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幕布在时间的褶皱里垂落又升起,刘丹的呼吸始终与舞台同频。那些悬而未决的追问化作暗流,在剧场深处埋下的种子,穿透16岁起铺就的人生轨迹,在某个春日轰然绽放—这不是命运的突然垂青,而是多年躬身跋涉中,将每一次困顿淬炼成光的回响。
黑色金属装饰上衣 LEMAIRE
回应与自问
谢幕的时候,刘丹的心终于落回来了。掌声中,刚才演出时台上台下同呼吸的瞬间,还有观众会心的笑声和叹息,都清晰地烙印在她的脑海里。
话剧《婚姻情境》从2017年演到现在,或许是工作和家庭让中年观众分身乏术,没有时间留给话剧,而青年观众不婚者越来越多,不婚就更没有来看婚姻的理由了。如何让观众走进剧院来看这部剧,成了《婚姻情境》面临的最头疼的事儿。
这个由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故事,与现实联系得很紧密。它通过婚姻生活这扇窗,去窥探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亲密的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的戏剧在任何年代都是值得观看和讨论的,刘丹也一直都在期待着,在舞台上与观众相互交流,听到观众的回应的时刻。
《婚姻情境》只有两位演员,饰演一对中年夫妻,有些观众却来看了不止一遍。2017年首轮演出时,导演过士行的两位朋友来看,当天晚上告诉导演:我们决定离婚。在那一轮演出的最后一场,这对夫妻又来了,再在一起看一次,然后和平地分手。他们是两位退休的知识分子。
针织短袖、阔腿西装裤 PORTS宝姿
去年年底新排的另一出戏《而我们将永不分离》演到谢幕,有观众大喊刘丹的名字,他们大多数是通过影视作品认识她的,有些人甚至此前从未进过剧院。《而我们将永不分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戏,没有在现实层面讲一个精彩的故事。那个角色台词也很少,有几句频繁重复,“他回来了”“他不会回来的”“我在干吗呢”“我在等什么”。但刘丹很愿意尝试。看过剧本后,她觉得这个角色不能演得个人化,因为这出戏呈现的是人的困境,演员要诠释的是困境,而不是某一个人。
在这出戏里,她看到了每个人在成长过程里都会遇到的相似的时刻,上不去也下不来,就那样卡在半空中。她相信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让人有所反思,让人认识自己、面对困难从而继续成长。对刘丹来说,演这出戏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探寻的机会,她也在问自己:卡在困境中的时候,我做过什么?
被选中的人
曾经的刘丹也卡在困境里过,一困就是10多年。2007年,她凭电影《夜车》获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她本该春风得意。但那时的她无法为眼前的获奖开怀:既没有舞台的邀约,也没有影视机会,演不到各种各样的角色,拿再多的奖又如何呢?
演员生涯的开始,她其实是顺利的。刘丹从北京电影学院1990级表演系毕业那一年,电影厂不招演员,但剧院招演员。刚好,同届毕业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是代培的“新疆班”,原则上都要回到新疆的原单位。于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有了机会,刘丹正式考进了中国实验话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有人说,电影学院毕业的演员演不好话剧,刘丹不信。进入剧院的头几年,她演了不少主角。
卡其色大衣 ALAÏA
黑色打底背心、灰色长裤 私人物品
1995年,中日韩戏剧节想邀请一名中国男演员、一名中国女演员去日本3个月,其中一个半月体验,一个半月演出。中国戏剧家协会从各大国家级剧院收集了很多演出录像带,交给负责挑选演员的导演,最后被选中的是刘丹和倪大红。刘丹记得,那个时候的大红哥就已经是“非常非常会演戏”的演员了。
到了日本,迎面就是一个巨大的刺激。要排的是一出没有台词的戏,刘丹当时对表演的认知基本上还是在学校里学到的那套理念:到台上就要演角色,说角色的话。但是,现在她看到,一个演员没有说台词,只是失落地站在那儿,就有那么大的魅力,让人眼睛不晃地跟着看。她突然发现自己对表演的理解还是太局限了。
她想要改变,就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去学习,去尝试。每天上午,没有剧本,没有角色,演员在台上不停地做练习,导演在观察演员,人物和故事根据演员们的状态生长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排演中变得具体。对刘丹来说,这是很神奇的体验,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
