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相声界又炸锅了!杨议在短视频平台放狠话:"我收徒弟给你钱?别把我惹急了,惹急了518我不办了!"这话一出,直接把"相声界收徒潜规则"这个老话题又炸上了热搜。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到底是老艺术家捍卫行业尊严,还是相声圈又一场"师徒大战"的前奏?
最近相声界又炸锅了!杨议在短视频平台放狠话:"我收徒弟给你钱?别把我惹急了,惹急了518我不办了!"这话一出,直接把"相声界收徒潜规则"这个老话题又炸上了热搜。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到底是老艺术家捍卫行业尊严,还是相声圈又一场"师徒大战"的前奏?
先说说背景,杨议是谁?那可是相声界的一股"泥石流",老爷子杨少华的儿子,自己也是相声名家,关键是人家的"518相声会馆"在天津那可是响当当的招牌。这次发飙,直接戳中了相声界最敏感的神经——收徒收费问题。要知道,在相声这个讲究师承的圈子里,收徒收费这事儿就像皇帝的新装,大家都知道存在,但谁都不好意思明说。
咱们来看看这事的奇葩之处。杨议的原话是"我收徒弟给你钱",这话可太有意思了。正常逻辑不应该是徒弟给师父钱吗?怎么反过来了?这就像你去饭店吃饭,老板倒给你钱一样魔幻。但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对当下相声界"拜师费"乱象最辛辣的讽刺吗?现在某些"大师"收徒,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拜师费",美其名曰"传承费",实际上跟卖文凭有什么区别?
这事儿让我想起郭德纲早年间的一段话:"现在有些人收徒弟,先问'你爸是干什么的',再问'你家住哪儿',最后问'你能给多少钱'。"这话虽然刺耳,但确实道出了相声界某些人的真实嘴脸。相比之下,杨议这番"倒贴钱"的狠话,反倒成了行业里的一股清流。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相声界的师徒关系会变得这么铜臭味十足?咱们得从根儿上找原因。传统相声讲究"三年学徒,两年效力",师父管吃管住教本事,徒弟学成后要给师父白干两年。这套规矩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还行得通,现在谁还愿意白干两年?于是"拜师费"就成了变通之法。但这一变通不要紧,直接把师徒情分变成了明码标价的买卖。
更讽刺的是,现在某些"相声大师"收徒的标准不是看天赋和努力,而是看钱包厚度。前两年不就爆出过某相声名家收徒,明码标价20万的新闻吗?这哪是收徒,简直是开培训班!难怪杨议要发飙,这不明摆着把相声艺术当生意做吗?
不过话说回来,杨议这次放狠话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他说的"518我不办了",指的是他创办的"518相声会馆"。这个会馆在天津可是培养了不少新人,要是真不办了,损失的是整个相声界。这就像是在说:"你们再这么搞下去,老子不陪你们玩了!"这种态度,在当下相声界确实难得一见。
其实啊,相声界师徒关系的异化,反映的是整个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不只是相声,戏曲、曲艺等行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老规矩不适应新时代,新规矩又没建立起来,结果就是乱象丛生。杨议这次发声,看似是在怼人,实际上是在为整个行业敲警钟。
那么问题来了,传统的师徒制在现代社会到底该怎么玩?我觉得可以学学德云社的模式——规范化、公司化。郭德纲收徒也讲究师承,但德云社本质上是个文化公司,徒弟们有工资有社保,该有的权益一样不少。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又适应了现代,两全其美。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艺术传承最怕的就是把师徒关系变成利益关系。杨议这次怒怼"收徒收费",不管初衷如何,至少给行业提了个醒:相声要传承下去,靠的不是钞票厚度,而是真本事和真感情。要不然,等老艺术家们都"不办了"的时候,相声就真成博物馆里的摆设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期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