由家人发布的讣告,证实她在5月17日早上因癌症离世的消息时,整个娱乐圈和许多观众都感到了震惊。
这份冲击,不仅源于一个鲜活的生命骤然谢幕,更在于消息公布前那份普遍的“不知情”。
直到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她并非是突发恶疾,而是一场漫长、隐秘的五年抗争,以这种静默的方式划上了句号。
甚至,就连部分亲属,也是通过这份迟来的讣告,才得知了她的病逝,此前对她病情的了解也并不深,足见她将这份重负藏得有多深。
自患病以来,她没有放弃,积极地接受了各种治疗,试图夺回被疾病侵蚀的健康。
这五年,对她和至亲来说,无疑是充满艰辛与考验的日子,每一天可能都伴随着不适和反复,但她选择的是迎难而上。
她的状态,只能从一些极为私密的片段中窥见一二。
比如医生朋友曾分享过的住院照片,镜头下的她,已然因病显得虚弱、消瘦,这是疾病留下的残酷印记。
但同时,照片中的她脸上依然带着一丝浅淡的微笑,眼神里似乎并未完全失去光彩。
还有细节显示她双手合十,佩戴佛珠,有人说她自2020年患病后开始虔诚念佛调理。
或许这是她在物理治疗之外,为自己筑起的精神壁垒,一种在黑暗中寻找慰藉和力量的方式。
即便在生命临近终点,那份对抗病痛的挣扎和一丝微弱的希望似乎也并未完全熄灭。
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曾回忆最后一次与她通话。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她止不住的咳嗽声。
丈夫辛柏青在旁补充说她已无法进食固体食物,只能吃流食。
听来令人心疼,可即便是那个时候,包括家人和像田沁鑫这样的好友在内,大家心底仍然抱有一丝她或许能够好转、能够闯过这一关的希望和信心。
这或许是病痛最折磨人的地方:希望与现实的残酷拉扯,直至最后一刻。
朱媛媛是在5月17日去世的,但这个消息被“捂”到了5月21日才公之于众,这延迟的四天本身,就透露出某种不同寻常的低调。
家人在讣告中明确表示,遵循朱媛媛生前的遗愿,丧事一切从简,葬礼办得非常低调,几乎是悄无声息地进行。
不铺张、不惊扰,这是她留给家人的最后指令。
这种极致的简约,让协助处理她身后事的一位福建入殓师,一开始甚至没认出她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明星。
那位入殓师后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这段经历,称这场葬礼规模极小,只来了极少的几位亲友。
她只注意到逝者的面容非常慈祥,只是异常消瘦,却未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哪位演员。
这段回忆,不仅印证了丧事的低调程度,也侧面展现了朱媛媛即便在病重离世后,留给陌生人的依然是温和与平静的印象。
她的侄女也向媒体证实了葬礼的低调,并强调姑姑本人一直都是个低调、不喜欢麻烦别人和铺张的人,这与她最后的选择完全契合。
正是这位福建入殓师的发文,朱媛媛很可能是在福建去世的。
并且遗体已在当地火化并举行了告别仪式,可能未能及时运回北京。
这个推测与她近期一直在福建拍摄电视剧《造城者》(该剧已杀青,但尚未播出)的时间地点完全吻合。
如果确实是在外地突发情况,家人为了遵从她低调的遗愿,选择就地从简处理。
而不是大费周章地运回,也完全符合她本人的性格和家人的良苦用心。
也许是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在苦痛里有了慰藉。
她的主治医生也发视频追悼,称赞她是“了不起的好人”,这话的分量,更让人相信她的善良不是装的。
许多网友看到这些细节都鼻头一酸,那病床上的笑脸,跟她演过的那些鲜活的角色重叠在一起,都是让人放不下的怀念和惋惜。
可她最让人动容的,远不止是病中的坚韧。
明明有能力住更好的病房,更舒适的环境,她却选了普通病床,把省下的钱捐了出去。
主治医生刘海鹰说,他曾经前前后后为慈善基金会主持,不但没有要一分钱,而且还默默的捐款几十万元!
这份在自己最需要帮助时,还能想到别人的心胸,太难得了。
这是超越常人的大爱,也正是因为这份光辉,她在圈内才有了出了名的好人缘。
许多与她合作过或相识的明星同行纷纷发文,表达哀思和不舍。
无论是像倪萍、陶虹这样私交极深的老友,写下字字泣血的长文追忆。
还是像章子怡这样仅有一面之缘的同行,都被她生前的甜美微笑打动,为她的离开深感心痛。
还有她的“好弟弟”,中戏93班的老同学李乃文。
他们三个——李乃文、朱媛媛、唐旭,当年可是班里的“小虎队”,关系好到跟姐弟一样,辛柏青都不吃醋。
辛柏青发讣告后,唐旭很快发了文。李乃文却一直没动静。
直到下午,他悄悄把社交头像换成了跟辛柏青一样的白色蜡烛。
深夜,他才写下短短十个字:“今天的表93,有泪,无语~”配上三朵玫瑰。
字少,分量千钧。对他和所有93班的同学来说,那天夜里肯定都没睡好。
这些至亲挚友的心痛里,是不是也藏着一份“不知道”的遗憾?
直到最后一刻,也许很多家人和朋友,才震惊地知道她忍受了多久的煎熬。
而这份“瞒着”,恰恰是朱媛媛和家人的选择,他们想把这一切处理得最低调,不给别人添麻烦。
这份对隐私的高度保护和对后事的极度从简,让真相来得如此迟,也让亲友们的悲伤更加猝不及防。
这些发自肺腑的悼词,无一不印证着她生前的好人缘和在业内的受尊敬程度。
当她带着五年病痛悄然离去,最直接、最沉重的悲痛,无疑留给了她的至亲,尤其是与她从校园一路走到婚纱、相伴几十年的丈夫辛柏青。
这对公认的演艺圈模范夫妻,一路走来感情深厚,朱媛媛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对辛柏青的依赖与欣赏。
失去这样一位灵魂伴侣和共同经历了五年病痛考验的爱人,辛柏青的悲伤可想而知,甚至被普遍认为是所有悼念者中最伤心的人。
后来,有网友翻出辛柏青之前的一段采访视频,当他被问及朱媛媛时,镜头捕捉到了他长达两秒的明显停顿。
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和沉重。当时也许没人多想。
但如今看来,许多人后知后觉地读懂了那短暂沉默背后的千言万语:那时朱媛媛的病况可能已经非常不好,而辛柏青正独自背负着巨大的悲痛和压力。
那两秒的停顿,成了他这场漫长煎熬和最终离别的无声注脚,尤其令人心碎。
从导演田沁鑫到无名入殓师,从亲近好友到大众影迷,不同圈层的人都对她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演员业务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为人品格、对病痛表现出的乐观与坚韧、以及她对待生活和职业态度的肯定。
她低调的人品、她在大银幕小荧屏留下的那些有血有肉的角色、她面对苦难时藏起的微笑和优雅,这一切,都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她安静地走了,带着五年的病痛和面对世界的微笑。
一场未曾大声宣扬的告别,最终以另一种方式,深刻地烙印在所有认识她、喜爱她的人心里。
她的作品、她对生活的热情,以及这份最后的低调与隐忍,成为了她留给世界的,最令人动容的注脚。
来源:书山里的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