这3个月的经历很宝贵,让她感觉自己通往表演的路宽广了一些。那时候,她觉得自己很幸运。那么多的演员里,她被选中了。
黑色西装 edition
卡住的时光
变化是从2000年开始的。两个剧院合并以后,演员比戏多,肉眼可见地,她在台上的演出机会越来越少,直到没有。
没戏可演的时光,从她的28岁一直延续到30多岁。那些年,她记着班主任齐世龙老师说的:刘丹,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演员,你需要的就是好好成长。所以,她觉得命运给予的一切都要好好接受、好好学习。她看电影、看书,过日子、做饭,恋爱、结婚、生孩子。所有不知道是不是需要体验的都尽可能地去体验,没戏演,就不停地想办法让自己知道得多一点。她告诉自己:我没有那么聪明,那我就多付出一点努力,既然喜欢这个职业,就慢慢来吧。
然而,年复一年,演艺事业还是毫无起色,女演员的年龄焦虑,和前途未卜的危机感找上了她。尤其是看到很多在台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演员仍然有很多的不完美,也看到曾经特别优秀的演员到了一定年龄显得力不从心了。这些更加让她意识到,只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去演,真的去演。
但是刘丹从未想过改行,即便是最难熬的时候也一样。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她只有16岁。回望过去,她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很多方面的成长都跟这一行有关,这个职业给自己打开了和世界接触的大门,对她来说,这相当重要。
粉色衬衫、灰色长裤、黑色厚底乐福鞋 PRADA
不过她也想过,如果有一天这一行真的不要我了,我大不了去卖煎饼馃子活下来。普通人可以这样,我也没有什么不普通的地方。只是主动离开,我是不会的。
困境是磨砺,很磨人,却也给人勇气。看看孩子一天天长大,刘丹觉得自己必须走出家门,回到舞台上去。既然舞台是不能放弃的,那么,任何跟舞台有关系的事情,比如,戏剧节的朗读活动,她都积极尝试,每一次站在舞台上的机会她都要争取。
正是这些尝试,给她带来了鼓楼西剧场的邀请。终于有戏演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她不敢上台。离开舞台太久了,她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能力去面对观众。这样在担忧里演了两三年,她终于重新找回了表演的信心。
在鼓楼西剧场,她演了很多的戏剧,很多个女一号,被很多人看见了。演员刘丹又活过来了。
好运在靠近
2018年,作为电影《冥王星时刻》的主演,刘丹来到了戛纳电影节。在那里,她和同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师姐郝为见面了。郝为问她,你这些年干吗去了,是不是挑本子挑得厉害呀?刘丹说,不是挑本子的问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跟圈子失去联系了,完全找不着路去建立关系。
露珠精纺丝羊毛风衣 之禾
当时,刘丹没有经纪公司。郝为想了想说,我们可以试着合作。那阵子,很多人看了《冥王星时刻》,一些影视拍摄找过来。她的好运回来了。
《开端》也来了。近几年,陶映红是给刘丹带来最多人气的角色。一个因女儿意外离世而选择用高压锅装自制炸药报复社会的中年女性,被观众戏称为“锅姨”。第一次听到“锅姨”的时候,她有点诧异,一直都是“丹姐”,怎么突然变成姨了?再看看叫姨的都是些年轻孩子,难怪。
一开始拿到《开端》的剧本,她并不想演。那一版剧本里陶映红这个角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报复社会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病情发作。和主创团队见面的时候,三位导演孙墨龙、刘洪涛、老算都说:丹姐,你不用担心,我们可以一起商量剧本,你有什么想法,大胆地说出来,我们一起尝试。他们聊得很愉快,一点一点地把陶映红调整成了一个现实的、复杂的、对刘丹来说有挑战也有创作欲望的角色。
接下《开端》之后,最难的一点是,她不理解陶映红失去女儿之后为什么选择大范围无差别地报复社会。后来她想到,陶映红是一个默默低头干活的人,不善于沟通,可能遭受过很多不公平的对待,心里积攒了很多的压抑。如果女儿没有死,她的生活可能照常运行,她会继续忍受。女儿的死是一个触发点,一个宣泄的出口,之前所有的委屈、压抑和怀疑都倾泻而出。通过陶映红,可以看到为什么有些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会拼命。这个心路历程在剧中没有展开呈现,但是她想明白了,才能理解陶映红,成为陶映红。
黑色金属装饰上衣、黑色长裤 LEMAIRE
孙墨龙导演对她说过:丹姐啊,这下麻烦了,“锅姨”这顶帽子戴上了,将来要摘掉会挺难的。这次她倒不担心了,有本事戴上,早晚会有机会把它摘下来。如果连这个自信都没有,怎么往前走?
