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说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墓,就是你先人盗下的,可见大师家学深厚啊!”
“听说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墓,就是你先人盗下的,可见大师家学深厚啊!”
“你也甭给我戴二尺五(高帽子),当年挖袁天罡的墓,那是我爷跟我伯的手笔,但我伯没能活着出来,你知道是为啥吗?”
好家伙!我整个一好家伙!
这真的是我能在央视一套,看到的连续剧吗?
最近稍微有些忙,央视一套的新剧《护宝寻踪》,起初我只是看了一个开头。
当我又打开开始看的时候,就完全停不下来,一口气连追6集,对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来说,感受就是两个字:“过瘾”。
想必大家跟我的感受差不多,要不《护宝寻踪》的收视率,能连拿两天全国冠军呢?
俗话说,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是骡子还是马,咱就拉出来遛遛。
先看开篇。
世纪初,农历正月初九,传统的社火表演,吸引了周边无数的村民,大家一起洋溢在节日喜悦的气氛之中。
可是,有那么些人,却心怀鬼胎。
趁着节日里敲敲打打之际,一群盗墓贼,成功打好了盗洞,就在即将成功之时,被两个人大声喝止。
做贼心虚,自然跑得飞快。
我刚想感叹,还是巡视人员负责的时候,却看这两人中的一个,已经利用之前那群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设备,下到了盗洞之中。
不对劲!不对劲!
原来这居然是盗墓贼之间的一次“黑吃黑”。
六个黑色陶俑流失海外,即将在某著名拍卖行上架拍卖。
我方外交使馆工作人员,急匆匆的赶到说明情况,希望暂时能停止拍卖,但没有充足的证据和理由,这一目的就很难达到。
国内这边,考古权威昝茂昌教授外出开会,只留下了三个学生。
但正是这三个以方堃为首的学生们,解决了黑色陶俑来源等大问题,文物得以被追回。
另一面,则是来自盗墓贼的内部。
二百多个黑色陶俑,被卖给了文物贩子“华南王”。
于是“支锅”者,也就是组织盗墓的刘树生,就开始了内部自查。
他先是威吓几个手下,说没人承认,就一人剁一根手指头就好了,眼看几人战战兢兢、局面无法收场之际,姐夫穆见晖出手了。
他以过年见血不吉利,劝住了小舅子刘树生。
但转头大家一块吃饭时,他却准备了一道大菜——“黄土”,大概意思是,这一票大家没干成,都得吃土去。
明面上,穆见晖在南市摆摊,顺带帮人给古董掌眼(鉴定)赚些钱。
可妻子一直有病在身,导致家里捉襟见肘,因此他成为了“内鬼”的嫌疑人之一。
终于,刘树生还是发现了端倪。
他指使手下,将燕小五绑架了过来,眼看自己的“助手”被绑,穆见晖就知道了,刘树生这场戏,是唱给自己听的。
刘树生给了他一个选择:“要么活埋燕小五,要么活埋穆见晖你自己”。
他做出了选择:“不就是死嘛!我不出卖兄弟!”
当然,还有警方和考古工作者。
虽然起初不确定黑色陶俑具体出自哪里,但就年代和制作工艺而言,就肯定不简单,大概率出自某座帝陵。
于是,警方就开始查找线索,顺藤摸瓜,一步步将黑陶俑的来龙去脉,掌握清楚。
可唯一的疏漏,还是穆见晖。
以前我们喜欢该题材,《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也收获了无数拥趸,好看归好看,但什么“粽子”之类的,跟现实实际上是有“壁”的。
而这部剧,则完全不同。
剧中的很多“黑话”及环节很专业,颇有《北派盗墓笔记》的调调。
例如「望闻问切」「支锅」「滤坑」「 掌眼 」「 踩盘子 」等,又比如十万买一个坑的位置诸如此类。
第二点就是出场人物众多,个个性格鲜明。
男主方堃前两集的设定或许不讨喜,但越到后面,其执着、求索的精神就越看越是可贵,而女主雒青呆萌,但智商、水平在线,看得也是让人欣慰。
反派的塑造,也是亮点十足。
心狠手辣的刘树生,挣扎却心有沟壑的穆见晖,滑头的“华南王”等等,真是越看越有趣。
第三点,就是无数的“熟脸”了。
就大部分人说陕西方言这一点,就已经打败了不少剧。
白宇帆、王鹤润等年轻演员逐渐成熟,而辛柏青、富大龙等实力派,托起了整部剧的演技。
不仅《我是刑警》中的大部分演员参演该剧,而且还有不少的好演员,也加盟了该剧。
尤勇智饰演的村主任,朱辉饰演的“大痦子”,姬他饰演的刘树生,还有“春来老哥”“张克寒”胡明饰演的严守村等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怎么能不好看?
还有最值得一提的,是《护宝寻踪》的题材。
原本我以为,该剧的题材虽然新颖,但看剧名以及央视一套的平台,觉得该剧会过于“主旋律”了一些,可看性肯定不够强。
但实际上看下来,是我多虑了。
和《鬼吹灯》《盗墓笔记》那种接近玄幻的小说不同,该剧的故事、设定、以及案件原型,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因而就产生了纪录片式的“真实美”。
而剧中在窦陵封土堆上的真实取景,真的把我这历史爱好者给看爽了。
毫不夸张的说,国产剧拥有如此的“大剧气象”,已经许久未见了,那么后面《护宝寻踪》,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来源:豆豆撩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