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鬼灭之刃》剧场版在日本创下404亿日元票房时,很多人没注意到一个细节:制作委员会名单里出现了Aniplex、索尼音乐、集英社等16家投资方。这背后藏着当代内容产业最赤裸的真相——资本正在用做期货的方式经营动漫IP。
当《鬼灭之刃》剧场版在日本创下404亿日元票房时,很多人没注意到一个细节:制作委员会名单里出现了Aniplex、索尼音乐、集英社等16家投资方。这背后藏着当代内容产业最赤裸的真相——资本正在用做期货的方式经营动漫IP。
视频平台的"续作军备竞赛"最能说明问题。腾讯视频2025年公布的104个动画项目中,续作占比近30%,包括《斗破苍穹》《全职高手》等长青IP。优酷则把《少年歌行》系列开发到第三季,单季招商金额突破2亿。这不是内容创作,而是标准的"IP复利游戏":首季建立用户认知,续作收割商业价值。就像基金经理偏爱白马股,资本更愿意把钱押在已验证的IP上。
手办厂商的商业模式更值得玩味。Good Smile Company中国区负责人透露,续作动画播出期间,相关角色手办销量平均暴涨300%。他们现在会提前两年锁定IP授权,等动画续作官宣立即投产。这种"IP期货交易"甚至催生了衍生品二级市场,《咒术回战》五条悟的限定手办曾被炒到发售价的15倍。
但疯狂背后藏着隐忧。日本动画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续作占比达43%,创历史新高。当资本把80%资源倾斜给续作,新IP孵化空间正被挤压。《中国奇谭》总导演曾坦言,第二季创作时收到过"加入更多可商业化角色"的建议。这就像让莫奈画完《睡莲》后必须开发系列周边,艺术性与商业化的天平正在倾斜。
回看迪士尼的百年IP经营史会发现,真正伟大的IP从来不是算计出来的。米老鼠诞生时没人想过周边授权,漫威宇宙构建前经历了数次破产。当下资本对动漫续作的狂热,与其说是对内容有信心,不如说是对"确定性"的迷恋。当所有平台都在抢购IP续作时,我们或许该问:如果《海贼王》在今天诞生,它还能坚持连载26年吗?
来源:王果漫剪社