因为之前经历过没戏演的那些年,她现在渴望多多地演戏,不停地去体验,把那段荒废和缺失补回来,把总感觉自己没做够的练习和实践追上来。相比而言,一个角色带来的标签不是多大的问题。再遇到这样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角色,再给自己换上新的标签,这才是演员的本事。至于做不做得到,只有试了才知道。
更多可能
目前为止,公众对角色背后的刘丹本人知之甚少。她也不想太过频繁地露面,接受采访会对角色形成干扰。一个习惯低头做事的人,还是决定少做一些把自己袒露出来的事情。粉丝跟着她的话剧演出去不同的城市,一场一场地看,知道她在演出前不愿意见人,就等到很晚。他们喜欢和她聊天,说说工作上的事、生活中的事。
她很开心,但看到这么年轻的孩子把太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觉得挺亏欠的。其实,相遇就好,她的朋友都知道她性格中的这一面――一旦认下了,心里有,永远都不变,不管多久没见。
这几年,她的工作越来越多,在舞台上演出,又有影视拍摄,是在家里等待着的那些年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前两年因为疫情,剧场演出受限,她更多在拍影视,这两年希望两方面兼顾。毕竟,舞台是她的根据地。影视作品大多数是现实主义题材,刚好,在舞台上有空间去做一些实验性创新的、更多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尝试,让一个演员不停地往前走。
16岁的刘丹决定做一个演员,那时她想着,当演员可以体验很多不一样的人生,多美好啊。很多年过去,她发现体验了别人的人生以后,自己也得到了成长,创作过的每一个角色带着她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世界。这个职业的魅力远不止这些,她一层一层地有新的发现,有些能用语言描述,有些说不出来。
看完电影《乘船而去》的剧本,刘丹很惊讶,导演陈小雨才30岁出头,就写出了这样的故事。苏念真这个角色和她的年龄差不多,总想为家里做更多事情,让家人过得更好,自己更优秀,能被人承认,让爸爸妈妈满意,光宗耀祖。她全都理解,在成长的很多年里,她和苏念真一样,想做一个好孩子。这种过于乖顺但又自主、要强的性格,也曾被她视为表演路上的一道阻碍,而今她已接受了这样的自己。
2023年,《开端》让她拿到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最佳女配角,去年,《乘船而去》又让她拿到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女配角。和2007年那次获奖的心情完全不一样,走过了低谷期,她觉得交到好运了。有人找自己演戏,说明行业认可自己了,演的角色被喜欢,说明观众承认自己了,这就已经很好了,还要用奖杯告诉她:刘丹,你很棒。
她忘不了那一年在戛纳电影节,走在大街上,看到的所有人都是为了电影而来,不认识也相互打招呼,还有人跑过来对她说:我非常喜欢你的电影,演得真好。上台的时候,台下鼓掌的时长让她吃惊,他们怎么可以那么长时间站在那里,鼓那么久的掌?她能感受到,他们在发自肺腑地鼓励自己。她的眼睛瞪得老大,我不是在做梦吧?老天爷对我真不错。这条路走起来真不容易,但他一定是有什么理由,让我到这个时候才开始真正地享受自己的工作,被人看见,并且有更多的可能。
摄影 泽林
采访、撰文 十一
统筹、策划 暖小团
化妆 亚楠
发型 Lily
服装造型 大壮
制片 July
美术 Rth
道具 阿文
助理 耀耀、Apollo、黑朋
美术编辑 孙毅
场地鸣谢 安庐茶室
新媒体执行 紫苏叶
来源:时尚先生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